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沪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四个大题。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选择题(共24分)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檫去,重新填涂。1.教室门框的高度最接近于A.1米B.2米C.5米D.8米2.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3.以下哪种介质声音无法在其中传播A.地面B.空气C.水D.真空4.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角为A.0°B.35°C.55°D.65°5.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不变B.宇航员从地球到达月球,质量变小C.玻璃杯打碎了,形状改变,质量不变D.1千克的铁和1千克的棉花质量相同6.如图1所示,蜡烛在平面镜M中所成像的位置应在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7.以下事例中,哪个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A.射击时,常提到的三点一线B.黑板上笔直的粉笔线C.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D.日食、月食的形成8.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①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岸上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④用放大镜观察蚂蚁A.①②③B.③④C.②③④D.①③9.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A.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B.实像能用眼睛观察,虚像则不能用眼睛观察。C.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D.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10.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2甲、乙所示,则这两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11.如图3所示是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拉出的纸带,A为第一个计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纸带的运动越来越快B.纸带的运动越来越慢C.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D.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12.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由图可知:A.FO为入射光线B.CD为水和玻璃的界面C.OE为折射光线D.AB的左侧是玻璃二、填空题(共40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13.为了科学的测量就需要一个公认的比较标准,叫做(1),其次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测量(2)。14.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规律无处不在。意大利科学家(3)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注意到了教堂内摆动的吊灯,并进行了观察和思考,进行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了摆的(4)原理。15.质量表示物体所含(5)的多少。质量的国际单位为(6),水银温度计中封闭着一定量的水银,使用这种温度计测量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温度计中水银的体积(7),温度计中水银的质量(8)。(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6.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千米,合(9)米,一节地铁车厢的质量是5030千克,合(10)吨。乘坐上海地铁,平均每一站大概花费3分钟,合(11)秒。图4图2图317.给下列一组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12);(2)一瓶罐装饮料的质量为375(13);(3)一大壶热水瓶中水的体积约为1600(14);(4)人平静时呼吸1次的时间约为2(15)18.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笛管里的空气柱(16)产生,笛声主要是通过(17)传到人耳,演奏者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的笛孔,从而改变笛管内的空气柱的长度,这主要是用来改变声音的(18),我们能分辨出笛声和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19)不同。(后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上物理课时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板书,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20)(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这种反射(21)(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当教室外出现嘈杂的声音,我们总会关上门窗,这是在(22)减弱噪声(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中”或“人耳处”)。20.如图5所示,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草承之,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削成(23)透镜,因为它对光线有(24)作用,所以把干燥的草放在镜的(25)位置就能取得火。21.北京天坛公园有一块台阶被称作“三音石”,周围有高大的围墙。如果站在这块台阶上拍一下手,就能听到三次拍手的声音,如图6所示。这现象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26)的作用。若我们站在三音石上拍手,0.2秒后就能听到第一次清晰的回声,则三音石到围墙的距离是(27)米。(已知空气中声速340米/秒)22.身高为1.7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3米,人到像的距离是(28)米,镜中像的高度是(29)米,如果他后退1米,则此时他的像距离镜面(30)米,镜中的像高度是(31)米,如果他继续往后退,那么像的高度将(32)(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3.请按要求将以下的四项分类:(1)从玻璃板的前方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好像点燃似的;(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其中,(33)是物理现象,(34)是物理规律。(选填序号)图524.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在玻璃砖的下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7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入射角0°10°20°30°40°41.2°41.8°42°折射角0°15.1°30.9°60°74.6°81°90°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1)分析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得到初步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35)。(2)分析比较反射能量、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得出初步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36)。当入射角达到(37)°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三、作图题(共12分)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25.在图8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2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7.在图10中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四、实验题(共24分)28.如图11(a)所示测量的器材名称是(1),其盛有50毫升的水,图7图8图9图10放入物块后水面位置如图11(a)所示,则物块的体积为(2)厘米3。;如图11(b)所示是用来测量(3)的器材,如图11(c)的装置可以用来探究光的(4)定律。29.如图12所示两位同学用两把刻度尺测同一块木块的边长,同学(5)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选填“A”或“B”),该木块的边长为(6)厘米。30.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当天平的横梁平衡时,在(7)盘中有50克的砝码一个、10克的砝码两个,游码位置如图13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是(8)克。31.某同学为了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容器,其中a、b、c等高,a、b粗细相同,c、d粗细相同。各容器内装的水如图14所示,(1)该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用嘴对着四个管口吹气时,听到a的音调比b高,说明(9)越短,音调越高。(选填“空气柱长度”或“水柱长度”)(2)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对着b、c管口吹气时,听到b的音调比c高,说明在发声体长度相同时,发声体越(10),音调越高。(3)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知,若用同样大小的力对着c、d管口吹气时,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关系是:(11)(选填“c高”、“d高”或“一样高”)(a)图11(b)(c)图12图13图14图1532.如图15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12)的两支蜡烛,玻璃板应(13)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14);为得到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蜡烛A还需放在(15)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是为了(16)。(选填“减小实验误差”或“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下表的数据是一个同学测量的三组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数均正确。实验序号123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厘米)15.322.828.6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厘米)15.323.128.6(1)分析数据时,该同学发现第(17)次数据存在较大偏差,则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可能是(18)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c.蜡烛B还没有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就进行测量记录(2)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19);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20)。(均选填字母符号)a.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33.某同学猜想声音的传播速度可能与温度、介质和振动的频率有关,为了探究影响声速的因素,现将实验测得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一、表二、表三中。(1)分析比较(21)中的相关条件和数据可得:声音在温度相同的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2)分析比较表一中的相关条件和数据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2)。(3)分析比较表三中的相关条件和数据可得:(23)在空气中温度/℃声速/米每秒03301534030349100386在气、固、液体中(0℃)介质声速/米每秒氧气316水1500冰3160铁4900-5000在15℃空气中频率/Hz声速/米每秒20003401000340500340256340表一表二表三答案要点和评分要求题号答案要点及评分说明一、24分(每题2分)1.B。2.A。3.D。4.C。5.B。6.A。7.B。8.D。9.C。10.C。11.A。12.D二、40分(第(33)、(34)、(35)空,每格2分;其余每格1分)13.(1)单位;(2)工具。14.(3)伽利略;(4)等时性。15.(5)物质;(6)千克;(7)变大(8)不变。16.(9)6.73×105;(10)5.03(11)180。17.(12)厘米;(13)克;(14)毫升(15)秒。18.(16)振动;(17)空气(18)音调(19)音色。19.(20)漫;(21)遵循;(22)传播途径中。20.(23)凸;(24)会聚;(25)焦点。21.(26)反射;(27)34。22.(28)6;(29)1.7;(30)4;(31)1.7(32)不变23.(33)①④;(34)。②③24.(35)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6)增大;(37)41.8°三、12分略28228四、24分第(23)空2分,其余每空1分28.(1)量筒;(2)10;(3)时间;(4)反射。29.(5)A;(6)2.2。30.(7)右;(7)72.4。31.(9)空气柱长度(10)细;(11)一样高32.(12)完全相同;(13)竖直;(14)确定像的位置;(15)不同;(16)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17)2;(18)c(19)c;(20)b。33.(21)表二;(22)温度越高,声速越快;(23)声音在温度相同的空气中传播,声速与振动频率无关。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