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投资环境的比较分析与优化对策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外商投资。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气候复杂多样等两大特征。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各类种植业养殖业都很发达,品种齐全,生产体系完备。数十种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自然资源储藏量大,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这使中国吸引资源寻求型外商投资具有很大优势,同时自然资源丰富也为各种制造业甚至服务业外商投资提供了极好支撑。近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大幅改善,交通、通讯、水电气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供应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为外商投资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外部生产经营条件。。“十五”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共计约3830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约2860亿美元,境外发行股票筹资约380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约460亿美元。展望未来,广东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粤港澳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益密切,必将为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投资者和贸易商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热切期盼与广大海内外投资者携手并进,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投资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投资环境的优劣则直接决定了投资的区位选择。广东作为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最早的试点地区,充分利用地处沿海、邻近港、澳的地缘区位优势和侨胞众多的侨乡优势,近30年来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吸引FDI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各省区前列。但近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广东与我国其他省份一样,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在经济发展、吸引外资等方面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广东投资环境发展现状广东省面海背陆,地处我国大陆的南部,毗邻港澳,区位良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投资环境整体上日趋优越。(一)自然资源丰富,商贸历史悠久广东地处亚热带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而且矿产和海洋资源都很丰富。人文资源方面,广东具有悠久的商贸历史,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和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早在唐代,广东的广州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清代,广东佛山成为全国手工业中心和我国四大名镇之一。近现代,广东还是我国现代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作为我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广东的港澳同胞、华侨、华人3000多万人,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的岭南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孕育了丰富的人文资源。目前,广东已成为我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2006年末全省年末常住人口已达9304万人,仅次于河南(9392万人)、山东(9309万人)两省,是我国的第三人口大省。(二)经济、贸易发达,外向型经济突出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近三十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努力与国际经济接轨,外向型经济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出口贸易连续19年居全国首位,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近年来,广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连2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广东已确定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等九大产业作为全省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其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态势强劲;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持续稳步发展;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潜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广东在地区生产总值(26204.47亿元)、工业增加值(12500.2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18.0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272.07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3019.48亿美元)、财政收入(2179.46亿元)等重要经济指标上均居全国第一。广东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对外经济贸易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三)外商投资持续增加,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投资软硬环境不断改善,为外商投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外商来粤投资步伐持续加快,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方面,制造业投资继续大幅增长。另一方面,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并主要集中在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等五大行业。同时,外资构成及其投向也不断优化升级,表现在: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增长较快,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合同外资增长七成以上;外资大企业、大项目来粤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外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电子信息、医药研究、汽车技术等产业的研发中心也发展迅速;以物流、会展、广告、咨询等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开发区、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外商投资也日益踊跃。(四)交通、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广东是我国高速公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目前,珠三角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已全面启动,全省“3小时生活圈”和珠三角城际间“1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与周边福建、广西、湖南、海南等省份均联通了高速公路、铁路,已成为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从港口来看,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五大港口为枢纽港,佛山、东莞、中山等中小港口作为支线或补给港的运输港口格局。从航空运输来看,广东拥有全国三大航空枢纽之一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以及深圳、汕头、珠海、佛山、湛江、梅州等7大民用航空机场,是中国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广东已形成以省会城市广州为中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已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多个港口通航,是我国基础设施最完备、最便利的地区之一。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广东的邮电通讯业务量连续10年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全省已形成以微波、光缆、明线微波、卫星传输等手段和程控交换设备为主体的通讯网络。(五)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主要表现在:其一,广东持续改善市场环境,包括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企业监督管理方式,全面实行企业“经济户口”管理,建立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监管体系;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其二,全省有着规范的工程招投标体制、拍卖体系;全球著名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已在广东设立机构,全国两大证券市场其中一个就设在广东。其三,逐步走向宽裕小康生活的广东民众孕育着强大的生活消费需求,生产和消费的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巨大。其四,广东有按照市3场经济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的传统,已建立了多层次的为贸易商、投资者服务的中介机构和办事机构。其五,广东拥有高效、廉洁的行政管理服务体系。中国入世后,省政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透明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六)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包容、务实、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广东的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社会环境具包容、务实、开放和创新的特点。使得广东在人居环境、城市园林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广东生态环境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林业生态省。2006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5.9%。全省各城市空气质量良好,气候宜人。2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此外,广东人力资源开发环境良好,不仅拥有100多所高等院校,而且始终致力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并重,不断加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引进力度基础上,注重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培训工作,进一步形成了育才、引才、聚才和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二、广东整体投资环境评价及其优劣势分析区域投资环境是一个以创造良好投资场所吸引外商直接或间接投资为中心目标的复杂开放系统,涉及区域发展的方方面面。通常,单靠一个或几个指标往往难以做出正确评判。为此,我们构建了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社会环境等5个子系统在内,涉及60项统计指标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及国内其他29个省级行政区的投资环境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分析评价结果发现:(一)广东省投资环境整体良好,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广东的投资环境综合得分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两个直辖市,明显高于其他27个省级行政区。聚类分析发现,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可分为两大集团。第一集团包括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和辽宁共9个省级行政区,这也是我国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第二集团则包括了我国其他21个省、市、区。(二)广东省在资源环境的某些方面表现不容乐观广东在森林覆盖率、废气处理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上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在人均耕地资源、人均水资源量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方面相对较差,尤其是耕地资源相对短缺。2006年,广东省人均耕地面积(0.046亩/人)仅高于云南、上海和北京。而地租低廉曾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许多地区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广东而言,未来如何平衡和解决耕地保护与吸引外资中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矛盾,无疑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此外,广东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4.9%,在全国亦位居后列。事实上,在广东近30年的快速工业化进程中,环境污染问题始终存在,尤其对于其经济核心地带——珠江三角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这也是广东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三)广东在经济环境方面已落后于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四省市从经济环境子系统的前六个指标,即劳动力资本要素、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来看,我国东南沿海的三市六省,即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和辽宁,明显优于我国其它地区。在此九个省级行政区中,广东在经济规模(与江苏、山东两省相当)、劳动力资本要素(仅次于三个直辖市)上优势较为明显,4科技水平与浙江相当、略高于江苏,但明显落后于三个直辖市,而在其他指标上则表现平平。尤其是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上明显低于三个直辖市和江、浙两省。可能的原因与广东早期大量引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直接相关。这无疑是广东当前经济环境子系统中的“短板”所在。(四)广东在市场环境方面表现良好,仅次于上海而位居第二位广东在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较之国内其他省区均具明显优势,这与广东前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作为我国最早改革开放试点省份而获得的先发优势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东的市场经济转型较为成功,居全国前列。(五)广东在基础设施方面独领风骚,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这得益于广东地处沿海,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及空、海港齐全,加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渐雄厚,对外联系不断扩大并日趋紧密。(六)广东在社会环境方面落后于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五省市结合基础数据分析,从生活质量、社会服务、教育、医疗、治安、行政和社会公平等七个方面来看,广东在教育、医疗和社会公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特别是社会公平方面,不仅存在城乡差距大,省域内部的区域差距也非常突出,并呈扩大趋势。三、广东省内部投资环境评价及特点(一)省内投资环境空间差异显著从广东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投资环境综合测度来看,投资环境综合得分前十名囊括了珠三角的9个城市,只有东翼的汕头进入了前十,而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其他城市得分都较低(均小于20)。若从区域来看,广东四大地域中,珠三角独领风骚,平均得分达56,远高于省内其他12个地市(平均得分仅为16)。同时珠三角内部,也存在着较高的不平衡性,相反,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的城市虽然得分均较低,但差距较小,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二)省内投资环境的空间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具高度相关性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从人均GDP来看,2006年珠三角高达47094元/人,而东翼(11325元/人)、西翼(13637元/人)和粤北山区(10717元/人)则均在万元/人左右。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来看,2006年珠三角分别为130.86亿美元和1424.31亿元,而东翼(4.13亿美元、6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