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2010.03《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2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学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于2003年08月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学管理”为特点的示范性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学科形成一支拥有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和教学水平高,力量强,结构合理,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等;学院为贯彻教育部文件的精神,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相继推行了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学科,与基础医学、儿童保健、国民素质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是我院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同时由于它自身特有的特点,对于医学生的儿科学临床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就业深造机会的提升均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受到师生的重视。因此,我们从2005年着手在课程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并借助儿科学教学工作的长期积累和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在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6年07月被学院评为首批临床教学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完善相关方面的建设,经过了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完成了课程建设中立项内容的各项目标,并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绩,2008年度儿科学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2009年度我科又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科医疗教学科研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争取更大更好的成绩。以下是我们在儿科学课3程建设中的一些实践经验和体会,希望能为我院临床教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1.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地位,课堂教学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临床资料的简单的机械的堆砌,而应是在原有教学过程之上的深加工,包括许多新进展等都能有机的溶为一体,这是体现教学创新观念的关键。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增加了儿科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由于我科的教师同时还从事较为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又是我们日常临床与教学工作重点,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包括理论授课与见习带教均按照教研室制定的统一要求,按年资、职称、学历等合理分配课时,并进行所有的课前集体备课和课后个人的总结与提高,同时按照精品课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有效的保证了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即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作为本课的主讲教师和课程负责人将课堂作为良好的展示舞台,对每一次教学内容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儿科学教育教学的自有规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使儿科学教育教学水平逐步提高。1.1转变教学理念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教学的真正内涵,即教与学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特有的过程,此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4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的境界,象艺术追求情感的共鸣一样,教学则要追求思维上的共鸣,良好的台风、优美的节奏、清晰的层次、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学生的听课在接纳知识的同时,变成一种享受。对于医学生而言,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鉴别事理的能力,他们在医学知识的构建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去主动汲取有益的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断吸纳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2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开展以问题为中心(PBL)及以病人(病例)为中心的见习课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狠下功夫,采用分段式、引导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导入所教学的内容,或从有趣的童话故事或者典型的临床现象引出学科概念,使教学内容变的引人入胜;同时教师的驾驭语言、组织课堂等的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的更轻松愉快,通过问卷调查,师生交流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认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随着电脑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由于所课堂要求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教师板书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多媒体教学便成为必然。为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授课教师根据相关专业,灵活选用了先进的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制作了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将儿科学有关的病历资料和典型图片搬到5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并配以清晰准确节奏适度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扩大了感知的空间和时间,扩大了认知范围,使大量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力教学的艺术感染力。通过适度的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听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1.3调整教学内容儿科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教学内容较多,为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取得较好成绩,我们以卫生部规划教材《儿科学》为主要参考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临床教学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度调整。结合儿科临床有所侧重,既要考虑教授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同时把部分专业的学科前沿适当加入教学内容中,对整个规划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反应良好,例如,强化了绪论的讲授,对以后所讲的内容在绪论中作了简要的介绍,使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对以后要单独开课的学习内容如“小儿传染病”,以及临床少见疾病的内容省略不讲,部分章节融合在一起讲解。并删除部分陈旧的或与其他科目重复的内容,而针对如EBV感染高发的临床实际,我们把它列为重点讲解的内容,并要求教师尽可能尝试双语教学,从常见的疾病名称,医学专业术语等开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创造条件,并为学院今后双语教学的全面展开奠定一个基础。2.加强见习课教学,使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6儿科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临床学科,其中的许多内容的描述与儿童临床疾病的实际表现有所差距,只有亲自临床在教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会对理论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没有真正的临床实践是绝对难以把握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有其独特的生长发育的规律,教师应充分利用课间见习教学的机会,做好理论与见习课的有机互补,为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顺利过渡到临床工作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具体做法如下:2.1建立合理的学科见习体系将见习课分为三个方面,1、《儿科学》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体格检查、无菌操作技术。2、为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理解而设计安排的系统疾病见习。3、设计题目要求有兴趣的同学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引导他们对相关疾病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钻研;2.2提高见习教学效果。为了在有限的见习课时内完成较多的临床见习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做得见得更多,争取更多的临床动手机会,授课教师首先对课堂教授内容在见习课前做提纲挈领式的讲解,并重点强调在亲临现场如问病史查体等关键性环节的注意事项,并做好示范性指导,特别是儿童体格检查的方法和技巧的训练都做了巧妙的安排。从所选学的18个章节中精选了本课程的重点系统疾病安排了六次见习课,在第一次见习中,授课教师主要讲解儿科临床的基础,包括儿科病例书写规范等,其中体格检查是按照卫生部关于儿童体格检查的标准执行,配有体格检查的影像资料,同时教师要亲自示范,为后续的临床见习打下了基7础。其它见习的基本流程是首先教师对课堂知识的回顾,同时要指出见习的重点并示范相关体格检查;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最后教师集中点评见习内容并布置下次实习课的内容。尤其是在总结病例时,必然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逐一展开分析讨论,老师适时归纳指点。在师生的互动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活跃了教学气氛,增长了知识,使课堂变的生动。3.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儿科学》作为精品建设课程的确立,缘于该课程原有较好的教学基础以及该课程在学科基础性和在临床实践应用上的重要性,因此利用各种条件开展《儿科学》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训练;3.1开设与《儿科学》有关的实习课与部分医疗保健机构和防疫部门联系,安排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的实习,并联系托幼机构进行课外教学活动,使得实习内容更加真实生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科室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随机的安排学生参加儿科学学术年会、专家学术讲座、参与儿童流行病学的调查、下乡义诊等形式多样的校外见习活动,学生可根据个人实际和兴趣选择参加,大大增强了对儿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儿科学的在临床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刻苦学习儿科学的信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2开展与《儿科学》有关的论文学习8我教研室自2002年开始招收和培养儿科学专业研究生,同时导师中大部分都有科研立项、课题等,我们以其毕业论文级科研论文为蓝本,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论文的学习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的临床科研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促进他们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医学知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与儿科疾病研究有关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学习,能强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我科已有四届硕士毕业生,课程负责人先后指导的与儿科学有关的毕业论文有:同时鼓励学生报考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3.3加强教学管理,规范临床生产实习,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各项的教学管理制度,如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教师业务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等。生产实习是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生,顺利的过渡到临床医师,生产实习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生产实习,可以更好的了解临床实际,我科每年进行约3-4个专业的临床学生生产实习,实行带教老师首代负责制,采取一对一带教,分别安排在不同的专业学组中进行实习,经过6周的实习后,要求通过严格的出科考试,试题来自儿科学题库,考试形式由学生随机抽取,实行交叉监考,密封判卷,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考试不及格者进行补考,所有过程从学生进科实习就提前告知,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管历届的儿科出科成绩没有高分,但符合正态分布,并无1人参加补考,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至少我们是对学生的生产实9习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的,较好的规范了生产实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风,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4.精品课程各要件完成情况:已完成《儿科学》教学大纲的修订,建立了《儿科学专科题库》,整理了儿科学临床病例资料,制作了各专业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包括理论课和见习课),制定了统一的教案及讲稿的格式,编写了《儿科学见习指导》,制作了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的教学录像,另外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除部分高级职称外全部为硕士学历的教师担任教学,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教师梯队。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尚未建立儿科学专业网站,教学资源相对缺乏,没有规范系统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师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临床轻教学的现象,教学论文撰写数量少,学生生产实习时间短,不能安心实习的学生因考研或找工作等大有人在,势必影响教学的质量,临床医生从事教学工作时的诸多协调问题等。6.对《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基于我区实际,参考国内其它兄弟院校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有关经验,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如下建议:6.1.教研室应配置一定的硬件设施,如专门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器等、并开通独立的专业网站,同时安排专人维护网站,加快校内外相关专业信息的广泛交流与沟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和经验,不10断提高自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