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授课题目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授课形式集体教学授课时间2020年1月9日授课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和职业暴露带来能掌握医院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能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基本内容一、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二、医院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三、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现状四、医院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五、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重点难点重点: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难点:职业危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主要外语词汇occupationalexposure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1、《医院感染管理学》2、根本原因分析法用于艾滋病病区护理人员锐器操作职业暴露管理-护理学杂志2017,32(17)3、某医院2013-2016年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年10月第35卷第10期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课后作业完成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与上报护理教研室审查意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护理部制教学内容媒体选择和时间分配一、背景资料:1、利用白求恩手术时图片背景引发职业暴露的危害。2、举例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对自身的危害3、举例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对医院声誉造成的损失和对医院负责人造成的伤害以及当事人面对的法律裁决。给家庭造成的影响二、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护理工作是使命与风险并存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医院是病原的集散地,所有医务人员在所有诊疗过程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SARS的暴发凸显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2)、工作对象3)、职业暴露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护士、医生、医技、保洁工人发生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落实不到位6)、在工作中可能给病人带来新的伤害7)、在工作中,可能给自己带来伤害三、医院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生物因素:细菌(结核杆菌、幽门杆菌等)、病毒。物理因素:电离辐射、激光、无线电波和微波辐射、超声波。化学因素:强酸和强碱等有机化合物、化疗药物、有机酸、酒精清洁剂和消毒剂。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医患关系。其他因素:如寄生虫、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岗位引起腰背疼痛或腰背损伤。医务人员最大的职业风险——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四、职业防护现状各种治疗活动导致的针刺、锐器伤害危象无处不在(一)、急诊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研究对象: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14家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医护、检验人员1212名调查对象中,453人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7.3%(一名急诊医务人员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的血源性职业暴露)(二)、锐器伤发生率PPT,1min1min2min2min3min医生占73%护士占91%(二)、1、致损伤的锐器分类中各占的百分比2、致损伤的常见操作中所占百分比五、医院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预防与控制1、提高认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2、规范操作程序、按要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控制传染源、切断途径、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包括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等。常见职业暴露的途径: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的重点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定义:指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废物清运等工作时,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胃肠道外途径(针刺、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含有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血源性传播疾病:指致病因子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易感者感染的疾病或综合征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影响因素:(一)病原体的种类:(二)、暴露的类型:暴露途径不同、感染的机率不同针刺伤后接触污染血液:0.3%皮肤、眼、鼻、口腔暴露:0.1%(三)、病毒接种量:(四)、病毒滴度:血源性疾病暴露的最危险因素——锐器伤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80-90%)针刺伤的危害:美国.调查报告每30秒就有一名医务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每年发生近百万次针头扎伤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一次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可能感染的危险概率:1、HBV感染率:6%-30%2、HCV感染率:1.8%3、HIV感染率:0.33%2min2min1min2min1min1min2min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针刺暴露常发生的环节: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牢记“八字”——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将每一位病人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达到双向防护目的:病人→←医务人员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做好标准预防一)、手卫生:洗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卫生部2002年.9月二)、戴手套: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有破损的皮肤,及其污染的物品时需戴手套。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副手套。三)、戴口罩: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阻隔90%颗粒,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有创操作须佩带。N95口罩:阻止95%颗粒,接触特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须佩带。四)、护目镜或面部防护罩1)、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2)、接触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时;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血液、体液、等喷溅时;五)、隔离衣的使用特别警示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一次性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法N95口罩佩戴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采取相应的隔离防护六)、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行为1、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及时将用过的针头放到安全盒内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针头进行输液的二次连接2min1min3min1min1min1min禁止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头和针筒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2、安全处置用物七、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处置、报告流程1、如有伤口,应当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2.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3.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职工门诊就诊。5.上报。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建议乙肝:根据医务人员的HbsAg、HbsAb具体情况评估是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丙肝:目前暂无预防用药。梅毒:遵照皮肤科专家意见是否注射长效青霉素。艾滋病:尽早用药,应在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监测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要点:一、正确认识X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认真参加培训。二、放射防护原则:认真做好个人防护。“避”缩短照射时间、增加照射距离、使用防护用品。“测”个人剂量监测:正确佩戴、高剂量监测。健康监测:上前、在岗、离岗体检。八:小结:职业暴露是可防、可控的: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严格遵守标准预防措施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免疫接种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健康投资!做好职业安全防护:利己利家利社会2min2min1min1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