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建国初期,广播事业归政务院(1954年改国务院)新闻总署领导。新闻总署撤销后,1954年广播事业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之一。到1956年,经过数次调整,中国的全国广播事业规模奠定,共有地方广播电台56座,其中省级广播电台27座,其余为地市级广播电台。长期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两个最重要的新闻栏目。中央台的第一个重点栏目《首都报纸摘要》(《报摘》)于1950年4月10日开播,1955年4月更名为《中央报纸摘要》,7月又更名为《新闻和报纸摘要》,延续至今。中央台的另一个重点新闻节目是创办于1951年5月1日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栏目(《联播》)。在“文化大革命”之前的17年中,广播电视系统共召开了9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一步步地引导中国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前进,逐步发展壮大。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座谈会和歌舞节目开始试验播出。这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当时因局限首都一地,起名“北京电视台”。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机——《一口菜饼子》。北京市内仅有电视机50架左右。10月1日,中国第二座电视台——上海电视台问世。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今黑龙江电视台的前身)诞生。这是中国最早一批电视台,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是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1964年12月,毛泽东为北京电视台题写了台名。1965年9月,在纪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20周年的日子里(当时认定的延安台创办日期是1945年9月5日),毛泽东为中国广播事业题词“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也纷纷题词。二、广播电视事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曲折发展1966年7月13日,广播事业局局长梅益受到批判。1966年12月31日,广播局造反派进驻总编室,宣布夺权。1967年1月17日,造反派对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夺权。这种混乱情况,在许多地方广播局、广播电台、电视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面对如此混乱失序的状况,196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广播电台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广播电台实行军事管制,要求“革命群众”立即退出广播电台,要求地方电台只转播中央台的节目。此后,地方广播电台以转播中央台节目为主。1970年10月1日,除西藏自治区和北京市(北京电视台是中央级机构)以外,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全都建立了电视台。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的彩色电视正式试播。8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1974年10月,中央台调频广播正式播音。“文革”前后,农村有线广播进入大发展时期。1966年,77%的人民公社、54%的生产大队和26%的生产队已经接通了有线广播。到1973年,全国有线广播网基本普及,95%的生产大队和91.4%的生产队接通了广播,61.5%的农户家中装有广播喇叭。“文革”中全国农村的有线广播喇叭数增长10倍以上。截止1975年年底,全国有电视机46.3万架,其中国产彩电电视机4000架,进口彩电1900架。68%的电视机分布在城市,32%分布在农村。大约每1600人才拥有一架电视机。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给中国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生机,这个转折时期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到1978年底,各类节目都在恢复,并有发展。1978年元旦,《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开办。1978年5月1日,中央台对外广播改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广播电台”。从此,国际广播电台(简称“国际台”)和中央电视台(后来被简称为“央视”)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合称“中央三台”。三、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在客观情势与主观觉悟的双重推动下开始谋求独立发展。中国观众首次通过国际通信卫星观看现场直播的体育比赛始于1978年。当年6月,中央电视台从阿根廷传回第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实况。新时期中国自制的电视剧出现于1978年。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19部各地制作的电视剧。1979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上海电视台屏幕上映出了“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的灯片,随即播出了中国电视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1.5分钟的《参茸补酒》。3月15日晚,上海电视台又播出了第一条外商广告:一分钟的《瑞士雷达表》。1979年7月译制的菲律宾电影《我们的过去》是中央电视台的首次尝试。1979年8月,广播事业局召开首次全国电视节目会议,号召全国电视台大办电视剧,同时宣布,放眼海外,立即进口影视片。1980年10月,在时隔14年之后,广播事业局在北京召开了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强调广播宣传的中心任务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1981年2月5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中国第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1981年3月1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了对广播电视工作的指导方针,提出“不能搞精神污染”的要求。同年11月16日,书记处在听取广播事业局工作汇报时规定了广播电视的根本性质和任务:“广播电视是教育、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现代化工具。”1981年底开播的《动物世界》成为观众百看不厌的保留节目。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部,曾担任新华社社长、总编辑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吴冷西任广电部部长。1982年9月17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制片厂成立,这就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前身。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召开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制订了一些极为重要、对后来发展影响深远的大政方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就是“四级(指中央、省、省辖市、县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从1983年开始,全国优秀电视剧评奖被命名为“飞天奖”。“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的权威奖。1983年,中央电视台正式开办春节联欢晚会。四、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1988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位于复兴路11号的现代化彩色电视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中国电视广播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焦点访谈》、《世界报道》新栏目。1997年被称为中国电视的直播年,此时中国电视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全世界仅有的4辆最先进的转播车,中央电视台就购买了两辆。改革开放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5套节目,2000年增至8套节目。1999年中央台迁移新址。2003年市广电总局确定的“广播发展年”和网络发展年。中央电台全面实施“频率专业化、管理频率化”,八套节目全部实现了专业化、对象化。此时,汽车时代已经到来,音乐和谈话节目成为广播的最大优势。此外,广播拥有大学生这个最重要的受众群众。2006年,中国有广播电台267座,广播节目2442套,电视台296座,电视节目2984套,仅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就达92.7亿元。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撤销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新组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摘自郭镇之著《中外广播电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