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全文时间:2015-04-1014:09:54前言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以及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0年。一、规划背景(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物流业实现较快增长,物流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为构建西部物流中心,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1.产业体系逐步壮大。我省物流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201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48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57.8%,年均增长12.1%;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86.79亿元,比2010年增长65.8%,年均增长13.5%,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物流业运营主体加快发展。全省已拥有国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120家,居中西部前列,聚集外资物流企业35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40家。全省物流服务市场更加健全,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加速形成。截至2014年底,已建成进出川通道23条,其中:铁路7条、高速公路15条和水运1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货邮年吞吐量54.2万吨,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地区门户枢纽地位更加巩固;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956公里,西部铁路枢纽地位基本确立,亚洲最大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运营,“蓉欧快铁”稳定运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510公里,居西部第一位,“公路港”模式获全国推广;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18万标箱。3.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依托重要交通干线、中心城市和产业聚集地,全省已初步形成成都、川南、川东北三大物流区域。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青白江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新都物流中心、遂宁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泸州临港物流园、达州公路物流港等各具特色的物流集聚区相继建成,支撑西部物流中心的物流园区体系基本形成。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国际物流等加快发展,物流业的整体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等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四川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初步形成,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全面展开,物流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4.发展环境逐步优化。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四川省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等,并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物流领域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物流统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我省与泛珠三角、周边省(区、市)的物流合作进一步深入。但是,我省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主要表现为:一是物流成本偏高。2013年,全省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全省运输费用占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达到6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1个百分点。运输结构不合理,公路货运量占全省货运总量的比重达到9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3个百分点,铁路、水运货运量占全省货运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7%和3.8%,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5个和9.9个百分点。二是发展水平不高。物流一体化程度偏低,集约化、规模化、信息化不够,多式联运未得到充分发展,物流企业竞争力较弱,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性不强。三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发展差异明显,成都单极支撑格局突出,缺乏新的物流核心增长极;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能力过剩,专业性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不足;城乡之间发展失衡,农村物流发展落后。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基础设施未能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配套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多式联运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能够实现无缝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网络体系尚未完善,运输总体效率不高。五是市场秩序有待规范。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促进物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力度有待加强,法规、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无序竞争和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二)面临形势。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提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和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为我省物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未来一段时期全省经济及物流业发展也面临严峻挑战。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使物流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我国社会化、市场化物流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为物流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物流业发展释放强大的活力。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和居民消费升级,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消费品物流配送体系将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网络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将带动电商物流、快递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快速发展。2.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改变物流布局。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立足四川实际作出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必将加速新的城市群和新的产业集群形成,从而对物流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促进我省物流多点多极发展布局的形成。在多点多极物流网络布局支撑下,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资源集约化配置,增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生动力。3.“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促进物流业集约化发展。物流市场资源整合、集约化是未来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必将促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大规模流动,形成新的物流集群。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使资源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集中和市场需求增大,必将促进物流集聚区形成。城乡统筹发展,必将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农资、日用工业品下乡,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物流业现代化步伐。创新驱动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引领新一轮物流技术革命,核心技术和关键物流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广泛应用,使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务。5.要素变化和环境保护对物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经济规模持续扩大,土地红利、人口红利和简单再加工红利正在逐渐减少,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处于加快上升期,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物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模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给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6.区域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使物流业发展面临新挑战。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迫切要求我省形成一批深入参与区域合作、国际分工的大型物流企业,以及通往周边省(区、市)和畅通国际的物流大通道,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物流中心和国际物流节点,这对我省区域物流合作和国际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以及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以提高物流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为主线,构建“优化一核、发展五极、培育多点”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夯实物流基础,培育物流市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建设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物流中心,为实现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二)基本原则。1.市场运作,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提高物流业的运行效率。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根据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建设层次分明、高效集约、功能互补的物流产业体系。促进物流业与五大经济区、四大城市群协调发展。整合利用存量物流资源,科学布局新增物流园区和重大物流项目,防止重复建设和同质化发展。3.强化基础,注重民生。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畅通物流大通道,打通关键节点,做好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农产品流通和生活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满足群众生活需求。4.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加快传统物流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融合发展。鼓励物流功能向增值服务、高端服务领域延伸,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引导物流企业整合与重组,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5.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建立有利于物流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发展国际物流,鼓励物流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探索新型物流业态,大力倡导绿色物流,促进物流创新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货畅其流、经济便捷、服务高效、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物流中心和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枢纽。具体目标为:物流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左右。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新的物流装备、技术广泛应用。建成西部服务最优的口岸服务体系、通往欧洲的“桥头堡”,实现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直通互联。物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畅通进出川物流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成中国第四大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西部最大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西部最大的公路物流枢纽。物流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培育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30家以上,超过10亿元的15家以上。引进国际国内大型知名物流企业超过100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达到5家以上。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6%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三、空间布局根据全省生产力布局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建设一批重点物流节点,形成“一核、五极、多点”的物流空间布局,通过合理定位与分工协作,构建重点突出、层级清晰、功能完整、特色鲜明的物流业空间分布架构。(一)优化一核。进一步强化成都作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全省物流主枢纽的核心地位,引领全省物流业快速发展。利用成都陆空结合的交通主枢纽优势、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成都核心物流枢纽建设。拓展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升级完善和推广“公路港”物流模式,形成全国大宗货物集散分拨中心和亚欧铁路货物转运中心。发展航空物流,提升双流航空物流服务功能,高起点、高水平建设成都新机场航空物流体系,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线,建成国内第四大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连接全国和世界主要城市的全国性重要物流枢纽和国际物流分拨中心。推进保税物流、物流金融、快递物流等高端物流发展,加快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和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引领全省和西部地区物流提档升级。构建天府新区物流体系,布局一批重大物流项目。(二)发展五极。沿江物流增长极。利用泸州、宜宾、乐山地处长江黄金水道和“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成渝、内昆、成贵铁路和成渝、宜泸渝、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机场、宜宾机场以及长江沿线港口群的交通优势,推进港区联动,整合泸州港、宜宾港物流资源,完善乐山港口功能,发挥出海通道和集装箱码头的强大功能,构建以“水公铁空”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