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一、导言大学生不仅仅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璀璨文化的继承者。现在的大学生纷纷要求个性,讲求流行,一味地追求新颖,而这往往也会造成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代人心中的淡化甚至是流失。一个国家的后备军,对别国的文化艳羡不已并且效仿践行,对本国的文化却置之不理甚至概念不清,这无疑是很可悲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化是从未间断过的。泱泱中国,历史悠久,衍生出的文化亦是十分丰富多彩,这原本是一件多么令人自豪的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人大方地接纳着别国的文化,以此标榜自己的“与国际接轨”,乐此不疲。他们渐渐淡忘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只知道过节时有假可放,有乐可寻,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被他们抛在了九霄云外。这只是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的种种表现中的一种,此时,探究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通过对这项课题的调查,可以大概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了解并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这代人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可以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即时地采取措施。一个人,如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人生也注定不平凡,对国家来讲更是如此。文化对国家的繁荣兴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它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能爆发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这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如此多的国家热衷于“文化侵略”。总之,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真实的结果,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尽一份绵薄之力。二、研究方法本报告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为课题,以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为对象,于2013年11月20日至23日在本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设置的问题包括五大类型:一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二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三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四是大学生对相关技能,如书写毛笔字,围棋等的拥有与否;五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等。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馈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0份,占回收总数的100%。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传统艺术的态度及了解程度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有书法、戏曲、剪纸、棋艺等。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中有92%的人曾尝试过书写毛笔字,收效甚微,只有4%的人能写得一手好字,还4%的人从未尝试过。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书法的掌握大部分处于浅层,只有极少数人掌握得还可以,而有几个人甚至对此没什么兴趣。无独有偶,大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同样不容乐观:喜欢京剧的人仅占29%,听过京剧的人占76%。了解脸谱知识的占4%,62%的人了解一些,34%的人则完全不知道,脸谱知识比较繁杂,掌握起来有难度,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情有可原,但京剧的前身是昆曲,这么简单的问题,却也仅有12%的人知道,54%的人甚至完全没概念。显而易见,喜欢戏曲的大学生较少,了解戏曲的也并不多,而且大部分人没有了解戏曲的意图,并且很少接触到与戏曲有关的知识。如果你百度一下“剪纸”这个关键词,会得到这样的解释——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试问,作为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有多少人接触过,又有多少人可以自信的说出“我会!”呢?答案已经有了,接触过的人占81%,会剪的人只有14%,而这14%中能尽得剪纸之妙的恐怕没有几个。象棋、围棋都是起源于中国的。我国的棋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相互对立的两方,在棋盘上运筹帷幄,制约彼此,举手间便可扭转局势,多么有魅力的益智活动啊,喜欢并经常玩的人却只占11%。(二)对传统节日的态度及了解度对于传统节日,大多数的人偶尔会与他人讨论,但大家关于传统节日的讨论多数是出于对假期的关心,并没有想过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在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上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孰多孰少的问题上,将近一半的人是看情况而言的,4%更喜欢过西方节日,剩余43%的人觉得传统节日比较重要。大家对传统节日的感情显然不是很深,忽略了传统节日本应该带来的归属感。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就要从他们的学校里下手。”我们应该有所警觉,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应有的关注,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宣传。(三)对传统文化的常识的了解度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常识有很多,比如文房四宝、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二十四节气和朝代的顺序,还有四大名著,以及稍微偏难一点的四大神兽、星宿的知识等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9%的人对四大发明竟然只是知道一点,而文房四宝有19%的人知道一些。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者智慧的结晶,但竟然有12%的人不知道此为何物。朝代顺序更是我国悠久历史的体现,能将其流利说出的人仅有20%。这些问题的出现绝非偶然,这是长期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必然结果。四大名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文化的精髓,然而只有16%的人全部看过,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对于四大神兽、星宿的知识,有将近一半的人全然不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汉文化在世界上受到广泛欢迎的今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和喜爱程度有时还不如外国人,这是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啊。(四)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传统文化我们有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观看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吗?”选择“经常看”的人有14%,选择“没看过”的人有3%。我想,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有多少节目是有关传统文化的。打开电视机,放映的大多数都是无聊电视剧,没营养的综艺节目还有另人反感的广告,传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似乎也不是很高。有些人或许想看都找不到。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等播出,播出时间是周末黄金档。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手写危机,本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者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从1925年延续至今,一代代孩子参加,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传承又那么重要,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个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很值得一看,但通过调查,只有12%的人对此十分关注,还有7%的人根本不知道举办过。另外,喜欢去中国文化博物馆参观的人也很少。去文化博物馆参观是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又一途径,对此项活动感兴趣的人显然不多。四、对策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是完成这项任务的基础。让大学生了解并发自内心地热爱传统文化,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我们对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出如下建议:(一)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大学生的课程不是很多,课余时间很宽裕,而且一般不会占用课余时间去主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应该增加有关课程,并计入期末成绩,在学习的过程中,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得到加深。课程设置不能太单调,太死板。要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来逐渐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大家能主动地学习、了解。对这一课程的考核也不宜采用传统的笔试,可以让大家现场表演自己喜欢、擅长的传统技艺,或让大家制作有关传统文化的PPT来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二)学校要多开展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文化包括很多内容,我们可以以它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们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到各项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比起那些口头上的宣传要好得多。活动形式可以由大家投票决定,要满足大多数人的要求,这样才能调动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也要有一定的奖励制度,增加参与者的积极性。(三)校广播站每天播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校广播站每天都有不少的广播时间,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穿插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介绍,也可以播放一些中国风歌曲。这样,大家会有很多的时间、机会听到关于传统文化的宣传。不仅节省了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所占用的课余时间,而且,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效果更好,也不似书本枯燥、乏味。(四)多设计有关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公益广告,也可以是平面的张贴物电视台要多做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节目,可以是趣味问答类的,也可以是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纪录片,让感兴趣的人有相关节目可看。电视上插播的广告可以多使用相关的公益广告,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相关媒体人还可以组织这方面的广告设计大赛。平面张贴物方面,不仅是学校的板报、海报,公车,地铁站,购物街,社区,都要有相关张贴物的一席之地,让人们随处都能看到。(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博物馆各地教育局可以和当地的中国文化博物馆签署相关的协定,有计划地组织各学校的学生免费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里做志愿者,为游客介绍相关知识,更能加深理解,而且也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得到提高。五、小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甚至还有少数人一概不知,毫无概念。传统文化是否能传承下去都是个未知数,何谈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发扬光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长时间的忽视和别国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对传统文化认识不深,感情不真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渐渐地淡漠。针对这种现状,国家、社会、学校、还有我们大学生自身,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同心协力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并且发挥创造力,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它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彪炳史册。六、参考文献1.《希特勒名言》2.剪纸——360百科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360百科七、附录附录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问卷》附录二数据统计表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