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言﹒会意——荡起句子教学的“双桨”——《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案例设计【案例背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字词教学,但句子的教学也不容忽视。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受到年龄、课外阅读量、朗读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和限制,使得他们对句子的掌握和理解不可能像中高段的学生那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中悟情,读中喻理;而且低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很弱,使得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花很多精力在教学的设计和引导上,让他们慢慢向句子靠近,逐渐去理解、体会、积累和运用句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才的教学情境。”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虽然在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受兴趣和情绪所支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复现生字,运用活泼生动的评价指导朗读。《棉花姑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30课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寓科学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着重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益虫和益鸟的不同作用,重体验,轻说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案例描述与分析】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学习生字。2.学习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治病的故事,在朗读中体会棉花姑娘盼望有人来给她治病的迫切以及燕子、啄木鸟、青蛙因无法帮助棉花姑娘的抱歉。3.仿照课文段式,拓展说话训练。【意图说明: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围绕字句学习的主题,本课教学目标努力做到目标简单清晰,指向明确。教学内容着重选取第二自然段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与插图想象,体会童话人物的心情。对同一段式进行反复学习,朗读,进而进行拓展说话,可仿性更高,说话也变得思路清晰,模式简洁,更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使他们更乐意说。】片段一: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棉花图片)谁来叫叫她的名字?(板书:棉花)【南方的孩子很少见过棉花,通过课件出示,让学生认识棉花。】师:读“棉花”时要注意什么?生:“棉花”的“花”要读轻声。师:课文把棉花当做人来写,亲切地称它为:棉花姑娘。(板书:姑娘)这课题里藏着两个生字宝宝呢,一起读读。(出示字卡)师:先拼读“姑”,再拼读“娘”,合在一起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字旁。)生:它们都是——女字旁,因为姑娘是女的。生:“姑娘”的“娘”本音读第二声,但和“姑”连在一起,读轻声。师:把“姑娘”读成轻声,会更亲切!我们在一起来亲切地叫叫这位新朋友吧!(齐读“棉花姑娘”)【“棉花姑娘”是本文的主角,“姑娘”读轻声是本课朗读的一个难点,因此开头解决难点,对本文的朗读起了铺垫作用。在以上课题教学中,教师始终把自己当做孩子的学习伙伴,努力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创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师: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可爱的棉花姑娘吧,请大家把书轻轻地把书翻到137页,不会读的可以借助拼音宝宝,把课文读准读通顺。生自读【充分地与文本接触,有助于让文本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师:看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这里有几个生字宝宝急着想和大家交朋友呢。谁愿意和它们打打招呼?小老师带读,正音。去拼音乱顺序,开火车读。师:小朋友读得真棒,老师奖励大家,欣赏一幅画(出示啄木鸟捉虫图片)。看了这张图片,你想到了哪个生字宝宝?(出示:啄)猜猜,“啄”字和啄木鸟哪些地方很像?生:“口”是啄木鸟尖尖的嘴,右边是它的身体。师:那“啄”的这一点,(亮红“点”)是这张图中的什么?生:这一点像啄木鸟吃到的虫子。师:所以在写“啄”字时,可不能把这一点落了。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能再给“斑”字找找朋友吗?生:斑马、斑马线、斑点、雀斑……师:是的,“斑”字就是指斑点或者花纹,所以“斑”中间是个“文”。师:现在生字宝宝又回到了词语中,你还会读吗?(出示:姑娘、蚜虫、盼望、治病、啄木鸟、斑点)齐读【字词教学有详有略。本课生字较少,且“姑”“娘”“盼”“治”“蚜”较常见,故利用字理识字教学“啄”,组词理解“斑”。】四、学习1——4小节(一)第一小节师:小朋友读得真认真!你看,连漂亮的棉花姑娘朝我们笑呢!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样。(出示爬满蚜虫的棉花图片)你看,她变黄了,低下了头,皱起了眉头,还掉下了伤心的眼泪,棉花姑娘,你怎么了?生: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蚜虫。师:你认识蚜虫吗?(出示:可恶的蚜虫,播放蚜虫的自我介绍)听完,你觉得蚜虫怎么样?生:我觉得蚜虫很可恶。指名读好“可恶的蚜虫”。师:“把‘可恶’读重点,更能表达对蚜虫的厌恶。”(“可恶”加..)师:多可怜的棉花姑娘啊!谁来读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师:是啊,多难受啊!此时的棉花姑娘,心里会在想些什么呢?生:我好难受啊,谁来救救我呀!我身上又痛又痒,我快要死了!谁能赶快来给我治病呀!3.指导朗读:师:像这样非常急切的心情啊,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生:盼望师:谁能读出棉花姑娘急切的心情,来读读“盼望”?指名读师:可棉花姑娘不仅仅是“盼望”,课文前面还有一个词——(出示“多么”)此时的棉花姑娘是多么——(生接读,出示整句)师:如果能在这里停一下(出示停顿),更能把盼望的心情表达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指名读)师:你看,棉花姑娘生病了,多难受啊!齐读第一小节。【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理解“可恶”这一抽象的形容词,体会棉花姑娘生病时着急的心情,教师播放蚜虫的自我介绍,创设情境,在体会蚜虫可恶的基础上,读好“可恶的蚜虫”,读出对蚜虫的厌恶,也读出了对棉花姑娘的同情。】(二)第2-4小节1、读文思考:棉花姑娘多么盼望有医生来帮她治病啊,她请谁帮她治病,最后是谁治好了她的病。请你边读2——4段边思考。出示:棉花姑娘请、和帮她治病,最后是治好了她的病。(学生回答,教师板贴)2、指导朗读第二段师:下面,我们先走进棉花姑娘和燕子之间的故事。(出示第二段)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段话,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燕子为什么帮不了棉花姑娘的忙?生:因为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所以帮不了棉花姑娘的忙。师:用上“因为……所以”,就把话说得很完整啦!(板贴:因为……所以。)再请一位同学试试看。(指名说)师:原来他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用上“只会”把问题回答得更清楚啦!师:(出示画面和棉花姑娘的话)谁来当当棉花姑娘,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师评:这位棉花姑娘很有礼貌,把“请”字读重了。”(“请”字变红,加重音。)“如果能在“帮我”的后面停一下,就更能看出棉花姑娘很急切、很想得到燕子的帮助。”(指名读)师:听了棉花姑娘的请求,燕子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指名读师评:“把‘空中飞’读重音,棉花姑娘一听就明白了。”“建议在捉后停一下,话会说得更清楚。”“你的‘只会’读得特别好,我听出了你的无奈。”这样一说,棉花姑娘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燕子的话。【在教师的评价语中,渗透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又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机械重复的低效率学习。】③跟你的同桌合作来读读棉花姑娘和燕子的对话吧!④请男生来当燕子,女生来当棉花姑娘。燕子站来,煽动翅膀飞起来读,棉花姑娘抬头看着燕子读。【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交流中谈到: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不愿意帮助棉花姑娘治病。于是我便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朗读,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话,引导学生把问题回答完整。再重点指导了朗读语气,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不能帮棉花姑娘治病的真正原因。确立探究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很快突破其它动物不能帮棉花姑娘,是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难点。】师:接着啄木鸟飞来了。哪一段写到了啄木鸟和棉花姑娘的故事?(出示第三段)指名读。师:说说啄木鸟为什么不能帮忙?用上“因为……所以……”。指名说。师:后来青蛙跳来了。哪一段写到了青蛙和棉花姑娘的故事?(出示第四段)指名读师:说说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忙?也用上“因为……所以……”。指名说。师:下面,请和你的同桌选一段配上动作来练练。一会儿我们请小朋友来表演。生练读。带上头饰展示读。【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高潮,在巩固阶段设计表演读,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文的重点。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让孩子带上头饰,担当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变成“他角色”。那种新异感、好奇心,使他们激动不已。这种艺术的直观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表演,无论是动作、语言,还是表情都惟妙惟肖。理解课文后,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会读书,原来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能捉……(田里的害虫)。它们各有各的本领呢!五、课中操下面我们来看小蜻蜓的本领吧!(播放《小蜻蜓》)六、拓展说话1、小蜻蜓是益虫,他会捉空中飞着的蚊子。像这种人类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很多,你看!2、看教师搜集到的益鸟益虫的图片。猫头鹰:一个夏天能吃1000多只田鼠,是保护农田的能手。杜鹃:又叫布谷鸟,喜欢吃树上的毛毛虫,是树木的好朋友。蜻蜓:能在空中捕食蚊子和苍蝇。3、那如果棉花姑娘碰上的不是燕子、啄木鸟、青蛙,而是猫头鹰、布谷鸟或蜻蜓,它们之间又会怎样对话呢?我们来当一回作家学着课文的样子编一编。出示课文里的段式:你看课文里的这三段都是一样的,先写谁来了,接着写棉花姑娘说……,最后写小动物说的话。我们就学这个样子来说一说。自由编对话填空。这段话可以帮助大家,赶快练一练!1出示:()来了,棉花姑娘说:“”()说:“!”自由练说、指名说、同桌练说【这一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基础好的学生先说,再让学生不照搬前面同学的,自己换一种形式说话,最后同桌互相说说。不但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和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让讲台成为学生的展示台,因此后一个问题的设计,就是这一用意了。】七、学习生字“请”棉花姑娘这么有礼貌,用上了“请”字,我们也向她学习,好好学一学这个“请”字1、出示生字,说说写这个生字要注意什么?2、师范写“三横靠的近,而且全都写在横中线上。”3、学生书写4.展示评议八、作业设计分层作业,各显神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2.画一幅棉花姑娘求医的图,并注上他们的对话。3.你还知道森林里有哪些益虫益鸟,查找资料,与爸爸妈妈一起交流。反思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课改的方向,自主学习是这一理念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在这节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自始自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学习:1、学生活动时间充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一般应占每节课的三分之二,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朗读学文的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分角色朗读,再汇报评议。整节课,我充分地让学生自学、讨论、读书、评议、表演;动脑想,动口读、问、说,而且这些形式都落到实处,更主要的是有让学生参与的充分时间,讲求参与的效果。2、学生的参与面广。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应该体现在整个班集体,而不是几个学生,人人都自主,才是真正的自主。所以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广,是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志之一。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如独立学习、同桌学习、集体学习等。特别是在学习课文后,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戴上头饰表演,由于这是第一次请孩子们戴上头饰表演读,每一个学生表演的积极性都很高。这个环节形式比较新颖,富有实效,让每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