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第二节铁肥第三节锌肥第四节锰肥第五节铜肥第六节硼肥第七节钼肥•微量元素:指植物生长所必需,而体内含量很少的元素,其含量一般在10-2-10-3mg/Kg。主要有硼、钼、锌、锰、铁、铜等6种。•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为百万之几到十万分之几,最高不超过千分之几,但只有铁例外,土壤中铁的含量可达4%。第一节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主要来自于成土母质,其含量受成土母质种类与成土过程影响。成土母质种类决定了土壤中微量元素最初的含量水平,而成土过程则促使最初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其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也受土壤质地影响。质地细或细粒部分含量高,而砂质土和砂粒部分中含量较低。其含量还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有机质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有机质含量超过5~15%时,其含量反而减少。二、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与转化1、形态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可分为:水溶态、交换态、氧化物结合态(包括氧化锰、无定型氧化铁和晶型氧化铁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包含松结有机态和紧结有机态)和矿物态(包含原生与次生矿物结合态)等,在石灰性土壤中还可分出碳酸盐结合态。其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的活性最强,其占总含量的5~10%。2、转化各形态在土壤中的转化因植物的吸收而处于动态平衡,并补充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供植物正常生长。三、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土壤中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的原因有(1)含量过低,(2)有效性过低,微量元素大多以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形态存在。前者是土壤类型和成土母质决定的,而后者受土壤中许多因子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质地、通透性、水分状况以及有机质和微生物活动等的影响所致。影响因素(1)土壤pH值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酸碱性的关系因元素种类而异。以阳离子形态存在的元素和硼的有效性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而加大,以阴离子形态存在的微量元素如钼等则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有效性增大。土壤pH值从5升到8时,植物吸收的硼、锰、锌、铁、铜减少。因此,在我国北方的石灰性土壤地区,农作物易发生缺锌、缺锰症状。(2)土壤Eh: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对一些变价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土中更为突出。(3)土壤水分状况:土壤含水量高或渍水时,由于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对微量元素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水稻土上。渍水时:Eh降低,pH上升,则铁锰氧化物还原而溶解,微量元素被释放;还原条件下,Zn、Cu、Fe等会形成难溶的硫化物;渍水时,有机质分解缓慢而积累,一些微量元素如Cu,被有机质紧密吸附而固定,使其有效性下降。影响因素(4)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可与某些微量元素如Cu、Zn、Fe、Pb等形成稳定的可溶或难溶性的配合物,有时可作为微量元素的可溶络合剂来源,另一方面,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上,一些微量元素例如Cu常被固定而导致农作物缺铜,进入此类土壤的有害重金属污染元素,则因钝化而变得难以被植物吸收,使其毒害减轻。(5)土壤质地:质地对微量元素有效性影响是多方面的。质地粗的其含量低,同时由于通透性良好,使某些微量元素如Mn以高价形态存在,有效性降低。质地粘重:对微量金属有较大的吸持和保肥力,有效性亦高。影响因素(6)吸附现象:土壤中有些物质在微量元素的吸附可以减少其损失,但有时会出现固定现象,减少其生物有效性。(7)土壤微生物:A、微生物促进有机质的分解,使有机结合态微量元素分解释放出来;B、同化吸收微量元素,暂时固定不被植物利用;C、以嫌气条件下使微量元素还原成易溶的低价态;D、在好气条件下氧化微量元素成为高价态;E、在改变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过程中起间接作用。Fe和Mn的微生物氧化还原作用最为突出。可使Fe和Mn氧化成高价状态,有效性降低。影响因素第二节铁肥一、作物中铁含量与分布:100-800mgkg-1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年老器官>幼嫩器官(不移动性);禾本科作物茎杆中>籽粒;蔬菜中以莴苣最高,洋葱最低。二、铁的营养生理作用1、铁是以离子态或有机络合态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移动性小,以一种不溶性氧化物或无机和有机磷酸铁化合物形式呈沉淀状态存在。铁在植物体内能形成螯合物和进行化合价的变化,这也是铁的两个重要特性,是其许多生理功能的基础。三、作物缺铁诊断1、作物缺铁的植物化学诊断作物对缺铁敏感性差异很大。同一土壤上有的作物出现严重缺铁时,其它作物可能生长正常。缺铁敏感的作物:苹果、柑桔、桃、葡萄、核桃、香蕉、亚麻、花生、大豆、高粱、观赏植物等。叶片分析常用于铁素营养诊断。正常叶片含铁约为50-250mg/Kg。低于50mg/Kg可能发生缺铁。2、铁不是叶绿素的组成,但它是形成叶绿素前身原叶绿素酸酯所必需。无铁时引起缺绿病。3、铁是细胞色素b和f及铁氧还蛋白的组成分,铁氧还蛋白是光合链传递电子的重要成员,并在还原CO2中起直接作用。铁直接参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缺铁会导致光合作用降低。4、铁是许多酶的成份和活化剂。在一些含金属酶中,铁兼有结构成份和活化剂的作用。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植物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过程重要的末端氧化酶,它直接影响呼吸作用。铁也是磷酸蔗糖合成酶的活化剂,缺铁会影响蔗糖的合成。铁也是固氮酶所必需。•试验发现缺铁叶片有时含铁量并不低于正常叶片,甚至可能含铁量更高。有人提出以活性铁或Fe2+含量作为诊断指标。活性铁含量可用0.5mol/LHCl或1mol/LHCl提取,Fe2+可用邻啡罗啉溶液提取。•此外,铁与多种营养元素发生相互作用,因此铁与它们的比值可能反映作物的营养平衡状况,这比单独用全铁含量作诊断指标更有效。常用P/Fe、Fe/N、Fe/Zn等。2、作物缺铁的外形诊断•叶片失绿,首先出现在生长迅速的幼叶上,以后逐步向中部、下部叶扩展,叶片失绿均匀而叶脉仍保持绿色,叶脉与失绿部分的绿色深浅有显著差异,反差很强。•缺铁导致的失绿与其它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失绿不同,缺铁失绿时只有叶脉本身保持绿色,其余部分全部失绿,使叶片成为细而密的绿色网纹状;而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时,叶脉及其附近组织仍保持绿色,只有脉间的组织失绿。水稻缺铁,新叶黄白化,病症自上往下发展。水稻缺铁严重时,全株黄白化大麦缺铁,上位叶脉间失绿,新叶黄白化玉米缺铁,新叶黄白化,继而呈黄绿相间的条纹花叶玉米缺铁严重时全株黄化甘薯缺铁,新叶黄白化或网目状花纹叶,常伴有坏死叶花生缺铁,新叶黄化或黄绿相间的花纹叶,有时伴有褐色坏死斑块大豆缺铁,新叶黄化或黄白化,常有褐色坏死斑大豆缺铁严重时,自上往下叶片白化,并伴有棕褐色坏死斑或焦枯马铃薯缺铁,新叶黄化,叶缘伴有焦枯烟叶缺铁上位叶失绿呈黄白化烟叶铁毒,叶片皱缩,卷曲,叶面上有赤褐色斑点二、土壤中铁含量及其有效性铁在土壤中不属于微量元素其含量变幅很大。铁以氧化物、氢氧化物、磷酸盐形态存在于土壤、原生磷酸盐、粘土矿物晶格结构中。土壤可溶性无机铁的形态有:Fe2+、Fe3+、Fe(OH)2+、Fe(OH)2+、Fe(OH)4-、FeCl2+、FeSO4+。为土壤胶体所吸附,代换态铁。土壤一般不会缺铁,土壤条件不适是引起土壤缺铁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pH、氧化还原电位。pH6.0以上的土壤上基本没有水溶性铁,代换铁的量也很少。酸性土壤上代换态铁溶解度增加。铁过多也会中毒。排水良好时,铁呈高价状态,大部分不溶。淹水时,以Fe2+存在,过多时水稻中毒。“青铜病”。三、铁肥性质及施用常用铁肥FeSO4,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黄色或铁锈色。施用:1、叶面喷施。可直接进入叶片,效果较好。但常氧化失效。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共三次左右。浓度0.5-3%2、树木为防止氧化失效,改进(1)树干注射。0.2-0.75%FeSO4注入树皮下。(2)直接嵌入树干。钻孔,每棵树1-2g。(3)埋瓶法。1-2%溶液埋于树下,部分根系塞入。第三节锌肥一、作物的锌营养(一)、作物中锌的含量与分布植物含锌量变化很大,从1-10000mg/Kg。一般为20-100mg/Kg。低于15-20mg/Kg时作物常表现缺锌。多分布在茎尖和幼嫩叶片。根系常比地上部分高。锌在植物体内可移动。(二)、锌的营养生理作用(1)锌对作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锌是合成吲哚乙酸的前身色氨酸所必需的。锌影响色氨酸合成酶的活性。缺锌抑制色氨酸向吲哚乙酸转化,缺锌促进吲哚乙酸分解。(2)锌是碳酸酐酶的组成成分。至今已发现几十种含锌酶。因此锌与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氧化还原作用密切相关。(3)锌与蛋白质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锌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多种酶如RNA聚合酶的组成。缺锌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降低。(4)锌还参与作物繁殖器官的发育。锌对种子形成的影响胜于对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三)作物缺锌诊断1、作物缺锌的化学诊断不同作物对锌的需要性不同。土壤缺锌时,作物吸收利用锌的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对缺锌的敏感程度:(1)敏感作物柑桔、苹果、桃、李、樱桃、咖啡、油桐、亚麻、玉米、大豆、蚕豆、莴苣、芹菜、菠、、向日葵。(2)中度敏感作物梨、棉花、马铃薯、番茄、糖用甜菜、高粱、大麦、水稻、烟草、紫花苜蓿、三叶草、洋葱。(3)不敏感作物豌豆、小麦、黑麦、燕麦、芦笋、禾本科牧草、胡萝卜。一般作物缺锌的外观症状明显。除非轻度或其它元素同时缺乏时才不易识别。诊断时除测含锌量外,还常用与锌密切的P/Zn比作为诊断指标。水稻、玉米、植株P/Zn>100时可能缺锌。2、作物缺锌的外形诊断敏感作物易出现明显症状。缺锌时一般表现为叶脉间失绿、黄化,生长停滞,叶片变小,叶缘呈现扭曲或折皱状,茎节缩短,形成小叶丛生等。玉米早期出现“白苗病”,生长后期果穗缺粒秃尖。棉花幼叶出现青铜色,脉间失绿,节间缩短,植株小而呈丛生状,并发生顶枯。水稻缺锌发僵,叶小,出叶凌乱,中脉黄化,叶片有棕褐色斑水稻缺锌以中脉黄白化为特征,后期呈黄棕色水稻缺锌中下部叶伴有棕褐色斑,多连成赤枯大麦缺锌,叶脉间出现不规则黄白斑块玉米缺锌呈白色条纹病玉米不同叶位缺锌症玉米缺锌,节间缩短、矮化二、土壤中含锌量及有效性土壤中存在形态:矿物态、交换态、土壤溶液中的锌。影响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有:(1)pH酸性土中的锌比碱性土中的锌对植物有效性更大。pH6.5时,往往以Zn(OH)2形态存在。(2)土壤中磷水平也影响锌的有效性。含磷酸盐高或大量施用磷肥时常发生缺锌。可能是磷锌拮抗作用。(3)土壤有机质与锌的有效性。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如泥炭土等会有锌的固定。(4)淹水条件下,加入大量有机质会缺锌。土壤还原势增强时,生成大量的Fe2+、Mn2+,干扰对作物的吸收。缺锌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土壤。三、锌肥施用土壤供锌不足,对锌敏感和中度敏感的作物用锌肥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锌肥的施用可采用土施、种子处理、喷施。1、土施最常用和效果较好的方法。锌对植物毒性较其它几种微量元素低。其用量范围较宽。土壤施锌具有明显后效。可为一季甚至几年。2、种子处理浸种0.02-0.05%ZnSO4水溶液。拌种时用量可加大。1-3克/公斤种子。3、叶面喷施作物生长一定阶段或出现缺锌症状时喷。0.01-0.05%ZnSO4.果树可用较高的2-3%。第四节锰肥一、作物的锰营养(一)作物中的锰植物中锰含量比任何其它微量元素在同种植物中的变化都大得多。正常含20-500mg/Kg。高位叶>低位叶。随株龄增大而减小。叶>茎>穗。过多锰表现毒害。(二)锰的营养生理作用(1)锰与光合作用锰增强希尔反应活性和参与叶绿体的结构成份。希尔反应:光2H2O---------4H++O2+4e叶绿体、锰、Cl-所产生的质子和电子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缺锰必然影响光合作用。(2)锰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发育和增殖。缺锰使叶绿体的层膜系统受破坏,叶绿体解体。表明它在叶绿体膜系统上起着结构上的作用。(3)锰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成份,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由于锰还在三羧酸循环(TCA)中是许多酶的活化剂,缺锰会影响呼吸代谢。(4)锰能影响植物组织中生长素代谢。锰是IAA氧化酶系的辅助因子或刺激因子,能增强其活性,促进IAA分解。发生锰毒时常发现IAA含量降低。(5)锰能影响氨的转化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硝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