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集体备课记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教师:时间:集体备课内容简析本章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始点。学习地球的相关内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中的经线、纬线、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旋转中心、地理意义),使学生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地球的大体状况。作为初中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地球的宏观介绍。主要的作用有两个:其一,为后面的学习作知识上的铺垫;其二,先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在具体区域的学习时以偏盖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经线和纬线”,其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经纬网。教材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在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球的运动和常见的地图的使用。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2、理解经纬度的概念;掌握经、纬线0°线的确定;掌握经、纬线度数的变化规律、度数范围;掌握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3.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4.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5、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掌握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6、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7、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8、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重点、难点1、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与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2、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3、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会辨别地图比例尺的大小,掌握地图上的三种定向方法。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时安排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约3课时复习课约1课时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约2课时第三节地图约3课时改进建议2单元备课:《地理》(七上)第二单元陆地与海洋教师:时间:集体备课内容简析教材以“地球?水球?”为标题,其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是说地球起错了名称或要给地球改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教材以“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4.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5.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6.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重点、难点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课时安排第一节大洲与大洋约1课时第二节海陆变迁约1课时改进建议单元备课:《地理》(七上)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教师:时间:集体备课内容简析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这部分内容在与生活的结合非常密切,所以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实际生活挂钩,特别是教会学生读懂天气预报这种实际的生活技能。在内容上新增添了一个空气质量预报。学习方法只要是体验式地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要能从图中分析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学生不仅要会读气温曲线图,还要会根据数据画气温曲线图。并且会通过读图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学习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3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要能从图中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是通过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柱状图;降水的分布主要是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来反映。学习方法是讲练结合,析图找规律。主要学会(1)用图、绘图(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第四节世界的气候,能从与天气的对比中理解气候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又以下四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分类不必太细(2)对气候类型中涉及的概念不解释(3)只说明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纬度位置范围和海陆位置范围),不解释气候类型特点(有气候直方图的基础,可以将气候类型特点的内容分散到具体区域中,不求全)。教学目标1、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2、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3、如何判定气候类型。重点、难点1、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2、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3、如何判定气候类型。课时安排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约1课时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约2课时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约2课时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约2课时复习课约1课时改进建议单元备课:《地理》(七上)第四单元居民与聚落教师:时间:集体备课内容简析第一节人口和人种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影音资料,例如小品“超生游击队”,反映非洲难民的“苦难的生活”等。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在三大宗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宗教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宗教知识的兴趣。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本节的主要内容是:(1)比较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在这节的教学中,主要强调图片的应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认识的环境。4教学目标1、让学生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增长趋势,知道世界人口分布状况及人口问题,会计算人口密度,了解不同人种的特点个分布状况。2、记住世界主要语言以及三大宗教名称,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特点。3、理解聚落形成的各种因素,记住主要聚落的特点。重点、难点1、能够运用资料分析人口增长趋势。2、会计算人口密度。3、记住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课时安排第一节人口和人种约2课时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约1课时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约1课时改进建议单元备课:《地理》(七上)第五单元合作与发展教师:时间:集体备课内容简析本章从总体上揭示世界各国的领土、国界、国家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将为以后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时事,了解国际形势,为认识某些国际问题的发生、演变,提供了地理背景资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记住世界上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及轮廓,记往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前10个国家,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划分类别。2.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种资料分析各国发展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学以致用、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爱国主义与改革开放发展国际使用的关系。理解我国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重点、难点1、世界面积大国和人口大国的分布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主要领域。课时安排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约2课时改5进建议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