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9-1976.10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前进的二十年1956.9至1957年1958至1960年1961至1966.4年经济: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生产关系上急于变革经济:实行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在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升级,党内个人专断现象有所发展,中央领导核心分歧日益加剧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中共八大中共八大的会议八大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正确方针和路线。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的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共八大国际:经济科技迅速发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时间:背景内容意义:1956年国内: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地点:北京1、内容:国内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局限性(1)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尽管承认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方面,但问题出在生产关系还不够纯粹和单一,国家机构中存在某些官僚主义作风,广大人民对新制度感到还不大习惯。(3)受反右派斗争的影响,文章发表时又增添了强调阶级斗争的论述。二、“大跃进”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1.总路线形成的背景总路线是在中央和地方上不少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的情况下形成的。总路线是在“赶超英国”的口号下形成的。总路线是在不断批判“反冒进”的形势下形成的。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对总路线的评价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片面强调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速度,没有注意到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二)“左”倾错误的严重泛滥1.“大跃进”运动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2.大跃进的酝酿:1957年底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1958年1月南宁会议(大批反冒进)1958年3月成都会议(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的错误理论;两种个人崇拜的问题)为大跃进的发动作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万吨1070万吨800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大炼钢铁运动3.大炼钢铁的结果:造成农业劳动力的高度紧张,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造成基建投资猛增,职工人数猛增严重挤占了轻工业浪费大,“得不偿失”。4.造成“大跃进”失误的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在胜利面前骄傲情绪的滋长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的发展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在全国农村掀起的、以兴办人民公社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运动,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之后又一次大的社会变革,实质上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大跃进”。毛泽东指出“人民公社好”1958年8月毛泽东在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指出这是农村的方向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陈伯达《在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下》①一大二公②政社合一,分级管理1.人民公社的特点大:公:所有制:生产资料、财产公社所有制分配: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人民公社既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级政权机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三级管理•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规模大经营范围:农林副牧渔、工农商学兵2.农业合作社与人民公社规模比较:总数户数土地数劳动力农业生产合作社74万个170户2000多亩350个人民公社2.65万个4755户60000多亩10000个①“一平二调”共产风②高征购、大浪费,浮夸风③高指标、瞎指挥风穷富拉平无偿调拨刮共产风3.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4.1958年粮食征购量与1957年的比较:年份粮食产量粮食征购量征购量占产量的比重19573900多亿斤926亿斤24.6%19584000多亿斤1175亿斤29.4%增长幅度2.5%22.2%4.8%四: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书记以上的负责干部七千多人,故称七千人大会。大会的重要功绩1.初步总结了1958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分析了几年来工作中的缺点错误。→2.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3.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对1962年的生产任务和全面工作作了具体部署。4.决定对彭德怀等以外在庐山会议以后被错误地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同志进行甄别平反。五: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1.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充分估计了当前困难的严重性,贯彻“八字方针”的具体措施.2.1962.5.7-11中央工作会议基本上统一了全党对形势的认识,对困难作了充分的估计,确定了行之有效的调整措施。历史在这里沉思!!!“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成立______________“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原因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_______,为防止_______复辟,他决定发动“文革”。②_________发展严重的后果;(根本原因)性质、危害(影响)、教训“左”倾错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时间:_______年~_______年经过19661976“中央文革小组”开始:全面夺权:迫害老干部:正义的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刘少奇(最大冤案)1967年2月“二月逆流”九·一三事件全国动乱抵制抗争经济好转: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群众运动:结束标志:华国锋、叶剑英等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五运动毛泽东被红卫兵亲切地称为“红司令”,而毛本人似乎也很欣赏这一“官职”。受到接见的红卫兵与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一起从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先后八次接见红卫兵,接受检阅者达上千万之多。红卫兵也由最初的非法地下组织转为公开,并迅速风靡全国。这是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的壮观场面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毛选)几乎成为人手必备的书籍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红卫兵召开批斗王光美大会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谭震林批斗大会陶铸批斗大会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逝世,这是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四五”时期张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诗作四五”运动的历史见证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叶剑英与华国锋在天安门城楼上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①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造成巨大损失。②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③科学与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邓小平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时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你如何理解邓小平这句话的含义?①社会主义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③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讨论: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大家认为要永远保留下去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B.张謇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厂C.“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实现了工业化D.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此题为综合性题,难度不大。但要求比较细致,要知道“一五”计划的作用是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而不是实现了工业化,此题可解。答案选C。此题也可用排除法,因为A、B、D选项的表述正确是很容易判断出来的。答案:C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②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本题适合用排除法做。④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了④后很容易得出答案A。答案: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三大改造”完成C.土地改革完成D.“一五”计划完成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这一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分别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故选择答案B。答案:B下图中的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遵循了客观规律B.解放了思想C.违背了客观规律D.实现了农业合作化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这一史实。从右上图中可以了解到这现象是发生在“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是一次严重的失误。造成这次失误的原因是因为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答案选择C。答案:C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A.工商业的改造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农村合作化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三大改造。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四个选项中的内容,都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从题干中“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可以得知,指的是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种形式。故答案选择A。答案:A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A.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建立股份有限公司C.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D.转变为国营企业解析:本题的考点是三大改造。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采取建立合作社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转变为公私合营的方式。故答案选择C。答案:C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建国初的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的考点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这一史实。此题的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识记能力。只要知道“大跃进”运动期间进行过大炼钢铁的运动就很容易选出答案C。答案:C练习:一、选择题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③长春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企业投产④新藏、青藏、川藏公路及宝成铁路修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2.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B.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C3.2010年3月14日,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