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子女皆成才,一门三院士梁思顺(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达(1912年-2001年),四子,经济学家,银行家,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社会活动家,一二九运动首脑。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梁思礼(1924年-2016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实秋:1、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3、作品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读准下列字音:戊戌()()主角()箜篌()()激亢()迥乎不同()蓟北()叱咤风云()()酣()畅wùxūjuékōnghóukàngjiǒngjìchìzhàhān精悍()莅()临hànlì演讲辞的结构题目正文(1)简述演讲的背景(2)演讲稿(3)出场(4-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称谓开场白主体结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梁任公的演讲成功吗?2、梁任公讲了什么?3、梁任公是个怎样的人?依据原文回答1、梁任公的演讲成功吗?结论:相当成功,听众印象深刻,深受感染和影响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2、梁任公是个怎样的人?旁批: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原文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原文“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旁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幽默风趣谦逊自负梁任公演讲特点(人物形象)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眼神光芒四射(潇洒自信)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演讲稿:预先写好,书法秀丽(办事认真,修养好)写作者的感受评论、听众的反应对梁先生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细节)的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老头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了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手臂一摆,使劲一推,欧也妮便倒在母亲的床上。(《欧也妮葛朗台》)片段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灯罩,裹了馒头,塞给老栓,一把抓过洋钱,捏了捏,转身去了。(《药》)片段二片段三李逵在宋江、戴宗二人即将被官府斩杀的危急时刻,毅然独自一人去劫法场,他“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石秀意外得知卢俊义当天午时三刻将在市曹被斩杀的不幸消息。因为来不及赶到梁山伯请来援军,他决定冒险独自一人去劫法场以搭救卢俊义性命。在卢俊义即将被官军斩杀的危急时刻,他首先故意虚张声势地大叫:“梁山伯好汉全员在此!”以此蒙骗恐吓官军,然后趁着官军因不知虚实而心慌意乱之际,突然“从楼上跳将下来,手举钢刀,杀人似砍瓜切菜,杀翻十数个。一只手拖住卢俊义,投南便走”。拓展活动: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要求: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3.不出现姓名;4.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本人朗读,由听众辨别是谁,看谁写得最像。演讲内容是否精彩?⒈《箜篌引》(乐府古诗)⒉《桃花扇》(清孔尚任)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2)《箜篌引》中“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是什么意思?解读内容公无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一点甚至连渡河人自己也清楚。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渡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其奈公何!——追思:我们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任公先生为什么朗诵得如此动人?作者为什么选这一段来写?①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之所以这般感慨,是因为诗中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有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3)为什么作者说“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换言之,任公先生为什么朗诵的这般感慨?②更因为先生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谭嗣同被杀。其实他本可以不死。当时日本使馆已帮他做好了逃亡日本的准备,但他坚决不肯逃离。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还有一首题在监狱墙壁上的绝命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在临刑前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为何讲到桃花扇,任公先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讲到杜甫诗句他破涕为笑呢?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江山移人,他也自杀身死。崇祯帝300年梁启超先生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法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力图振作”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先生悲从中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到日本。“梁启超逃亡到日本,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为什么讲到《桃花扇》先生悲从中来?任公先生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起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先生讲“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为什么笑?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此时诗人听说战乱终于平定,自己盼望多年的安定和平终于到来,自然喜极而泣。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那么,梁先生讲“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为什么笑呢?笑的是战乱平定,国家安定!梁启超和杜甫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讲《箜篌引》,他想到救国理想的破灭,想到同志的牺牲,心生悲情;讲《桃花扇》,他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讲杜诗,他为失地的收复张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无不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情怀。而这种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岁就考入清华的天才学子梁实秋,使这次演讲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还能记忆犹新。《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爱国情怀直面死亡的勇气悲叹国家的衰亡喜战乱平定,国家安定作者选材具体正是为了表现人物性格。梁启超先生的形象: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风趣幽默、谦逊自负、稳健潇洒、有热心肠的学者。教学目标1、使用批注式学习法,品析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初步概括人物形象。2、品味作者的情感倾向,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3、培养兴趣,课外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