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主讲人:引言1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分析2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31引言•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攀上,2020年将再创新高,达874万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也造成了冲击。为分析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通过网络大数据和网络调查数据,从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择业期望、求职经历、疫情冲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受疫情冲击毕业生的期望行业、岗位、工作地点等发生改变;单位就业是毕业生主要去向,新经济行业受到青睐,而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和工作生活平衡是求职主要关注因素;实习经历有助于毕业生成功就业,线上招聘面试成为疫情期间求职的主流方式。2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分析•2020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下降明显•图中结果显示,2020年一季度CIER指数为1.43。据以往经验,一季度受春节后“跳槽热”和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期”等因素的影响,求职申请人数将有明显回升,而招聘需求人数减少,CIER指数会呈现季节性回落。CIER指数由上季度的2.18跌至1.43。同比来看,2020年一季度招聘CIER指数低于去年同期的1.68。由此可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劳动力流动减少,就业市场遭受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的行业排名•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较好的行业分别为中介服务行业、教育、培训、院校类行业、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类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类行业等。“其中,医药生物工程行业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表现出较好的就业形势”。从就业景气较差的行业来看,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印刷、包装、造纸类行业、交通、运输、电气类行业的就业难度较高,就业竞争激烈。其中,网络游戏业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减少67.9%,而求职申请人数同比增加14.0%。•2019年大学生在不同行业的就业景气度•上表反映的是2019年大学生在不同行业的就业景气度情况。就业形势最好的行业依然是中介服务,此外,教育培训、医药/生物工程、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应届生就业景气度都名列前茅。在就业景气度最差的十个行业中,航空/航天研究与制造、跨领域经营、能源/矿产/采掘/冶炼等行业针对应届生的就业景气度较差。•2020年&2019年对比分析•在十大景气行业中,2020年和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中介服务行业、教育、培训、院校类行业、保险、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类行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类等行业蝉联榜单,保险排名上升,房地产排名下降。2020年新增的景气行业,娱乐、电子、酒店行业。•在最不景气的行业中,2020年和2019年相比变化比较大,除了计算机硬件、办公、能源之外,其他七个行业都是不同的。•2020年第一季度就业形势较好和较差的职业排名•由上表可见,2020年一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仍为技工/操作工、烹饪/料理/食品研发、教育/培训、销售业务和社区/居民/家政服务等。CIER指数较低的职业主要仍为IT管理/项目协调、公关/媒介、信托/担保/拍卖/典当、销售行政/商务、项目管理/项目协调和高级管理等。•2019应届生在销售类岗位容易就业;管理类岗位竞争存在挑战•2019年排名第一的是技工/操作工,CIER指数为17.60,除此之外,销售类岗位在就业景气度前十的职业中比较集中,如销售业务、客服/售前/售后技术支持、销售管理等,这类对经验、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更容易向应届生开放。•2020年&2019年对比分析2020年,2019年市场景气指数较高的职业同时上榜的有。技工/操作工、教育/培训、销售业务和社区/居民/家政服务房地产中介、保险等。2020年新增了烹饪、社区、商超、保健等四个职业,在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岗位下沉明显。市场景气指数较低的行业,管理类的岗位还是对于大学生最不景气的职位,在疫情影响下,管理类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更高。•2020,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二三线城市就业形势相对较好•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经济圈大学生的招聘需求人数的同比也有减少,CIER指数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地区的大学生供求变化与其他地区不同,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其招聘需求人数和求职申请人数均有所下降。•图中结果显示,2020年一季度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仍相对较小,二线和三线城市的CIER指数相对较大。其中,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0.51,就业竞争激烈;新一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0.77;二线城市的CIER指数为0.91,三线城市CIER指数为1.08,就业市场相对宽松。•2019年新一线城市吸引力维持首位,一线城市吸引力有所上升•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的比例最高的依旧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4.18%,同比上升4.00个百分点,说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就业机会不断释放的新一线城市,最受毕业生的青睐。一线城市吸引力也在上升,30.63%的受访大学生期望在一线城市就业,占比高于去年,不管顶着多大的生存压力,一线城市依然是年轻人追逐梦想的主要战场。结合实际签约的数据看,占比最高的也是新一线城市,占比35.17%,一线城市签约占比为32.14%,与期望结构一致。•毕业生主要去向有什么变化•2020年,从调研数据来看,选择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从总体来看,单位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其中,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最高,为75.8%;其次,为自由职业和国内/外升学,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7.5%;而选择创业或其他的毕业生比例最低,仅占2.8%;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选择“拟考研”、“拟出国”及“暂不就业”等形式的慢就业,比例为6.2%。•2019年“慢就业”现象加剧在参与调研的2019应届毕业生当中,80.22%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同比2018年基本持平;8.00%的大学生选择慢就业,较去年同期上升1.01个百分点;7.11%的大学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较去年同期上升2.13个百分点。虽然绝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求职大军当中,但选择逃避就业压力的毕业生占比也在缓慢上升。此外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比为2.40%,较去年同期下降2.38个百分点;1.05%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继续学习,较去年同期下降1.58个百分点。可见高校毕业生们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加趋于谨慎,就业仍是2019应届毕业生的首选。•2020年&2019年对比分析:•到单位就业比例下降,自由职业比例上升。这和以前期间,自媒体和电视、直播等行业的快速兴起有关。2020年升学、创业的比例都有下降。•大学生平均期望薪酬•2020年毕业生期望薪酬的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5000元-6000元和4000元-5000元两个区间,经测算平均期望薪酬约6930元。2019年期望与现实存在偏差,七成应届生签约月薪不到六千元。调研结果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占比最高,达到了32.39%;随后为4000-5999元之间,占比24.86%。从实际签约月薪来看,有七成2019应届毕业生的签约月薪在6000元以内,4000元以下占比为35.77%。•毕业生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薪酬福利”,占比60.8%;其次才是“能学习到东西”,占比45.5%。除此之外,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行业前景看好也是他们看重的重要因素。•2019要现在也要未来,大学生求职要高薪更爱学习•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能够学习新东西”,占比54.01%;其次才是“待遇好,能挣钱”,占比47.31%。除此之外,追求“工作和生活平衡”、“企业氛围/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体验也是他们看重的重要因素。•2020年&2019年对比分析2020年大学生要学习更注重薪酬福利,更加务实了,这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有关。•受本次疫情影响,大学生期望在变化由于本次疫情,毕业生期望行业、工作地点和期望岗位发生的变化较为明显。期望行业变化的比例最多,为30.1%;期望工作地点发生变化,比例为28.1%;期望岗位发生变化,比例为27.9%。期望薪酬会有所下降,比例为25.8%。3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企业效益不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用工生产。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对应届生毕业生消化最大的中小企业遭受严重打击,部分中小企业在无法以较低成本融资的情况下,会首先采取缩减业务规模、暂停招聘、调岗调薪等措施以降低企业成本,谋求生存发展。第二,招聘渠道和人才市场尚未恢复正常运作。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动和聚集,现场招聘会被大规模取消,多以线上招聘为主,且视频面试后,根据市场恢复情况再确定复试时间,导致跨区域毕业生求职困难重重。第三,出国留学暂缓,转向就业。每年出国留学成为大部分毕业生的选择,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原定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只能暂时放弃留学事宜,转向国内就业市场,导致就业毕业生有所增加。•第一,要认清当前防疫形势,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业,是每个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就业难,也是许多人都会碰见的一个问题。但是,在高校毕业生群体内部,有许多毕业生对真正影响就业结果的因素还不是很清楚。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找到高收入、高满意度的工作,而其他毕业生却无业可就或者有业不就呢?我想,除了在求职方法、求职意愿和求职努力程度等求职方面有所差异之外,最核心的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在这段特殊时期,毕业生要认清自身优劣势,在“危”中找“机”,利用这段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第二,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先就业,再择业。•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尚未返校开学已是毕业生的尴尬局面。毕业意味着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对于一部分毫无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一时无法确定自己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妨先就业,再择业。首先,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减少招聘岗位,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其次,先就业,再择业,可以缓解毕业后流离失所的经济和身心压力。再次,先就业,再择业,也是让自己找到更好更适合自己工作的办法。•第三,提升就业核心能力,主动找寻就业机会。•疫情之下,企业需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我有什么?我是否具备了某个岗位所要求的能力?高校毕业生须围绕这些核心要素来分析自身,尽早定位、及早准备、提早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提升自身就业核心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王牌。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好随时工作的准备,及时关注学校老师、招聘网站发布的一系列招聘信息,主动出击,找寻就业机会,模拟线上面试,提升面试成功几率。•第四,转变就业观念,走出就业误区。•一些毕业生就业理念比较滞后,存在就业误区。比如,有的同学就想去一线城市,其它二线三线城市则完全不考虑。有的同学,就想去城市里的单位工作,而对于一些基层地方的工作岗位视而不见。有的同学就想去大公司,看不上一些小公司。其实不管在哪,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只要自己喜欢,能获得比较好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收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哪里不一样呢?•第五,提前了解入职事项,快速适应从职场环境,培养持续学习能力。•对于大多数毕业生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毕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人”“职场人”身份,一时还无法适应。因此,毕业生一定要通过网络,或与身边已经工作了的熟悉的长辈、朋友、同学联系,提前了解你所在行业、所在岗位的相关事项、工作环境,快速适应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一名职场新人进入职场,都会有一个适应阶段。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初入职场,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