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壤学野外实习报告姓名:xxxx学号:xxxxxxxxxx学院:xxxxxxxxxxx专业:xxxxxxxxx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xxxxxxx小组成员:xxxxxxxxxx目录一、前言二、实习预习1、世界土壤分布2、中国土壤分布三、实习介绍1、实习名称2、实习地点,时间及参加人员3、实验仪器四、实习目的五、实习内容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2、秦岭分水岭光头山3、渭河河堤及少陵原六、实习感想一、前言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具有生态环境调控功能、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矿物质与有机质的疏松混合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深刻影响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过去、现在和将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壤资源。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野外研究土壤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二、实习预习1、世界土壤分布1、亚、欧大陆:土壤沿纬度水平分布自南向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大陆西岸从北到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2、美洲:灰化土较多,约占23%。北美洲西半部土壤表现明显的经度地带性分布,由东向西的土壤类型依次为:湿草原土-黑钙土-栗钙土-荒漠土。北美洲东部表现纬度地带性分布,由北到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南美洲南回归线以北地区,砖红壤、砖红壤性土分布较广,成东西方向延伸。南美洲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自东而西依次为:红黄壤-变性土-灰褐土、灰钙土-棕色荒漠土。3、非洲:荒漠土和砖红壤、红壤最多,前者为37%,后者为29%。土壤由中部低纬度地区向南北两侧成对称地带性分布,顺序为砖红壤-红壤-红棕壤和红褐土-荒漠土,只大陆南北两端分别为褐土和棕壤。4、澳大利亚:荒漠土为主,占44%,次为砖红壤和红壤,占25%,土壤分布呈半环形分布。自北、东、南三方面向内陆河西部依次分布热带灰化土-红壤和砖红壤-变性土和红棕壤-红褐土和灰钙土-荒漠土。2、中国土壤分布砖红壤海南岛、雷州半岛、西双版纳和台湾岛南部,大致位于北纬22°以南地区。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3~26℃,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000毫米。植被为热带季雨林。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易溶性无机养分大量流失,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发红。土层深厚,质地粘重,肥力差,呈酸性至强酸性。赤红壤滇南的大部,广西、广东的南部,福建的东南部,以及台湾省的中南部,大致在北纬22°至25°之间。为砖红壤与红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较砖红壤地区略低,年平均气温为21~22℃,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之间,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风化淋溶作用略弱于砖红壤,颜色红。土层较厚,质地较粘重,肥力较差,呈酸性。红壤和黄壤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四川盆地周围的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形成的热量条件比红壤略差,而水湿条件较好。有机质来源丰富,但分解快,流失多,故土壤中腐殖质少,土性较粘,因淋溶作用较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含铁铝多,土呈均匀的红色。因黄壤中的氧化铁水化,土层呈黄色。黄棕壤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型土类。亚热带季风区北缘。夏季高温,冬季较冷,年平均气温为15~18℃,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既具有黄壤与红壤富铝化作用的特点,又具有棕壤粘化作用的特点。呈弱酸性,自然肥力比较高。棕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年平均气温为5~14℃,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厘米。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土壤中的粘化作用强烈,还产生较明显的淋溶作用,使钾、钠、钙、镁都被淋失,粘粒向下淀积。土层较厚,质地比较粘重,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呈微酸性。暗棕壤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东坡、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长白山等地。中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水量600~1100毫米。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土壤。土壤呈酸性,它与棕壤比较,表层有较丰富的有机质,腐殖质的积累量多,是比较肥沃的森林土壤,寒棕壤(漂灰土)大兴安岭北段山地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寒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5℃,年降水量450~550毫米。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土壤经漂灰作用(氧化铁被还原随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和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的灰化作用)。土壤酸性大,土层薄,有机质分解慢,有效养分少。褐土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年降水量500~700毫米,一半以上都集中在夏季,冬季干旱。植被以中生和旱生森林灌木为主。淋溶程度不很强烈,有少量碳酸钙淀积。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矿物质、有机质积累较多,腐殖质层较厚,肥力较高。黑钙土大兴安岭中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东北松嫩平原的中部和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地区。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3℃,年降水量350~500毫米。植被为产草量最高的温带草原和草甸草原。腐殖质含量最为丰富,腐殖质层厚度大,土壤颜色以黑色为主,呈中性至微碱性,钙、镁、钾、钠等无机养分也较多,土壤肥力高。栗钙土内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的广大草原地区,是钙层土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250~350毫米。草场为典型的干草原,生长不如黑钙土区茂密。腐殖质积累程度比黑钙土弱些,但也相当丰富,厚度也较大,土壤颜色为栗色。土层呈弱碱性,局部地区有碱化现象。土壤质地以细沙和粉沙为主,区内沙化现象比较严重。棕钙土内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尔多斯高原,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北部,塔里木盆地的外缘,是钙层土中最干旱并向荒漠地带过渡的一种土壤。气候比栗钙土地区更干,大陆性更强。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250毫米,没有灌溉就不能种植庄稼。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腐殖质的积累和腐殖质层厚度是钙层土中最少的,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土壤呈碱性,地面普遍多砾石和沙,并逐渐向荒漠土过渡。黑垆土陕西北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等黄土高原上土壤侵蚀较轻,地形较平坦的黄土源区。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8~10℃,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与黑钙土地区差不多,但由于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小。由黄土母质形成。植被与栗钙土地区相似。绝大部分都已被开垦为农田。腐殖质的积累和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层的颜色上下差别比较大,上半段为黄棕灰色,下半段为灰带褐色,好像黑垆土是被埋在下边的古土壤。荒漠土内蒙古、甘肃的西部,新疆的大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等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1/5。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不到100毫米。植被稀少,以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为主。土壤基本上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土质疏松,缺少水分,土壤剖面几乎全是砂砾,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聚积多,土壤发育程度差。高山草甸土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在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以西山地和天山山脉。气候温凉而较湿润,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高山草甸植被。剖面由草皮层、腐殖质层、过渡层和母质层组成。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通气不良,土壤呈中性。高山漠土藏北高原的西北部,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气候干燥而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年降水低于100毫米。植被的覆盖度不足10%。土层薄,石砾多,细土少,有机质含量很低,土壤发育程度差,碱性。三、实习介绍1、实习名称:土壤学野外实习2、实习地点,时间及参加人员实习时间:7月1日——7月3日实习地点:(1)杨凌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2)秦岭分水岭光头山(3)渭河河堤及少陵原指导老师:xxxxxxx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xxxxx团队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3、实验仪器:GPS定位仪,罗盘,土钻、铁锹、小铲子、有机玻璃管、皮塞四、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加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培养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进行土壤剖面构造分析,根据周围环境特征推断土壤形成的原因等的综合实践能力,开拓视野,将知识全面化,总结化。加强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团队的分工合作完成不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2、野外实习是对课本知识进行验证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野外实习回顾课本知识,夯实基础,通过对学过的知识重复回忆以及结合实践进行记忆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观察,老师的详细解说丰富课本知识,拓展知识面。3、通过野外实习,不仅可以掌握实习课程的知识,还可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已经学习过的课程进行回顾,为接下来的未学习的课程做准备,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会使自己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更加细致。五、实习内容7月1日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1、实习地简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作为一个学科展示平台,主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并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先进科技与先进文化相结合,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不仅有丰富的标本、实物、文物和模型,还利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手段,形象、生动、系统、科学地介绍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昆虫、植物、土壤知识和农业科技史,展示我国农业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向公众传播农业文化和科学知识。重点:土壤博物馆收集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土壤科学工作者在不同时期采集自全国各地的典型土壤剖面,包括整段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形态标本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反映世界上其他国家土壤特征的一些照片和文字材料。土壤博物馆分4个展厅,分别是:(1)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厅;(2)中国土壤分类与分布厅;(3)中国与世界土壤主要剖面厅;(4)土壤与环境及人类的关系厅。2、实习具体内容(1)昆虫博物馆昆虫博物馆分为展览、收藏、科学研究和支撑系统四大部分。我们参观了昆虫博物馆所有的展厅,在昆虫馆内,保存了大量的昆虫标本,通过参观,了解了昆虫的出现时间为3.5亿年前,了解了昆虫的特征与分类,参观了世界各地有名的昆虫标本,收获很大。之后还去了蝴蝶园,看到了许多名贵的蝴蝶,收获很大。(2)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通过原始农业工具、生活器具等实物和图文资料,清晰展示了我国原始农业起源、发展。该馆展现了从古到今中国农业历史发展的变化,同时还有许多农用工具的展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其发展过程。(3)动物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有大量动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可以了解到动物的发展和进化,动物的分类和动物身体的结构和认识不同动物的身体构造等。(4)植物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分为植物的奥秘、植物与环境、植物多样性、植物与人类等4个展厅,系统地展示了一个充满奇闻妙趣的植物世界。温室重点向我们展示植物界的主要类群和各种趣味植物,揭示植物的多样性和观赏性及其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此外,在室外还栽植着来源于世界各地的数百种花草树木,其中有不少为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土壤博物馆土壤馆展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了解土壤剖面、土壤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主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