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节新现实主义电影产生的背景意大利电影实验中心的温别尔托·巴巴罗宣言的四点纲领:1、清除“在意大利影片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那些幼稚和公式化的老调”;2、取消“不谈人类问题和人道观点的那些荒诞可笑的和生编硬造的东西”;3、不要听腻了的故事,也不要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4、扬弃硬说所有意大利人都为“同样崇高的感情”所鼓舞的高调。“新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最初“在废墟还冒着烟火的时候”,就已经在作品中被体现出来。1942年,由卢奇诺·维斯康蒂拍摄的《沉沦》、德·西卡拍摄的《孩子们注视着我们》勃拉塞蒂拍摄的《云中四步曲》几部影片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意大利电影的变化。电影制作者们开始迈出了那个豪华的电影城的大门,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拍摄影片,部分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特别是在《沉沦》中,维斯康蒂有意把人物放到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那种肮脏、混乱的小城镇和贫困的村庄中去展示。第二节作者与作品、风格与理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作者与作品: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年)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德·桑蒂斯《罗马十一时》(1951年)罗伯托·罗西里尼意大利导演。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建筑家。高中毕业时,他突然对电影感兴趣,于是放弃升大学,进入电影界。1934年写了一篇灵感来自德彪西音乐《牧神午后》的电影故事,然后把它拍成电影。1945年的《罗马不设防》成为新写实主义的第一炮。1948年的《德意志零年》也是一部重要的新现实主义杰作。1959年的《罗维雷将军》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曾与英格丽·褒曼有过一段婚姻(1950-958),褒曼为他放弃了好莱坞的事业。60年代后期开始侧重电视工作,为电视台拍摄了不少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卡萨布兰卡》《美人计》《煤气灯下》《圣女贞德》编剧-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Rossellini罗马帝国艳情史苏格拉底(1971)枪手(1963)软奶酪德拉·罗维莱将军(1959)不安(1954意大利的旅行(1953)1951年的欧洲秘密炸弹(1952)罗威莱将军(1952荒岛怨侣(1950爱(1948游击队/老乡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Rossellini苏格拉底(1971)路易十四的崛起(1966)软奶酪.(1963德拉·罗维莱将军不安意大利的旅行(1953)我们女人(1953秘密炸弹,(1952)弗朗西斯的花束荒岛怨侣德意志零年(1948)战火(1946)罗马不设防(1945)罗西里尼的创作代表作品编剧:西柴烈·柴伐梯尼简介1950年奥斯卡再次将外语片特别荣誉奖颁发给了德西卡导演的《偷自行车的人》,影片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也同样出自西柴烈柴伐梯尼(CesareZavattini)之笔。西柴烈柴伐梯尼1902年9月29日生于意大利的卢查拉,曾任新闻记者,1936年进入电影界,担任编剧。他被誉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和理论家,参加了该流派几乎所有重要作品的创作。1942年与勃拉塞蒂合作的《Quattropassifralenuvole(云中四部曲)》是其早期的著名作品,新现实主义的影片《孩子们看着我们》、《擦童鞋》、《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培尔托.迪》、《罗马十一时》等都出自他的手笔。西柴烈柴伐梯尼于1989年10月13日逝世。维斯康蒂LuchinoVisconti(1906~1976)意大利电影导演。原名维斯康蒂·迪·莫德洛涅。1906年11月2日生于米兰,1976年3月17日卒于罗马1936年在法国给导演J.雷诺阿做助手(拍摄影片乡村一角),自此开始从事电影工作。他导演的第一部故事片沉沦(1942,根据J.凯恩的小说《邮差总是按两次铃》改编)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诞生做了准备。影片原原本本地展示了意大利一贫如洗的平民生活状况及其忧郁愁苦、强烈愤慨情绪,这种新风格电影使观众耳目一新。维斯康蒂作为反法西斯斗争的积极参加者曾被纳粹特务分子逮捕,只是由于偶然的情况才幸免于难。1945年他参加了摄制纪录片《光荣的日子里》的工作。1942:《沉沦》1948:《大地在波动》1951:《小美女》1953:《意大利影星浮世绘》1954:《情欲》1957《白夜》1960:《罗果和他的兄弟们》1962:《三艳嬉春》1963:《豹》获奖记录:1963年第16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65:《桑德拉》获奖记录:1965年第30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66:《被迷惑的人》1967:《陌生人》1969:《受苦的人们》1971:《魂断威尼斯》1974:《家族的肖像》1976:《无辜》德·西卡VittorioDeSica(1902~1974)意大利电影演员,导演。1902年7月7日生于索拉,1974年卒于法国纳伊。30年代成为电影演员,在将近40部影片中扮演角色。从40年代初期,他开始导演影片,并经常兼任主演。他于1943年与C.柴伐蒂尼合作拍摄的《孩子们在注视我们》被公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萌芽,同时奠定了这两位新现实主义艺术家长期合作的基础。此后,德·西卡连续创作了几部新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米兰的奇迹》、《温别尔托·D》,而《屋顶》则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最后一部作品。在这些影片中,崇高的人道主义与尖锐的社会批评、讽刺性与幽默感、心理描写与细节刻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60年代以后,他转向拍摄由大明星主演的商业片和娱乐片。《偷自行车的人》1948年的《偷自行车的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也是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在百废待兴之际,男主角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不料第一天上班便被人偷了他工作上必须的自行车,于是跟他的小孩子到处找车,最后无可奈何地下手偷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逮个正着。本片是对战后意大利劳工阶级生活的深入研究,体现出一种自然风格。他在当时所具有的意义,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是相当重要的。非职业演员的两父子演得十分生活化,好些场面令人感动得无话可说。除了节奏稍慢之外,本片在半个世纪之后欣赏仍然受得住考验。故事梗概演员作品1942年《孩子看着我们》1945年《天国之门》1946年《檫鞋童》1948年《偷自行车的人》1949年《艰辛的米》1951年《米兰的奇迹》1951年第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52年《温培尔托•德》1955年美国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1953年《终站》1954年《拿坡里的黄金》1956年《屋顶》1960年《乔恰拉女人》风云英杰1968弄情记1965拿破仑光荣史1960百万富翁1960碧港艳遇1960乱世娥媚1960罗维雷将军1959罗维雷将军1959父与子1958诱惑1957春满销金城(1957渔娘恋1957战地春梦1957面包,爱情和梦想19541962年《万劫余生情海恨》1962年《三艳嬉春》1964年《昨天,今天,明天》1965年第37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1965年《意大利式的结婚》1966年《怪贼飞天狐》1967年《七段情》1968年《趁当年》1970年《向日葵》1971年《芬奇•康蒂尼斯的花园》1971年第21届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德·西卡导演作品年表德·桑蒂斯(1917~)DeSantis,Giusepee意大利电影导演。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始人之一。1917年2月11日生于丰迪。1942~1943年担任《电影杂志》评论员。纳粹德国占领意大利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1947年第一次执导《悲惨的追逐》,成为世界瞩目的导演。此后他导演了一系列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之作,如《艰辛的米》、《橄榄树下无和平》、《罗马11时》等。他的主要作品都充满激情,具有浪漫色彩,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描述得准确生动、细腻入微,集中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桑蒂斯的其他作品还有《安娜·柴契奥找不到丈夫》、《在恋爱的日子里》、《人和狼》等。此外他还经常到国外合作拍片,如在南斯拉夫拍了《一年长的道路》,在法国拍了《单身男子汉的住宅》,在苏联拍了《他们走向东方》等。罗马11时Romaore11(1952)朱塞佩·德·桑蒂斯主要作品GiuseppeDeSantis一年长的道路Stradalungaunanno,La(1958)人与狼Uominielupi(1956)粒粒皆辛苦Risoamaro(1949)沉沦Ossessione(1943)第三节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反对战争,以及侵入他们国家的那种致命的政治混乱;2、反对饥饿;3、反对贫困和失业所造成的困境;4、反对家庭解体和堕落。一、纪录性二、实景拍摄:将摄影机搬到大街小巷上去三、长镜头的运用四、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五、结构形式六、地方方言的运用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形式特征:一、内容上,主要表现了人类对于生存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思关注:1、表现事物的真实面目,而不是表面看上去的样子;2、使用事实而不用虚构;3、描绘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油头粉面的英雄,揭示每天的事件而不是例外的事件;4、表现人与他的真实社会关系而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梦幻。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第四节新现实主义继承人们的演变1、《道路》(1954年)的成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2、《卡比利亚之夜》(1957年),已经表明了新现实主义的终结。费里尼——“我拍的一切都是自传式的,即使是描绘一个渔夫的生活,也是自传式的”。3、《八部半》(1963年):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它在戏剧力量、个人视象和电影语言的掌握上都是非常成熟的一部杰作。这部影片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用最质朴的方式谈论自己:孩提时代所萌发的性意识,导演自己与妻子、情人们之间的矛盾,等等。《八部半》在剪辑上的时空跳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即被人们称作“意识流”的风格。这部现代派的经典之作,是费里尼创作的高峰和转折点。费里尼从不重复自己,他的每一部作品对于自己都是一次创新和一次突破。一、费德里科·费里尼(1920-1993年),FedericoFellini,意大利1989《月吟》1987《访谈录》1986《金格和弗莱德》1983《大海航行》1980《女人城》1978《乐队排演》1976《卡萨诺瓦》1973《阿玛柯德》1972《罗马》1970《小丑》1969《爱情神话》1968《死亡精灵》《该死的托比》1965《朱丽叶与魔鬼》1963《八又二分之一》1960《甜蜜生活》1957《卡比比里亚之夜》1955《骗子》1954《大路》1953《浪荡儿》1951《白酋长》1950《杂技之光》费里尼的创作阶段1.新现实主义时期在为罗西尼的助手,参加《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游击队》、《两分钱的希望》的编剧工作。2.“孤独三部曲”时期从50年代起,他独立拍摄了以表现下层社会小人物的悲惨命运为主题的“孤独三部曲”:《道路》(1954)、《诈骗记》(1955)、《她在黑夜中》(1956)等影片。这些影片不同于传统新现实主义那样停留在外在的表现,而是通过他们在生活道路上的艰辛经历,着力去揭示人物受压抑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因此被称为“内心现实主义”。3.现实主义时期1960年费里尼拍摄《甜蜜的生活》,从表现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到转向了剖析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堕落、空虚、与精神贫瘠。这是费里尼创作生涯的第二次转折,也标志着他从此走上了以自由表达个人内心意绪为特征的现代派道路。这时期拍摄代表作《8部半》(1962)。安东尼奥尼电影作品列表《波河上的人们》1943年《爱情编年史》1950年《花的茶花女》1953年《失败者》1953年《城市里的爱情》1953年《女朋友》1955年《公路之王》1957年《奇遇》1960年《夜》1961年《蚀》1962年《红色沙漠》1964年《放大》1965年《无限春光在险峰》1970年《中国》1972年《过客》1975年《奥伯瓦尔德的秘密》1980年《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1982年《K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