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众文艺大众文艺大210摘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谚语已在宋元时期就开始形成和流传了,不仅仅说明了当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繁荣景象,也体现了苏杭两地的文化底蕴之深,如果说苏州是天堂,那么苏州园林可以说是天堂中的天堂,而拙政园则是天堂中一朵昀为绚丽多姿的奇葩。本文从文化、艺术构成、意境三个方面来分析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圆的艺术特色,其中,艺术构成作为本文的重点来分析研究,意在更合理、更直观、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古典园林拙政园的风格特征。关键字:拙政园;文化;艺术构成;意境;特色一、道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道家“无为”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很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提出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宗旨,其精神内涵便是“道”之境界。道家重自然,抑人工,这一说法亦重自然,道家讲“无为”这种说法其实也讲到了园林文化的“无为本质”,但是园林文化与宫殿、坛庙建筑文化相比;一主退隐体憩,谵泊冲淡,一主功名进取,灼华热衷;一为道,一为儒是很明显的,离弃宫殿坛庙而就园林,便是文化心理上的“无为”。苏州园林——拙政园,其名“拙政”实为不仕而宦情不减之牢骚也,晋潘岳《闲居赋》曰:‘筑树种树,灌园鬻蔬’曰‘此亦拙政者为政’也。既然朝堂纷争,人事不顺,于是只得弃堂嚣尘,转向静虚无为的自然去陶冶性情,力图求得内心的平静,步入另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此时的“天人”关系,是天巨人微,以人之微力既然在实际上无力改变人生环境,便企望在实际行为中超脱与功利与人事羁绊,使精神追求融入自然的无限,因此,园主的内心境界,是暂时放弃社会责任,鄙弃功名,清心寡欲,追求与大自然之美景的“共乐”境界,实则人的精神自由消融于自然美的境界,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私家园林拙政园的“人化的自然”的文化精神与美学之魂。二、拙政园的艺术特色,形式构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在《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出:“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一)布局自由,合理拙政园的布局、处理手法很有特色,它特意避免中轴,不讲究对称,是自由式章法的典范。首先,如果我们从拙政园的中部腰门进入,与其正对的是主体建筑远香堂,这样,中部就形成一条隐形的中轴线。可在游览过程中这条隐形的中轴线便不覆存在,因为当我们进入腰门时,便有一座假山挡住去路,要到远香堂,两条路径可以选择,一是踏石瞪,缘曲溪,或钻山洞……偏于东侧起伏弯环而前行,这就否定了有门至堂的中轴直径;二是由假山西侧的小路或曲廊越过小溪上的曲桥至远香堂,而这架于远香堂小溪之前的小桥,又偏于远香堂的西南,这就避免了中轴直径的形成。再看远香堂两侧,西面可通曲廊以及东西向的倚玉轩,由曲廊折西,为一泓溪流,其上架以廊桥“小飞虹”,再向南则为“小沧浪”水院。这里,一组建筑皆临水、架水、跨水而造,到处荡漾着清远的水趣;至于远香堂东侧,不远处有一黄山石假山,石径而上为绣绮亭,其南则为由云墙间隔而成的园中之园,它完全由平地、山石、亭馆、花木构成,这样,远香堂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是山,西南是轩、廓,东西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园……两面遵循自然地况,顺势而下,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二)型式求异从拙政园的屋顶型式来看,拙政园诸亭一般依其屋基平面而分别建圆攒尖、四角攒尖、六角攒尖、八角攒尖,而同一型式的,其宝顶式样也有所不同。此外,还有卷棚歇山顶,如绣绮亭、雪香云蔚亭,而涵青亭,则是大小三个卷棚歇山顶的复合型式,在苏州颇为新异。至于“与谁同坐轩”亭,更带有卷棚殿顶的新格局。拙政园的亭,基本上是单檐,但天泉亭独用重檐,这又打破了同一,屋顶角反翘,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前者如绣绮亭,倚虹亭,其风格体现出夸张性的建筑风格,具有秀逸、轻扬、活泼、飞动的艺术风格。从拙政园的屋身建筑来看,拙政园诸亭一般不设墙壁和门窗,符合亭且虚灵以观景的要求。但又不千篇一律。其中除较多的拄间下部设半墙成平栏,有的上敷坐槛,有的还设富于曲线美的鹅劲椅外,还有的一面或数面有墙和门窗,如绣绮亭背面有墙,上开空窗,正面左右石柱间设栏杆;天泉亭内外两层,内层设系列长窗成半窗,呈封闭式,外层设半墙半槛,呈开敞式,如此不一。再从厅堂馆轩来看,拙政园中部的远香堂为四亭,完全是开敞式,以池蓬为景,而同处于中部的玉兰堂,则为封闭式,堂前庭院也属封闭型,以玉兰为主景,而鸳鸯厅,四隅均有耳室,又有不同。在就书斋来说,一般建筑总是居中的明间大,两侧的次间小,构成对称型式,但拙政园的“海棠春”面阔两间,一大一小,打破了传统格局,给人一种节律感,显得极为别致,更好地体现型式求异的艺术特色。三、意境美恽格在《雨田画跋》中说“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而文徽明在《拙政园图咏•蔷薇径》中提出:“窈窕通幽一径长,野人缘景群芳,”可见,曲折幽深是苏州园林拙政园意境特色的典型特征,同时它又是中国艺术东方文化典型的审美特征之一。苏州园林拙政园曲折通幽的意境风格主要表现在曲径通幽、含蓄掩映、小廊回合等方面。苏州园林拙政园里昀富于审美意境的曲廊,其中部的“柳阴路曲”廊是蜿蜒于平地的空廊。其曲折的构成既复杂多变,又自然合度,它以垂柳群为主要掩映物,在期间随意穿插。人们如在荷风四面亭向西过桥至彼岸,就可见空廊分作两路:一路向北数折而至;另一路向西,不数步而有“柳阴路曲”匾额。由此又分为两路:一路向西南,引往“别有洞天”;另一路向北曲折、自由地伸展,这条曲廊的曲线特别迂回,短短的一段竟有七个不同的走向,有如北斗之折,而又毫无矫柔造作之感。在“柳阴路曲”,人们随着审美脚步的行进,其廊柱之林也不断变换组合形弁,有如乐曲旋律之行进,节奏之变化而眼前的廊轩挂落,半墙坐槛,垂柳叠石以及两侧景色的组合,都在不断变换画面,以其幽景引人入胜。拙政园的造园主决不让人们一进园就一目了然,像西方建筑那样,坦露无遗,而是尽量遮藏起来,如人们一进腰门迎面就只见一座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为的是不让中部的园林点一下子进入到人们目中,而且到了远香堂回头看来路,由于湖石假山的阻隔,又看不到明显的入口,让园景含而不露,充分体现了含蓄掩映的意境美。指导老师:曹林娣参考文献:[1]《苏州园林——凝固的诗》.曹林娣著.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9版.[2]《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曹林娣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3]《宫室之魂——儒道士与中国建筑文化》王振复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版.[4]《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沈福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版.作者简介:曲婷,(1982.9—),女,专业:设计艺术学,学号:20064205088026,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染织艺术设计。浅议中国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的艺术特色曲婷(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民族民间文化研究

1 / 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