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老庄——道家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老子__节选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东太清宫镇)人,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一、老子简介紫气东来图周昭王时,一夜尹喜观察天象,只见东方有紫气向西迈进,此为祥瑞之象,喜深通天道,知有圣人要度关西行,这可是自己千载难逢的求道机会,于是他向朝廷请求作为函谷关关令,以便迎接圣人。老子骑青牛而至,应尹喜请求而著《道德经》,后出关西。老子出关范曾·老子出关图最新研究认为,老子在甘肃的大体行程线路是:出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过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入甘肃,经游天水、陇西、临洮、兰州、酒泉等地后,又回到陇西邑,落户临洮,最终在临洮东山“飞升(去世)”。临洮岳麓山“凤台”“飞升地”老子在临洮“飞升”后,其子嗣在此繁衍生息。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称:“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后世天下李氏都称老子为李姓“太上始祖”。有学者研究认为,老子西行落户甘肃之后始有“天下李氏出陇西”,由此可断李氏之一脉,其根以老子李氏一脉为宗。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内外李氏后裔到甘肃临洮“陇西堂”寻根问祖。临洮“飞升”地旧照《老子》,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著作。老子的哲学涵盖了宇宙观、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所谓“道”,是指“究竟真实”而言,亦即万物的始源与归宿,万物的基础与动力来源;而“德”则是“道”的展开,是“道”在人生、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道家立说的目的,是要在变化生灭的世间,找到究竟真实(道),使人可以自行安顿,进而自在逍遥,臻于化境。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儒家与道家是两大支柱,有时携手合作,有时分庭抗礼,形成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儒家表现深刻的入世情怀,道家呢?是出世、超世,还是别有一番用心与苦心?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深根一样。”先秦道家思想(杨朱、老子、庄子)(补充)道家的出发点:全生避害杨朱的方法——逃离人世,遁迹山林。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先秦道家思想(杨朱、老子、庄子)㈠杨朱《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杨朱的基本观念①“为我”②“轻物重生”“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列子.杨朱》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①“道”是什么●《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②老子的宇宙生成模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③“物极必反”——宇宙的不变规律(“常”)●“反者道之动”:“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转化是一个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2.老子的“认识论”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18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3.老子的社会观①处世的方法●处柔:(贵柔守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46章)所以要“寡欲”。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2.老子的社会观②政治学说●圣人治国,无为而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愚民政策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又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先秦道家思想㈡道家的创始与老子2.老子的社会观②政治学说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课文解析:论德(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补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绝圣弃智绝学无忧绝仁弃义见素抱朴绝巧弃利少私寡欲社会的祸害救世的良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七章)穷人的学校穷人在城市农民工的艰难讨薪农民的孩子上了大学也未必有工作.郑州招聘会3万大学生将电梯挤变形2007郭富城12辆超级跑车,每辆都过百万。PaganiZondaF(帕加尼-风之子),换次机油就要15万港币5辆法拉利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四十一章庄子——追求自由的艺术化存在庄子(约前369-前286)庄氏,名周,字子休,汉族,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史记》:“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后世合称“老庄”。影响: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一、简介二、哲学思想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三、庄子寓言故事1、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庄子《庄子·至乐》2、浑沌开窍南海之帝为倏,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应帝王》3、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庄子《庄子·让王》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4、盗亦有道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庄子·胠箧(qūqi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庄子·胠箧》5、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秋水》6、惠子相梁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7、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qú)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儒道比较第一,儒家注重人事,道家尊崇天道。第二,儒家讲求文饰,道家向往自然。第三,儒家主张有为,道家倡导无为。第四,儒家强调个人对家族、社会的责任,道家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后世的不少士大夫从儒家指示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找到了通往道家思想之门,由“独善”而至超脱了功名利禄,这样,儒、道两家从这里由对立走向了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