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及不同强度肌肉收缩的影响一`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1.目的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2.材料蟾蜍或蛙,任氏液,锌铜弓3.方法1.捣毁脑髓取一只,用左手握住,以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其尽量前俯,右手持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骨,即将探针改变方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逐渐刺入整个椎管内,捣毁脊髓。此时蟾蜍下颌呼吸消失,四肢松软,即成为一捣毁脊髓的蟾蜍,否则须按上法再行捣毁。2.剪除驱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颅骨后方剪断脊柱。左手握住蟾蜍脊柱,右手讲粗剪刀沿两侧剪开腹壁。此时躯干上部及内脏即全部下垂。剪除全部躯干上部及内脏组织,弃于盆内3.剥皮避开神经,用右手拇指和食指夹住脊柱,左手捏住皮肤边缘,逐步向下牵拉剥离皮肤。拉至大腿时,如阻力较大,可先剥下一侧,再剥另一侧。将全部皮肤剥除后,讲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4.洗净双手和用过的全部手术器械5.分离两腿避开坐骨神经,用粗剪刀从背侧部剪去骶骨,然后沿中线将脊柱剪成左右两瓣,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讲以分离的标本浸于任氏液中6.游离坐骨神经取腿一只,先用玻璃分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然后用大头针将标本背固定于干净蛙板上。用玻璃分针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腱,自上而下剪断所有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7.完成坐骨神经小腿标本将已分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干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处剪断股骨。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即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8.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尖头镊子在上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肌腱下方穿孔,穿线结扎之,提起结扎线,在结扎线下方剪断跟腱,并逐步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左手握住标本的股骨部分,使已游离的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下垂,右手持粗剪刀水平方向伸进腓肠肌与小腿之间,在膝关节处剪断,与小腿其余部分游离。左手保留部分即为附着于股骨之上的,具有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标本。将标本浸入盛有新鲜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9.观察捣毁脊髓前后四肢肌张力的变化;用锌铜弓分别刺激坐骨神经和腓肠肌,观察肌肉反映.4.结果捣毁脊髓后四肢肌张力消失,用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可观察到肌肉收缩.5.讨论捣毁脊髓后蟾蜍强直,任氏液有是浸润神经的,维持神经的生理活性的作用。锌铜弓金属类物质可导电,当刺激浸润在任氏液的腓肠肌,是肌肉产生兴奋而发生收缩,实验是应注意制备神经肌肉标本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以防标本干燥,丧失正常生理活性,还需注意捣鬼脊髓是,防止蟾蜍分泌的蟾蜍毒液摄入眼睛.6.参考文献[1]陆源,林国华,杨午明。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2]朱大年,吴博威,樊小力。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2月。[3]杨宝峰,苏定冯,周宏灏。药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6月。二.不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1.目的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学习微机生物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2.材料蟾蜍或蛙;任氏液;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3.方法1·实验系统连接和参考设置;2·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3·在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捣毁脊髓。剥去一侧下肢自大腿部起的全部皮肤,然后将蟾蜍俯卧位固定于蛙板上。在大腿背内侧的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纵向分离坐骨神经至腘窝处,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然后分离腓肠肌的跟腱,穿线结扎,并连同扎线将跟腱剪下,一直讲腓肠肌分离至膝关节。在膝关节旁钉一大头针,折弯压住膝关节,标本完成4.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于张力换能器悬梁上,不宜太紧,5·把穿好线的坐骨神经轻轻提起,放在刺激电极上,应保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6·分别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实验的影响4.结果5.讨论当肌肉受到阈上刺激时,肌肉发生一次收缩反映即单收缩,如果在短间隔时间内刺激会出现收缩重叠的情况为复合收缩,如果后一个收缩发生在前一个舒张期,出现持续的锯齿状的收缩曲线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个收缩期内,则完全看不到舒张期形迹,为完全强直收缩。每次连续刺激时间不宜太长,且每辆次刺激之间应让标本休息半分钟,以防肌肉疲劳;需不时浸润标本,以保持良好的兴奋性;固定的松紧要适宜。6.实验结论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单收缩的总时程约为0.11s,其中潜伏期、缩短期共占0,05s,舒张期占0.06s。若给予标本相继两个最适刺激,使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该肌肉收缩的总时程时,则会出现一连续的收缩,叫复合收缩(或收缩总和)。若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短于肌肉收缩总时程,而长于肌肉收缩的潜伏期和缩短期时程,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则出现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又引起一次收缩;若两次刺激的间隔短于肌肉收缩的缩短期,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收缩的缩短期内,则出现一次收缩正在进行接着又产生一次收缩,收缩的幅度高于单收缩的幅度。根据这个原理,若给予标本一连串的最适刺激,则因刺激频率不同会得到一连串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或完全强直收缩的复合收7.参考文献[1]陆源,林国华,杨午明。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2]朱大年,吴博威,樊小力。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2月。[3]杨宝峰,苏定冯,周宏灏。药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