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心得体会一、把金融安全工作放在金融工作的首要位置考虑金融业作为一个涉及面广、风险度高的行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利益密不可分。金融业出现风险,存款人的利益就可能受到损害,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人民正常生活;更有甚者,还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坏,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可以说,金融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事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金融部门应当牢记人民利益,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工作。维护金融安全,就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维护金融稳定,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去年以来,日本、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都曾发表言论,呼吁人民币应加入升值行列。近一段时间,一些国家更是想通过彩电、水果等方面的贸易制裁来缓解本国进出口压力,迫使人民币升值。面对压力,我们应继续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这是因为,我国许多行业在国际上具有劳动密集型优势,我国出口的优势主要是出口产品的价格,而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如果人民币升值,不仅出口产品价格优势将相对减弱,不利于产品出口,而且还可能会导致热钱流入,将人民币币值抬得很高,对国内物价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打击。二、确保金融业高效运行实现金融高效率,目前应作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在金融业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特别是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二是要确保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要继续发挥货币政策在实现和维护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在特定时期内支持具体领域的改革以达到“帕累托改进”方面、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选择货币政策操作中介目标,充分发挥利率杠杆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协调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本币和外币以及银行业和证券业、保险业的关系。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实效。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继续运用好信贷政策,引导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按照市场原则搞好贷款营销,并逐步增加对高新技术、中西部开发和农村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各金融机构应当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盈利,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三、大力加强社会信用文化建设当前,我们要将信用制度建设作为信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工作步伐。一是要发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作用,适当扩大系统开放度,建立完善还款记录制度,充实更多的借款企业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权威性的信用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建立全国统一、协调、高效的信用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守信增益机制。依法对逃废债企业采取“封杀”措施,在落实债权基础上立即进行追偿、对法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予以限制。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银行应予以贷款支持,并且降低担保要求,贷款利率可以不上浮。四是完善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机制四、加强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继续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这些发展和变化,给各国人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就能不断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心得体会1、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积极推进邮政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在新世纪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邮政银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既是邮政银行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也是邮政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邮政银行在服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基础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个人金融业务方面具有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邮政银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和新的竞争压力,邮政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步伐。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与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相比,邮政银行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新形势下的改革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鼓起勇气,大力推进改革和创新,改革一切阻碍和束缚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邮政银行的健康发展。3、坚持稳健经营和质量至上的理念,夯实邮政银行的发展基础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述,邮政银行在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必须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在推动业务的稳步健康发展的同时,重视商业银行的质量问题,尤其要注重资产质量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资产质量状况,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金融稳定。4、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邮政银行改革与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邮政银行的健康发展增添新力量。在新世纪,邮政银行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人才将是邮政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行业既是个高风险行业,同时也是个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邮政银行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是,不仅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和知识层次,还要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业务实践能力;不仅要有很高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按照党提出的要求,把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放在各项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位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邮政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来。为此,邮政银行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提升邮政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当前,邮政银行正着手在以下几方面加大改革和创新的力度:一是改革现行的行员制,健全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序列;二是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经营者工资制和高级管理人员工资制;三是有效控制和统一调配人力资源,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四是加强全方位、多层次和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关于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心得体会面对这样的历史机遇,邮政银行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对公业务,积极开展对大企业、大机构的营销工作,特别要注重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一些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的营销,向他们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要继续加大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基础性建设项目的金融投入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开拓对私业务,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信用卡、个人理财等领域的业务新品种,充分调动民间和个人在储蓄、消费、投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流金融服务的同时,引导和激发全社会各阶层人士全面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商业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质量是商业银行的生命。没有质量的发展是不稳固、不健康和不扎实的发展,只能给后续的发展带来隐患和困难。质量是发展的基石和前提,发展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整体目标能否实现以及运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困难的能力。商业银行质量问题的核心是资产质量。因此,资产质量是邮政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和认真处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邮政银行必须用“两手抓”的办法解决好资产质量问题,即:一手抓增量,一手抓存量。一方面,要加强增量资产的风险管理,严格控制增量资产的风险,切实有效地解决增量资产的质量问题,将增量资产的不良比例严格控制在先进国际商业银行的水准之内,从而用发展的办法和手段降低全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另一方面,要用多种办法和手段解决存量资产的质量问题。解决历史遗留的资产质量问题,必须开拓新思路、研究新办法、寻找新手段、务求新突破。我们正在积极尝试不良资产的债权置换、打包出售、一次性买断、委托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加大核销和清收力度等多种办法和手段,不断剥离、消化和转化存量不良资产,力争使不良资产占比进一步明显下降,使邮政银行的发展步入更加健康的轨道。在实践中,邮政银行十分重视资产质量问题,及时实施了“质量管理年”等一系列具体的经营管理新举措,如采取组合型措施治理不良资产、推行世界银行支持的改进信贷流程项目、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和进一步改善授信管理的质量等具体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这与以往的“粗放式”、“外延式”的管理和发展模式相比,无疑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然,邮政银行要真正达到国际一流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效益水平,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充分学习和借鉴外资金融机构成熟而有益的管理经验,扬己之长,克己之短,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并有效贯彻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维护好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研究并解决好股份制商业银行质量管理这个重大课题,真正走上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集约化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