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临八曹晟达动物生物学的总结一、名词解释物种:互相繁殖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群体在生殖上互相隔离,并在自然界占据一个特殊的生态位。生物发生律: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的肠腔只有一个开口,将消化好的营养物输送到全身。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侧线:低等水生脊椎动物体侧特有的感觉器官,能感受机械刺激和电刺激。双重呼吸:鸟类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双名法:动物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一个是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一个是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伸缩泡:原生动物体内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并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后口动物:有的动物胚胎发育的原口发育为肛门,相对一侧形成新的开口,发育为真正的口。原口动物:胚胎发育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双循环:自两栖类开始,与肺呼吸相适应,血液循环在体循环的基础上出现肺循环,心脏有了左右心房和心室的分化。次生腭:自爬行类动物开始头骨出现次生腭,使口腔和鼻腔得以分隔。真体腔:中胚层包围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又有肠壁肌肉层。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逆行变态:也称退化变态,从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的变态,如海鞘的变态。五趾型附肢:典型五趾型附肢包括肱(股)骨、枕(胫)骨、尺(腓)骨、腕(跗)骨、掌骨和指(趾)骨,其中后两者的骨数常为5,所以称为五趾型附肢。腐生营养:原生动物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摄取溶于水中的有机物质。植物性营养:通过色素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动物性营养:通过胞口吞食其他动物或有机碎片,食物由表膜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之内被消化和吸收,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双重调节:鸟类的眼球的前巩膜角膜肌能改变角膜的屈度,后巩膜可能改变晶体的屈度,因此它不仅能改变角膜的屈度,还能改变晶体的屈度。胸廓:由胸椎、胸骨和肋骨围成,除保护内脏为,增强了肺呼吸的机械装备,这与陆生脊椎动物肺的发达相适应。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伸展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异律分节:指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节。同律分节:除身体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基本相同。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综荐骨:最后一个胸椎、全部腰椎、荐椎和部分尾椎愈合形成综荐骨,并与腰带连接,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羊膜卵:爬行类开始,适应陆地繁殖的结构,外部包有保护性的卵壳。后肾管: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环节、软体等都有循环系统,它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09临八曹晟达后肾:羊膜动物的肾为后肾,位于体腔的后半部,后肾完全失去体腔联系,可以与血管联系,收集废物,提高了排泄效率。后肾系统: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构成,两个开口,包括腺质部分和管状部分。颞窝:头骨两侧,眼眶后边的一个或两个空洞,由周围的骨片形成的颞弓围成。脊索: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脊索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边包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具有支持功能。水管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管状系统,里面充满与海水等渗的液体,是一个液压系统,担负这棘皮动物运动的功能。链状神经系统:腹神经索是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一体节内形成一神经节,整体形似索状。新脑皮: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由灰质构成的大脑皮层。应激性:假体腔:在这种体腔中,中胚层形成了体壁的肌肉层,而动物的肠壁没有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单孔类:原兽亚纲,具有单一的泄殖腔孔,与体外相通,用于产卵、排遗、排泄。水沟系统:海绵动物特有,有单沟型、双沟型和复沟型,使得海绵可以在大量的水流经过体内的时候获得足够的食物和氧,同时也可以吧废物很快的排出体外。气囊:鸟类特有呼吸辅助系统,由上皮细胞形成的膜围成,有少量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无气体交换功能,共9个。侧生动物:由于海绵动物的胚胎发育等方面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有显著不同,所以,多认为,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故称侧生动物。同源器官:基本构造和胚胎发育来源相同。次生腭:颅底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颚骨等的突起共同合成雏形的次生腭,使口腔中的内鼻孔位置后移。(以上为高频名词解释)原生动物:身体是由单细胞构成的,动物界中最低等的、最原始的动物。伸缩泡:原生动物调节水分的器官,不断伸缩,以调节水分平衡。芽球生殖:由中胶层的原细胞外包几丁质膜和小骨针,形成球形的芽球,如此繁殖方式,叫芽球生殖。辐射对称: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左右对称:。。。。。。。。。。。。。。。。。。。。。只有一个切面。。。。。。。。。。。。。。。。。。。实质组织:由一种网状合胞体以及分部在合胞体之间的细胞间质构成。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海绵动物门是动物进化的一个侧枝?体壁具有领鞭毛细胞,未出现严格的组织分化;没有消化腔,只有细胞内消化;没有神经系统;胚胎发育有逆转现象;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2,无脊椎动物体腔有哪些类型?无体腔动物体壁与消化道之间没有空隙假体腔是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空腔,体壁有了中胚层形成的肌肉层,而肠壁没有肌09临八曹晟达肉层,仍然是单层细胞。真体腔是由中胚层包围所形成的空腔。既有体壁肌肉层,也有肠壁肌肉层。3,简述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类型与结构特点后肾型腺体(基节腺、触角腺、小颚腺):一端是排泄孔,一端是盲端。马氏管:内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盲管,游离在血腔中,收集血液和淋巴中的代谢废物,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4,简述昆虫变态的形式无变态(包括增节变态、表变态、原变态):原始无翅类群幼虫和成虫相比,除身体较小和性器官未成熟外,没有多少差别,发育为成虫后仍蜕皮生长。不完全变态:分为渐变态和半变态。渐变态:幼体形态与成虫差别不大,生活环境和习性也与成虫相同,只是翅和生殖腺未发育,成为若虫。半变态:幼体形态和习性与成虫不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称为稚虫。稚虫在水中生活,有气管鳃和翅芽。蜕皮为成虫时,由水生转到陆生,气管腮完全消失,翅长成。完全变态:幼虫形态与成虫差别很大,生活史中间在变为成虫之前,有一个不取食不活动的蛹期。5,简述头索动物的进化地位。头索动物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也具有脊椎动物的一些特征。如分节的肌肉、血液循环模式、相当于肝脏的肝盲囊、周围神经的分开的背腹根、相当于脑下垂体的哈氏窝等。但它有许多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无头、无成对的复制、无心脏、无集中肾脏、具有特化的口器等因此被认为是前脊椎动物的原始类群,是脊椎动物的姐妹群。6,简述哺乳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口腔具有发达的舌和槽生齿,咀嚼和搅拌,行物理性消化;唾液腺发达,行化学性消化;出现肌肉质软腭。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消化道分化完全,复杂化和长短与食性有关。7,中胚层出现有什么进化意义中胚层为身体内部器官系统分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中胚层分化形成肌肉层,强化运动机能,动物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消化系统发达,新陈代谢机能加强,促使排泄系统出现由于运动机能的提高,促进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中胚层形成的实质可以储存水分和营养中胚层的产生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8,环节动物门有什么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循环系统身体同律分节,除头部外,其他体节基本相同09临八曹晟达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的疣足并生成刚毛神经系统链状,每个体节又一个神经节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9,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脊索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棒状,坚韧有弹性,具支持功能。背神经管是位于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前段即咽部两侧有一系列成对的裂缝,为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及鱼类的鳃裂众生存在,其他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时期出现鳃裂。10,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胎生哺乳对哺乳动物的生长发育能起到完善和有力的保护。从受精卵、胚胎、胎儿产出至幼仔自立的整个过程,均受到母兽的良好保护,使后代成活率大为提高,哺乳类在生存竞争中占有较大的优势。11,简述马氏管的结构和排泄机理马氏管是起源于内胚层或外胚层、发生在中肠至后肠的交界处的单层细胞的盲管,浸在混合体腔的血淋巴中,马氏管细胞向内的一面具有大量绒毛,扩大了其内表面积,有利于对代谢物质的吸收。马氏管端部三分之一能向管内分泌钠离子、钾离子等,离子和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后部有回收水分和离子的功能,初步浓缩的代谢物进入后肠。水分及有用的钠钾等离子背后长重吸收再次进入血淋巴,不能被吸收的大分子含氮废物形成尿酸结晶从肛门排出体外。12,脊椎动物的肾脏的演化根据肾脏发生的位置,可将脊椎动物的肾脏分为5种类型:A.全肾:由沿体腔全长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见于盲鳗幼体及某些无足类两栖类的幼体,结构同前肾。B.前肾:相当于全肾的前部。多数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时期出现,迅即消失。盲鳗和少数硬骨鱼类有残存的前肾,在鱼类成为头肾。前肾:外血管球,悬在体腔中,代谢废物——血管——体腔——肾口——肾小管——前肾管——体外(体腔联系)C.背肾:相当于前肾之后的全肾的其余部分。由位于体腔中部和后部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组成,为无羊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D.中肾:相当于背肾的前部,在羊膜类胚胎时期出现。中肾:内血管球,一端中肾管开口于中肾管,另一端膨大内凹,双层杯状,代谢废物——血管——肾球囊——肾小管——背肾管——体外(血管联系)E.后肾:相当于背肾的后部,为羊膜类成体的排泄器官。后肾:羊膜类动物成体肾,其发生期和部位均在众神之后。从开始发生就不具有分节的特点,肾小体数目极多。肾小管有复杂的分化。13,无脊椎动物体腔的演化从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由外胚层组成的体壁,其中的腔,叫消化循环腔扁形动物无体腔假体腔动物具有原体腔软体腔动物具有真体腔环节动物也具有真体腔09临八曹晟达节肢动物属于混合体腔14,脊索动物的“棘皮动物学说”15,羊膜卵的结构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羊膜卵(即发育中出现3种胚膜,即羊膜、绒毛膜、鸟囊膜)结构:外包一层钙质或革质的保护性外壳,起保护作用,卵壳上有小孔,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羊膜卵内有卵黄囊,卵黄供给胚胎发育;胚胎发育至原肠胚,胚胎表面产生褶皱,最后形成双层囊壁,将胚胎包裹起来,外层为绒毛膜,内层为羊膜。羊膜腔内充满羊水,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环境。进化意义:由于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完全摆脱了在个体发育中对水的依赖,而真正适应了陆地生活,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16,两侧对称体制的意义扁形动物身体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体制,这在进化上有重大意义: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背腹和左右之分,运动由不定向发展成为定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集中于身体前端,这种变化使得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反应更加迅速、更准确。两侧对称体制是动物由水中漂浮生活过渡到底栖生活的结果,这种变化是进化到陆生爬行生活的先决条件。17,半索动物在进化中的地位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着共同的起源,但半索动物又有相似于脊椎动物的特征。由此可见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脊索动物均有某种亲缘关系,是重要的过渡类型,在进化生物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8,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身体连侧对称或者不对称,具有三个胚层,出现了体壁中胚层与脏壁中胚层之间形成的体腔。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为主要成分的贝壳。排泄系统为后肾型,出现了循环器官和呼吸器官。间接发育的种类有担轮幼虫期。中胚层的出现是动物进化中十分重要的现象,软体动物就已经具有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19,比较腔肠动物和海绵动物的异同身体都是有两层细胞组成。异:体制不对称或辐射对称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消化无消化腔,胞内消化有消化腔,只有一个开口,胞内,胞外消化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无神经系统细胞间传递刺激有神经细胞,感觉细胞,构成网状神经系统09临八曹晟达20,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