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知识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原子物理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一)热辐射:任何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四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称为热辐射。温度不同,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不同。(二)黑体辐射:(1)某种物体完全吸收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合体。“只吸收不反射”(2)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3)黑体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①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所增加,但最强辐射强度往短波方向移动。②在短波范围内,维恩公式最接近实验曲线;在长波范围内,瑞利公式最接近实验曲线。2.普朗克能量量子化假设:(1)振动着的带点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一最小能量称为能量子——能量子(2)能量子公式为h(为电磁波频率;sJh.1063.634称为普朗克常量)(3)能量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是连续的,只能是取分离值,这种现象称为能量量子化。(能量不连续,一份份间断)光的粒子性(一).光电效应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出的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子找电子,一起生了个光电子”(1)光电效应实验规律:a.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探究装置(如上右图)2b.光电效应的相关物理量:(入射光频率)、0W(金属逸出功)、kE(光电子最大初动能)、cU(遏止电压)、0(截止频率)、I(光电流)、光强(光照强度)c.光电效应实验规律(公式):0WhEk——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0WhEeUkc——遏止电压,让光电子减速到停00Wh——逸出功绝对截止频率,只与金属本身有关ttqI光电子个数——光强决定光电子个数,进而影响光电流光电效应实验规律总结:频率导致一切发生,光强控制电流,金属本身决定逸出功和截止频率。e.光电效应有关图像:(2)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a.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光子。光是有大量光子构成,证实光确实具有粒子性。b.光电效应方程是从能量角度去分析光电效应而得到的。0WhEk,其中包含了光电效应能发生的条件。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kE,就某个光电子而言,其动能介于kE~0范围内。(二)康普顿效应(1)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与微粒发生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散射。(2)在光的散射中,除了有入射光相同波长0的成分外,还有波长大于0的成分。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康普顿效应进一步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也证实了爱因斯坦光子说的正确性。(3)光子的动量:根据狭义相对论可知2mcE,即2cEm。再根据光子说可知hE。则光子的动量为:chccEmcp2。波长和频率关系为:c。综上可得:hp光的波动性和波粒二象性(1)1924年,德布罗意推想和光子相关的波。这种光子和实物粒子相互联系的波被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2)德布罗意波波长计算方法为:ph;不管是微观粒子还是宏观物体都存在波动性,只不过其波长太小,难以观测。3(3)德布罗意的推想是爱因斯坦关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种推广,使之包含了所有微观粒子。(4)1927年戴维孙和PG汤姆孙利用晶体做了电子衍射实验,从而证实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5)光的衍射、干涉、偏振都说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6)从牛顿“微粒说”到爱因斯坦“光子说”,如今对光有了深刻的认识。概率波、不确定性关系1.概率波(1)经典粒子和经典波:经典的粒子就像弹性小球,具有一定质量,他们的运动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再任意时刻有确定的位置、速度和轨道。微观粒子(和光子)集波动性和粒子性于一身,具有波粒二象性。再经典的物理学中,波是一种“形”,其具有频率和波长,有周期性。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2)概率波——光波通过光的双缝干涉图样分析可得:光子落在每个地方上的概率是不一致的,在,明纹初概率大;在暗纹处概率小。即光子在空间中出现的概率可以用波动的规律去确定,所以光是一种概率波。(3)物质波也是概率波:在概率波中,对于单个微粒来说,具有偶然性;对于大量微粒来说,具有必然性。遵循统计规律。概率波把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了起来。2.不确定性关系(1)内容:在经典力学中,质点的位置和动量都可以精确确定。但对于微观粒子,并不能精确确定其位置和动量。我们称这种关系为不确定性关系。(2)三种不确定关系:a.位置不确定性:微观粒子在空间中的位置完全不确定。b.动量不确定性:粒子运动方向无法完全确定,其动量也具有不确定性。c.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4hpx原子结构电子的发现一.阴极射线1.阴极发射出来的射线射在管壁上能发出荧光。2.在研究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级,当两级加一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称为阴极射线。3.阴极射线的特点是能使荧光物发亮。二.电子的发现从1890年开始,汤姆孙对阴极射线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在1897年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揭示了阴极射线是高速电子流。电子质量:Ce1910602.1电子电量:kgm3110109.9电子比荷:kgCme/107588.111电子电荷量由密里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测量依据是:mgEq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一.汤姆孙的原子“枣糕”模型汤姆孙的原子“枣糕”模型能解释原子电中性,电子分布等问题,容易被很多物理学家所接受。三.粒子散射实验1.卢瑟福和其助手通过轰击金箔的实验获得重大发现。2.实验现象是:绝大多数粒子沿原来的方向继续前进而不受影响;少数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偏转90°,甚至被180°反弹回来。3.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明确了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4三.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重难点)1.内容:在原子的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核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绕原子核作高速旋转。2.原子的半径数量级为m-1010;原子核的半径数量级为m-15103.原子核的组成:(1)核电荷数Z=质子数=原子序数(2)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同位素。(4)原子核符号:XAZ(如铀235,U23592)四.散射实验中的受力核能量转化问题:1.粒子守库仑力作用:2rkQqF(Q为原子核所带电荷量,q为粒子所带电荷量,r为粒子到原子核的距离)受力方向在其连线上指向粒子。距离越近时,库仑力越大,加速度越大2.做功核能量转化问题:靠近做负功,动能变为电势能;远离做正功,电势能变为动能。氢原子光谱一.光谱1.定义:把光用光栅或棱镜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记录,即光谱。2.分类:(1)发射光谱:物直接发出的光分光后产生的光谱,有连续谱和(明线谱)线状谱两种。连续谱是炽热的固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出,是有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的光谱——是一条光带。线状谱是处于游离态的原子发出,包含一些不连续的亮线——是一条条亮线。(2)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光经过低温物体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光谱。——由若干条暗线组成。3.太阳光谱:太阳光谱是吸收光谱。太阳光在经过大气时,高层大气会吸收自己特征谱线的光,然后发射出去,这些光就会变弱,就形成了在连续谱背景下的暗线。研究太阳光谱可以分析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二.光谱分析1.每一种原子都有一定特征的线状谱。2.在各种原子的吸收谱中,每一条明线都与原子发出的某种吸收光的频率相对应。——一条明线谱对一种频率的光。3.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或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三.氢原子光谱1.在充满稀薄氢气的放电管两级间加上kV3~2的高压,使氢气放电,让其在电场中发光。通过分光镜观察氢原子光谱。2.在氢原子光谱中,可见光范围内有四条谱线,分别用H、H、H、H表示。3.氢原子光谱的规律:(1)巴耳末公式:,...5,4,3,121122nnR171010.1mR(2)在不同谱线区域:5莱曼系(在紫外区域):,...5,4,32,111122,nnR帕邢系(在近红外区域):...6,5,4,131122,nnR布喇开系(在红外区域):...76,5,141122,nnR普丰德系(在红外远区):,...8,7,6,151122nnR(3)综上可得一个统一公式:,...3,2,1,11122mnmR,...3,2,1mmmn波尔的原子模型一.波尔原子模型三条假设:(特别重要)1.能级定态假设。氢原子处于基态和激发态两种状态(其中基态为最低能级)2.轨道量子化假设。轨道介于两个不同数值之间的某个值(轨道是一个范围,不能完全确定)3.跃迁假设。在能级之间跃迁满足:nmEEh这一辐射公式。二.能级和能级图:1.能级: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不连续的,相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称为能级。2.基态和激发态:基态为能量最低的能级,激发态能量较高级都称为激发态。基态能量和激发态能量关系为21nEEn3.能级图:4.能级跃迁规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①吸收光子而跃迁:nmEEhE吸(光子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不多不少)②吸收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而跃迁:nmEEhE吸(实物粒子能量大于等于其能量差即可)从高低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以放出光子的形式放出能量①一群(大量)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发出2nC种不同频率的光②一个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发出1nC种不同频率的光③放出的光子的能量为:nmEEhE放三.能波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和局限性:1.成功之处在于: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2.局限性在于:无法接受复杂一定的原子光谱(如氦原子光谱),还没有完全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保留了经典力学的观点,仍然把微观粒子的运动轨道用经典力学来描述。6原子核原子核的组成一.天然放射现象1.放射性:物质发射放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2.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3.天然放射现象: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称为天然放射现象。二.3种射线射线(氦核He42粒子流);射线(高速电子e01流);射线(光子流)电荷量贯穿能力电离能力速度在电磁场中射线e2弱强0.1倍光速偏转射线e较强较弱0.99倍光速反向偏转射线0很强很弱光速不偏转三.原子核的组成1.卢瑟福通过粒子散射实验发现质子,并且确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质子H11带正电,带电量与电子相同。2.卢瑟福预言原子核中除了质子外,还有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当的不带电粒子。3.查德威克验证了其老师(卢瑟福)12年前的猜想,发现这种不带电的粒子是电中性,质量几乎核质子相同。命名为中子n10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子数:质子核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质子数核中子数之和称为核子数。4.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互为同位素。如:H11,H21,H3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一.原子核的衰变1.定义:原子核放出粒子或粒子,由于电荷数变了,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变了,变成另外一种原子核,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2.变化规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3.衰变方程:①2442YXAZAZ——衰变衰变实质是:HeHn42111022②011YXAZAZ——衰变衰变实质是:eHn-11-1110③衰变总是伴随衰变和衰变而一起产生。两个重要的衰变:HeThU422349023892ePaTh0123491234907二.放射性元素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有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