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R·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作者:茅盾何为礼赞?表示崇敬和赞美。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感知“白杨树”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1、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2、什么叫衬托?本文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请见下表:黄绿错综色无边无垠大坦荡如砥平生长环境雄壮伟大单调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白杨树的形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外部形态总的形象干枝叶皮力争上游笔直,绝无旁枝向上,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参天耸立不折不挠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生长环境内在气质外部形象白杨树不平凡由树————及人3.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不是。文中第7段写到:“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是总提,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四个“难道”反问句式,层层递进、层出迭见,气势恢弘,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句,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5、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3、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树(本体)—人(象征体)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坚强不屈—哨兵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北方的农民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说明“礼赞”的原因。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原……白杨树二不平凡,它的外形……白杨树三不平凡,它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