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春秋战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考研大纲与本单元重点从公元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7年(人们通常把《史记六国年表》的起始年代即公元前476年作为战国时期的上限),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鲁史《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相当,称作春秋时期。一、春秋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权衰微,大国争霸王权衰微: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王权衰微与春秋五霸**********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①外交:尊王攘夷“尊王”,即尊崇周王,目的是利用周的正统地位,减小齐桓公成就霸业的阻力。“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国的侵扰进行抵御。保护了中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存续做出了重大贡献。2.齐桓公首霸与管仲改革《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②政治:实行“叁国五鄙”制。令居住在国、野的士农工商四民回原处定居,禁止杂处,设官员管理,以确保士农工商各业世代相承。③军事:实行军政合一。“国人”平时生产、训练,战时出征。④经济:实行“相地而衰征”(衰征:视土地之差等以征税)的税收政策,鼓励开垦私田;采取减免官税政策鼓励渔业和盐业的发展。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中原霸主,称霸30余年。葵丘之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多国国君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周襄王特派使者宰孔参加,赐齐桓公祭肉,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盟约规定:凡同盟诸侯都要和好,不要乱筑堤坝壅塞水流,不要阻碍粮食流通,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不要擅杀大臣,等等。3.其他国家的改革与晋楚争霸晋文公任用赵衰、狐偃等人推行改革。楚庄王任用孙叔敖进行改革。郑国子产改革。弭兵之会吴王阖闾任用伍子胥、孙武进行改革。越王勾践用范蠡、文种进行改革。城濮之战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之战,晋军运用诱敌深入“退避三舍”的战术,大败楚军。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稳住了政局,生产发展,为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到达周的直辖区,并遣使问鼎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架势。楚子……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弭兵之会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执政华元发起,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第二次在公元前546年,宋大夫向戌奔走于晋、楚等国之间,取得了诸侯国的同意,在宋都(河南商邱)举行了有14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会上确立了晋楚共为霸主的地位。至此,晋楚之间80余年的争霸战争告一段落。吴越争霸(春秋后期)▲前506年,吴阖闾打败楚。▲前495年,越勾践打败吴,阖闾死。▲前494年,吴夫差大败越勾践。夫差开挖邗沟(扬州-淮安),沟通江淮,北上称霸。▲前473年,越勾践灭吴,夫差自杀。如何看待春秋诸侯争霸战争?争霸是社会变化的表现。要取胜靠实力,故改革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战争客观造成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深重的灾难。“春秋无义战”。4、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即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诗·秦风·驷铁》: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斤、斫,试诸壤土。铁铲铁犁铧冠春秋兵器:铁制匕首牛耕: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使用了牛耕。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灌溉工具“桔槔”。利用底端系石顶端挂桶的杠杆提水。“民逸而利多”。土地制度的变化春秋时期,“公田不治”,“私田”扩大。诸侯、卿大夫、周天子之间争夺公田,有些公田变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统治者收入难以为继。赋税制度的改革: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取消了公田与私田的差别,一律按田亩征税。宗法制的破坏春秋后期,各国卿大夫势力增长,与公室争夺土地和人口,出现了“私肥于公”,“大夫皆富”的局面。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相适应,他们与诸侯王的夺权斗争也日益激烈。如,鲁国有“三桓氏”执政,齐国有“田氏代齐”,晋国有“三家分晋”等。各诸侯国的统治权逐渐被卿大夫所掌握。田氏代齐田常执政后,为收买人心,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结果“民财为之归”,“得齐众心”,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而重敛于民的“公室”却逐渐被抽空了。公元前481年,田恒进攻王宫,齐简公出逃,后被杀死。田恒掌握了齐国大权。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分晋公室领地,并于公元前420年暗杀了形同虚设的晋幽公。由此韩、赵、魏分别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最终废了晋静公,复又三分其残余领地。晋灭。4、春秋时期的思想与文化孔子像(唐吴道子画)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清康熙题写的匾额孔子:前551~前479冯友兰论孔子孔丘……基本上拥护周礼而又自以为他有一个比周礼更高的“道”。他一生的斗争,就是要推行他的“道”。他对于夏、商、周这三个大时代的历史、文化作了反思。……由反思中得出一些理论。这些理论就成为他的“道”的内容,也就是他的哲学的内容。“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总的特点。……孔丘讲“仁”是对人的反思。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的自觉。可能只是初步的自觉,但有自觉和没有自觉,有很大的差别。孔子论理想人格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卷93)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元《加封孔子制》)后世对孔子的崇拜孔子是外交家吗?——夹谷会盟孔子是政治家吗?——“堕三都”孔子是军事家吗?——武子台平叛孔子是思想家吗?——儒学孔子是教育家吗?——开创私人讲学孔子是历史学家吗?——著《春秋》等六经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韩列传》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道德经》(亦称《老子》):上下篇5000余字。成书年代至晚在战国中期。老子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100余岁。后来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从《列仙传》(大约汉晋时成书)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唐朝皇帝自称老子之后,追尊其为“太上玄元皇帝”。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写本1993年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写本郭店楚墓竹简其中71枚是抄录《老子》一书,分甲、乙、丙三篇,是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写本。哲学思想:“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朴素辩证法思想: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老子思想概述计篇九变篇作战篇行军篇谋攻篇地形篇形篇九地篇势篇火攻篇虚实篇用间篇军争篇《孙子兵法》十三篇《孙子兵法》版本曹操为《孙子兵法》十三篇作注,称《孙子略解》,是迄今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的注。宋人将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各家对《孙子兵法》的注解辑为《十一家注孙子》,成为后来研究《孙子兵法》的必读之书。宋神宗时诏令校定以《孙子兵法》为首的七部兵书,号“武经七书”,以官方名义颁行。《孙子兵法》武经之首的地位从此确立下来。《武经》本《孙子兵法》和《十一家注孙子》两个版本成为后世流传的最主要的版本。临沂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竹简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篇。有研究者认为是孙武后学在战国秦汉时期对“十三篇”做的解释、阐发和增益之作。汉简本《孙子兵法》版本系统的出现,意义深远,进一步推动了《孙子兵法》的研究,很快掀起了国际《孙子兵法》热。《孙子兵法》在当代的应用性研究对《孙子兵法》从各种非军事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从系统论、决策学、管理学、经济学、预测学、谈判学、语言学、心理学、逻辑学、地理学、数学、医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孙子研究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孙子学”。1、《史记》中《齐太公世家》、《晋世家》、《越王勾践世家》、《吴太伯世家》、《孔子世家》、《管晏列传》。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3、匡亚明《孔子评传》,齐鲁书社。参考书一、解释名词春秋五霸管仲相齐城濮之战弭兵之会邗沟五经二、问答题1、评价孔子。2、评价老子的思想。复习题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西汉末年刘向编著的《战国策》记载这一时期,所以人们称之为战国。司马迁的《史记》和汉代刘向的《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战国七雄:秦、楚、燕、齐、韩、赵、魏战国七雄1、各国的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等。1.1魏国李悝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制定《法经》。魏文侯首霸第一部完整的法典:盗法——制裁盗窃贼法——制裁杀伤囚法——断狱之法捕法——捕亡之法杂法——罪名的规定具法——量刑的规定1.2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监督)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汉书·食货志》“(商)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典一》王安石《咏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1.3官僚制的建立各国通过变法,政治制度由宗法分封制转变为官僚制。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领有封地的各级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世卿世禄制消亡。2、战国经济的

1 / 1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