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105-2018 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03.100.01A00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105—2018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Theevaluationcriterion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technologycenter2018-02-09发布2018-03-12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105-2018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创新投入..........................................................................26创新过程..........................................................................37创新绩效..........................................................................48激励项目..........................................................................59评价说明..........................................................................6附录A(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7附录B(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各行业加权系数表......................................9附录C(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运行情况表...............................11附录D(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需提供材料...............................13附录E(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14附录F(规范性附录)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编写提纲.............................15DB33/T2105-2018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浙江大学、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菲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欣控股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国世荣、孙斯文、魏江、朱建忠、于亮、孙国辉、施一明、陈伟、叶钟、周贤勇、周智勇、冯光、赵琴霞、陈丽颖、周志军。DB33/T2105-20181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评价规范的基本要求、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激励项目和评价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制造业企业manufacturingenterprise依法成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工业性劳务,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3.2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manufacturingenterprisetechnologycenter制造业企业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技术研发、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标准体系、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创新网络,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实施。3.3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innovation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3.4评价evaluationDB33/T2105-20182通过分析计算、观察咨询、研讨论证等方法对机构、部门或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估的过程。技术中心评价分为认定评价、运行评价和建设评价。认定评价应在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时进行,运行评价是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周期性评价,建设评价是指对技术中心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4基本要求4.1一般要求4.1.1技术中心评价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企业经营管理总体情况进行。4.1.2技术中心应依据本规范附录A、附录B进行评价。4.1.3依据本规范进行评价的企业,应按照本规范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的要求,提交材料。4.1.4评价机构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对企业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确定评价等级。对申请评价的企业,应进行现场考察。4.1.5企业可根据本标准进行自评;企业可邀请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政府有关部门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企业技术中心评价工作。4.2评价指标与等级划分4.2.1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指标及评价要求、各行业加权系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三大类,同时设置激励项目。4.2.2评价总得分等于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创新绩效、激励项目得分之和。4.2.3技术中心按评价总得分确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技术中心评价等级划分见表1。表1技术中心评价等级评价得分评价等级大于等于85分优秀大于等于75分、小于85分良好大于等于60分、小于75分合格小于60分不合格5创新投入5.1一般要求5.1.1技术中心应合理配置内部资源、整合外部资源,建立起与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创新投入机制。创新投入从经费投入和人才投入两方面评价。5.1.2经费投入指技术中心应建立独立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研发)经费预决算机制,并对研发经费使用进行监管。5.1.3人才投入指技术中心应具备一定规模、结构合理、能支持企业长期发展的科技研发人才队伍,建立起科技研发人才发展机制。5.2创新投入评价指标创新投入评价指标符合表2的要求。DB33/T2105-20183表2创新投入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创新投入经费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人均研发经费支出额合作研发投入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人才投入技术中心年人均收入与企业年人均收入之比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及博士数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数注1:主营业务收入:报告年度内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的收入。根据会计“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报。若审计报告或财务报表中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注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报告年度内企业研发活动的经费支出合计,包括企业内部的日常研发经费支出,当年形成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支出和委托外单位开展研发的经费支出。注3: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报告年度内企业内部直接参加研发项目(课题)人员,以及研发活动的管理和直接服务的人员数目。不包括全年累计从事研发活动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10%以下的人员。注4:合作研发经费支出额:报告年度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经费支出总额。注5:技术中心职工年收入总额:企业技术中心在册全体工作人员的年货币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货币收入的总和。注6: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报告年度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和其他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之和。注7:企业职工总数:企业在岗职工人数。注8:技术中心人数:在技术中心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数目。注9:技术中心高级专家数: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国家、省、部等政府认定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家、省、部专项津贴的专家数,包括教授级高工。注10:技术中心博士数: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数。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可以作为博士进行统计。注11: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数(人月):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与试验发展相关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工作时长。6创新过程6.1一般要求6.1.1技术中心应制定技术创新战略,构建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建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对创新全过程进行管理。创新过程从技术储备、创新条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评价。6.1.2技术储备指技术中心应建立知识产权、标准、研发项目等的储备和组织管理机制。6.1.3创新条件指技术中心应通过各类研发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基础设施投入和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持续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条件。6.1.4组织管理指技术中心应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6.2创新过程评价指标DB33/T2105-20184创新过程评价指标符合表3的要求。表3创新过程评价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创新过程技术储备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企业研发项目数其中:企业国际研发项目数创新条件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近三年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组织管理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建设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注1: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报告年度末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予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注2:企业研发项目数:企业在报告年度当年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研究开发项目或课题,包括当年完成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研发项目类型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注3:企业国际研发项目数:企业在境外独立开展、与境外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或企业联合开展的研发项目数。注4: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报告年度末企业用于研发的固定资产中的仪器和设备原价(账面原值)。其中,设备包括用于研发活动的各类机器和设备、试验测量仪器、运输工具、工装工具等。注5:近三年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包括报告年度在内的三年内,企业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效率为目的,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所产生经费支出的总和。企业信息化主要包括:1)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2)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3)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注6: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和检测机构数:通过国家法定机构和国际组织认证认可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数。注7: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建立明确的组织机构、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包括经费预算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注8: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技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