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问题为什么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为什么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明显提高?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率?中国实现什么样的高增长模式?生产函数:Y=F(X1,X2,…,Xn)Y代表最大产出量,X1,X2,…,Xn代表各类生产要素投入量索洛模型:Y=F(K,L,t)Y,K,L分别代表总产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为时间含有技术进步的模型:Yt=AtF(Kt,Lt)增长方程:Gy=GA+KGK+LGL全要素生产率:GA=Gy-[KGK+LGL]第一节生产函数与经济增长来源决定经济增长的两种效应水平效应:短期效应,即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会产生一个短期的增长效应,只要增加资本投入,经济水平就会提高。速度效应:长期效应,即如果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组织变革,就会产生一个长期的增长效应。水平效应:短期效应经济水平提高增加资本投入速度效应:长期效应经济水平提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组织变革全要素生产率(TFP,TotalFactorProductivity)的经济学含义资源配置分配效率:1、劳动力转移,从农业转到非农产业,从低生产率部门转到高生产率部门;2、经济规模扩大,开放市场,减少人为的贸易壁垒,扩大贸易,带来新技术,新的消费方式,更迅速的增长,几乎是由于贸易机会增加;贸易刺激专业化,市场规模越大,专业化的可能性就越多(W.阿瑟.刘易斯);清除内部贸易壁垒,促进市场竞争,提高资源使用效率;3、微观经济机制改进,例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技术性效率:劳动力素质提高,增加R&D投入,大规模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加速资本折旧(新技术通常含在新设备中),鼓励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建立专利和技术许可证制度,保护知识产权,鼓励技术创新等对发达国家而言,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但必须支付较高的创新成本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主要是低成本的技术引进和提高技术效率新的发展框架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制度与政策H(人力资本)K(物质资本)R(自然资本)增长福利分配TFP第二节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劳动力投入(一)劳动数量投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人口控制红利,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提高就业人口增长率高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妇女参与率提高,总人口就业率不断提高非农业就业人口增长率高于总就业人口增长率,1978-1998年分别为4.5%和2.8%(Young,2000)中国人口和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1952-2001年)1952-1978年1978-2001年总人口2.001.23城镇人口4.56农村人口0.03劳动年龄人口2.562.66就业人数2.582.63城镇就业人数5.304.09农村就业人数2.012.07第一产业人数1.911.11第二产业人数5.993.77第三产业人数3.746.37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参与率1982年人口普查1990年人口普查1997年人口调查男性0.570.610.62女性0.470.530.56全国就业参与率(%)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二)劳动力素质:文盲率比例下降,高中、大专、大学比例上升平均文化程度不断提高,1952-1995年,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由1.7年增至8.9年,增长了5倍多技术人员大幅度增加,由1978年的434万人增长至2000年的2165万人,增长了5倍,占就业人口比例由1.1%提高至3.0%,这一比例水平还是相当低下(三)总劳动投入总劳动投入量:就业人口与15岁以上每人平均初等教育年数。1952年全国总人力资本3.52亿人年,1978年21.4亿人年,增长了5.1倍,2000年66.5亿人年,比1952年增长了19倍,比1978年增长了2.1倍。1952-1978年期间总劳动投入量年平均增长率为7.2%,1978-2000年为5.3%。国际比较:1950-1992年期间,中国总人力资本增长最快,大约为19倍,高于同期的中国台湾、韩国、日本,也不同程度的大大高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其中中国的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长相当快,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分别为5.31倍和3.58倍。劳动力比重和人口教育水平(1952-2000)年份每千人中自然出生率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年)劳动人口比例(%)b总人口就业率(%)15岁以上每人平均初等教育年数c总人力资本(亿人年)195237.0038a36.736.11.703.52197818.256442.341.75.3321.40199021.0656.455.9199517.126956.856.18.9357.82199816.0357.256.1200014.037157.556.99.2366.53注:a为1950年数据。b.为经济活动人口;c.初等教育计为1,中等教育为1.4,高等教育为2。资源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新华出版社,1999年。和《中国统计年鉴》,1999。2001年数据系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2)计算。二、国内投资率和资本输入30年代国内投资率低下,外来固定资产投资率占GNP4%(LiuandYeh,1965)50年代初期为11%,1952~57年为23.2%1978~1995年为34.2%近年来为40%左右,大大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及世界平均水平投资率也是内生变量,是由政府政策等其他变量决定的。关键是通过提高投资回报率引导投资。(Rodrik,1999)国内投资率国际比较1952~57年1958~77年1978~94年中国23.228.034.2印度12.016.423.3b日本26.934.330.3韩国23.3a32.5台湾15.224.425.9法国18.825.221.0德国23.425.220.6英国15.318.717.4美国19.018.518.7注:a,1960~77年数据;b.1978~91年数据资源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新华出版社,1999年。中国国内投资率高的主要原因:国内储蓄率大幅度上升,处于世界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家庭储蓄成为国内储蓄的第一大来源,由1978年居民储蓄占GDP比重5.8%上升为2001年的76.7%企业储蓄,其占GDP比重由1978年的12.9%上升为2001年的53.7%政府储蓄(财政存款),由1978年居民储蓄占GDP比重9.6%下降为2001年的3.5%居民储蓄占GDP比重居民储蓄占GDP比重(%)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外国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成为新的重要的投资来源,FDI占GDP比重由1990年的1.0%上升到1994年的6.5%,1997年降为4.2%中国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吸引FDI国,FDI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三、不同时期各要素增长特点及贡献比较劳动投入增长率相当于人口增长率的2倍资本投入贡献率约在40~57%之间,其作用最大全要素增长率由负变正,高于同期日本、美国、韩国水平农业资源无增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资本生产率呈负增长出口额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的估计1952-1978年1978-1995年1995-2001年2003年人口2.01.40.90.6GDP4.79.88.29.1人均GDP2.78.47.38.5就业人数2.62.61.20.9劳动生产率2.17.27.08.2资本存量11.59.311.815.8人力资本4.12.22.82.8资本生产率-6.80.5-3.6-6.7劳动力人均资本存量8.96.710.614.9TFPa-1.94.64(47.3)2.28(27.8)1.11(12.2)TFPb3.95(40.3)1.30(15.9)0.27(3.0)TFPc3.26(33.3)0.32(3.9)-1.12(-12.3)第三节经济增长来源国际比较中国日本1952~781978~951952~781978~95人口2.021.371.110.52国内生产总值4.407.497.853.2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46.046.662.68劳动投入2.572.621.120.45人力资本4.854.191.721.00资本投入7.578.869.576.37农业用地0.470.00-0.12-0.60劳动生产率1.784.746.652.75资本生产率-2.95-1.26-1.58-2.97人均固定资产投入4.876.088.035.27全要素生产率-0.782.233.740.66出口额6.4213.5013.176.49注: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以就业人口教育水平的增长为基础的。资源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新华出版社,1999年经济增长来源国际比较美国韩国1952~781978~951952~781978~95人口1.340.992.261.14国内生产总值3.492.477.847.8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21.475.466.62劳动投入1.121.193.402.48人力资本1.77.785.024.36资本投入3.392.988.4911.46农业用地0.13-0.090.46-0.52劳动生产率2.26.264.315.23资本生产率0.09-0.49-0.55-3.25人均固定资产投入1.741.475.502.76全要素生产率1.260.381.84a1.46a出口额5.196.6326.0910.65注:a.星量系数日本和美国相同,中国的重量系数为2.16和1.80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类似于日本1952~78年的情形,韩国1978~95年的情形劳动投入高增长人力资本高增长资本投入高增长土地资源无增长或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增长出口额高增长为什么中国TFP对促进高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资源配置效应:农业劳动力占就业比重下降了20.7个百分点;国有经济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由1985年的1.5倍上升1997年的2倍以上;出口额占GDP比重大幅度提高第四节TFP为何重要技术进步效应:从事R&D人数大幅度增加各类专利数不断提高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技术引进技术市场交易量不断提高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改革时期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比计划经济时期明显提高,即产出增长曲线斜率发生变化,增加了3.8个百分点,我们称为改革的“红利”,估计资源配置效率约1-1.5%,技术进步效率为1-1.5%;农业劳动生产率由停滞到中增长;工业劳动生产率由中增长到高增长;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由低增长到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是由工业增长带动的;“九五”时期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9.6%)第五节通向高增长的道路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投入增长率有所下降资本投入,国内储蓄率仍保持较高水平TFP是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关键经济增长的前景:取决于选择何种发展政策中国经济高增长模式的转变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是高增长,而在于实现什么样的高增长:高质量高增长。由低效率高增长转向高效率高增长由低质量高增长转向高质量高增长由不公平高增长转向公平高增长由低就业高增长转向高就业高增长由不可持续高增长转向可持续高增长高效率高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劳动收入促进内陆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促进发达地区投资者、商业人才向内陆投资促进传统产业劳动力向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转移,为新生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国有经

1 / 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