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和运用摘要: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使经济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为各种唯心意识和阶级偏见所左右。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关于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启示,对于促进本专业的学习、提高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存在决定意识,质与量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等,对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重点谈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经济学的价值和运用。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价值和运用ThevalueanduseofMarxismScientificMethodologyinEconomicsResearchAbstract:Marxismistheguidingmethodofstatisticalresearchmethodsresearchmethods,Marx'sdialecticalmaterialismandhistoricalmaterialism,economicsprovidesthebasisfortheunderstandingofthingsandanalyzethings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Marxistphilosophymakeseconomicsepistemologyandmethodologyestablishedonascientificbasis,ratherthanontheleftforavarietyofSpiritualconsciousnessandclassprejudice.Marxseriouslystudyandunderstandtherevelationabouteconomictheoryandmethodsforthepromotionoftheprofessionallearning,improvethescientificlevelofstatisticalresearchhasimportantsignificance.Determinesconsciousnessexistsindialecticalmaterialism,dialecticalunityofqualityandquantity,opposites,thingslooktousesportspointofview,suchasthedevelopmentofeconomicresearchhasanimportantroleinguiding.Thisarticlefocusonthevalueofdialecticalthinkingineconomicsanduse.Keywords:Marxism;Economics;Dialecticalmaterialism;Thevalueanduse;1.引言众所周知,大家现在所谈论的“经济”,其含义已经演变为如何解决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比如我们研究微观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各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资源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学习宏观经济学,则是探究经济波动原因、国民经济增长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从这种含义出发,我们可以推断,微观经济学一定是产生于人类改造自然到一定程度、出现物质资料对于人口规模相对匮乏的社会阶段。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则一定与市场机制失效、经济衰退相联系,因为只有当微观经济理论中“看不见的手”不能够满足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时,才会促使人们转而研究对经济衰退和失业危机产生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的新理论。事实与推断确实是相符的。所以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诞生与发展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相应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与认知的结果。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问题,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了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和视角十分明确,就是“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的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总结为制度变迁的历史。制度和历史一样,其本身都是人类社会在矛盾中运动发展的结果。制度演变的原因,不能从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自身去寻找,而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中去寻找;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不同阶级、阶层、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特定的社会、时期和条件下对于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的解决形式,则决定了特定的制度的性质和特征。马克思本人就十分重视制度的研究,不过他对制度的定义与新制度学派有所差异。马克思更多的是从生产关系的基本范畴,即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意义上来研究的,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新制度学派强调的制度分析、结构分析方法,包括权力分析、利益集团分析、规范分析等。尽管如此,二者的分析视角本质是相同的,并且有着趋近的趋势:近几年来,新制度学派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心和关注。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因素出发和新制度学派从制度因素出发来考察问题的方法,其本质是相近的,受共同的方法论指导。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经济学应用2.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矛盾分析方法为基本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科学地界定了矛盾的概念: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我们把它称之为矛盾。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相互区别;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它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性质包括: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在研究中,我们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这是正确对待问题的前提,是我们进行一切研究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其内在矛盾也是多方面的,且具有不同的性质。有的具有阶级性,有的则不具阶级性,有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有的则属于敌我矛盾,而且它们又常常是交织在一起的。所以,既承认矛盾分析法,并正确地运用它,才能使我们从社会经济复杂多样的现象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来,才能保证统计学的真正科学性。比如经济统计研究中,金融领域的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数据特点不同,金融数据多是时间序列数据,有较强的波动性,而实体经济数据比较稳健,因此需要用不同的统计模型去拟合,如果用混合到一起用同一个模型,则模型拟合效果较差,无法真实反映经济情况。2.2存在决定意识人的认识不论表现形式多么抽象和复杂,归根到底来自并反映客观对象。统计活动所得到的各种认识结果,包括数据、图表、模型、研究报告等等,并非从事统计活动的人们头脑中本身固有的,而是对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数量表现用统计方法去加以反映,并通过人脑进行加工所得到的。因此,统计认识必须从社会经济的客观实际出发,所搜集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弄虚作假。否则,统计不但不能发挥其认识武器的作用,还将导致错误的认识结果,贻误各项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经济活动又不是被动、消极的,它是立足于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需要基础上的能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它会通过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存在,改造客观世界。2.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观人类对经济学认识活动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正是人类社会经济实践和国家管理实践活动的需要,促使经济学产生,并推动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其水平提高;经济学理论研究正确与否应由社会经济实践来检验;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为社会经济实践服务,指导社会经济实践,即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因此,经济学理论研究应以为社会经济实践服务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实践的变化,改进、完善、发展自己。例如在统计调查活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切合实际的调查方案,进行预调查,根据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调整调查方案,以便更好地获取实践资料。2.4质与量的辩证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质和量是密切联系的、是辩证统一的。质是一定量的质,量是一定质的量,经济学理论研究要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必须和一定的质结合起来。首先,经济学理论研究把认识事物的数量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阐明现象的数量多少,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量变到质变的数量界限等,通过对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了解,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具体地讲,统计中的量,应是具有一定质的规定性的量,而不是抽象的量,与数学中的纯数量不同。例如“1+1=?”这个题目,当作为数学题目时,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就要弄清各个“1”所代表的是什么具体事物,因为不同性质的事物是不能相加的。其次在认识事物的量的特征之后就要揭示事物的量变规律,这是统计认识中的更高阶段。一定时空条件下事物的数量特征是事物量变过程的具体表现,是事物量变规律作用的结果,对其加以反映是认识事物量变规律的前提条件;而事物的量变规律则是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发展变动诸环节之间在数量上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事物发展变动规律在数量上的具体表现,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认识在更高层次上的延伸和深化,这样,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量变规律就具有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5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量变规律时,必然会遇到事物产生量变的因果关系这一问题,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普遍形式。在现实世界中,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因果关系对立统一,会相互转化,某一结果会成为另一联系的原因,某一原因也会是另一联系所产生的结果。因果关系纷繁复杂,类型多样。我们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量变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及对象实际情况,对其内在的因果关系进行具体深入的辩证分析,区分产生量变的各种不同原因(如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等),判别因果关系的具体类型(如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变动规律。在经济学研究中,对事物产生的量变,应根据实践需要及对象的性质、特点,对各种因果关系进行具体、深入的辩证分析,区分产生量变的各种不同原因,判别因果关系的具体类型,分析可能出现的因果转化,从而客观、准确地揭示事物的量变规律。2.6对立统一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无处不存在着对立统一。即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在统计研究中处处体现着矛盾观点,例如在认识“总体”这一概念时应强调总体的同质性是一切统计研究的前提,只有总体各单位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才可能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如企业工人之所以构成总体是因为各工人在社会成分这个标志上的表现是相同的。构成统计总体的单位虽在某一方面上是同质的,但在其它方面又必须是差异的。如前所述企业工人总体中社会成分这一标志,各单位表现相同,即同为“工人”,但在其它标志如性别、工种、年龄、工资等方面每个人的具体表现又有所差异,我们就可以从差异中研究问题的矛盾,寻找解决的办法。因为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的前提条件,有差异才需要有统计,没有差异就用不着统计了。在统计学的研究中,若将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研究过程中就可有效拓宽研究者的思维,使其对研究对象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2.7看待事物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任何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运动形式,都处于变化之中,人们对任何客观事物的认识,都必须经过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经济理论研究活动的各个阶段,都体现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