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2课书湖阴先生壁诗歌导入:书湖阴先生壁题写在湖阴先生庭院墙壁上的诗。背景介绍: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研读诗歌: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净:干净。畦:意为田园中划有界限的长条方块。排闼:推开门。研读诗歌: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意研读诗歌: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研读诗歌:思考:1.诗人去拜访朋友湖阴先生,是通过什么来表现湖阴先生庭院的干净的?2.本诗哪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3.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高洁?研读诗歌: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净的,叫人感觉舒适。“净”,是通过“无苔”二字体现的。研读诗歌: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拟人研读诗歌:“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再读诗歌: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课堂总结:《书湖阴先生壁》描写的是湖阴先生家庭的清幽,院内、院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湖阴先生庭院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全诗,感悟古诗内涵。2、结合诗歌,在想像画面,感悟诗境的基础上,给《书湖阴先生壁》一诗配幅插图。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联系生活实际作进一步思考,从所读的内容中想开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通过回顾,让学生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交流平台(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这四篇课文从内容中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该如何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还从课文内容中获得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新认识?师:本组课文,作者以环保为主题,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联系《只有一个地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和体会,体会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总结:本组课文内容引人深思,读书就应该走入文里,披文入理,再走出文外,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既读进去,又想开去,这就是文里文外的读书方法。(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如何把握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去理解课文内容。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