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附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一、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即使)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段话选自《草原》(1分)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景)到(人)顺序写的。(1分)3、这段话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1分)文中写出草原的绿特点。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旧乡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4、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1分)写草原的景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绿毯绿色渲染5、画“”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四面都是绿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白色的大花”指(羊群)。(1分)6、用“~~~~”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1分)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7、“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1分)作者来到了草原上。8、“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这两个词相同的地方是什么?(1分)都是描写绿色的景物9、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分)10、“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意思是:(1分)草原一望无际,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碧绿的青草,但是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二、①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④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1.本文选择自《丁香结》2.第①段划直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A)A.拟人比喻B.拟人排比C.比喻排比D.比喻夸张3.第①②段描写丁香的角度是(C)A.形状香味B.形状声音C.色彩香味D.色彩形状4.第④段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是(D)A.欣赏古诗,赞美古人高超的写作技巧。B.为了说明丁香不适合在雨中欣赏。C.从另一角度展示了芭蕉的形象,用丁香反衬芭蕉在雨中更加美丽,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D.从另一角度展示了丁香结的形象,丰富了丁香结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了展开丰富想象的天地。5.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丁香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B.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C.作者以丁香的雪白、甜香,映衬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D.作者以人们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求,映衬出丁香的雪白、甜香。6.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三、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补充诗句(1)野旷天低树,。(2),听取蛙声一片。(3)黑云翻墨未遮山,。3、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理解下面的诗句。(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翻墨:形容云层很黑。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四、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注:这篇课文选自《花之歌》,作者是纪伯伦,先自的散文诗集《泪与笑》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1、作者将“花”比作什么?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2、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3、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4、本文同《浪之歌》和《雨之歌》一样均选自纪伯伦的《组歌》,下面四个选项中对它们的共同点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BCD)A.想象奇特。B.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C.描画了一个和谐美妙的世界。D.形象生动,并融入作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5、最后一段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哲理的?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6、本文想象奇特,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写下来。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五、默写《七律.长征》,并回答文后问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解释下列词语。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全诗的诗眼是:“不怕”。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抒情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七律__诗。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六、五位壮士(矗立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互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气壮山河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1、文段选自_《狼牙山五壮士》_。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3、按要求写句子。(1)、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改为“被”字句)_____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被他砸碎了。(2)、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____脸上露出了喜悦。4、“这声音”指的是:__“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5、“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__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__对党和人民的爱与忠诚。更体现出五壮士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情怀。6、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______五壮士完成任务后英勇跳崖的事迹。七、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1、文段选自_____《开国大典》_。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括号里。(1)肃静寂静安静;(2)宣告宣布宣读;(3)热情热烈热心3、这三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了(升国旗鸣礼炮)和(宣读公告)两个程序。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A)。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5、文中画线部分,表达了什么?_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____________6、“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句中的“站起来”是什么意思?中国人民不再受剥削受压迫,翻身当家做主了。八、郝副营长是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虽然只有22岁,已经打过不少仗了。今晚就由他带领突击连去攻破守敌的围墙,为全军打开歼灭敌军的道路。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zháo)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xÏ)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深思着。1、本文选自《灯光》2、在文中括号里给带点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和动词。3、从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出名——著名消灭——歼灭大概——大约靠着——倚着4、从郝副营长观看图画的神情可以看出(AB)(多选)A.郝副营长非常喜欢电灯。B.郝副营长对灯下读书的孩子很羡慕。C.战斗的间隙有空读书,郝副营长觉得心满意足。5、郝副营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一个向往光明,向往美好生活的人。6、在文中找出表示郝副营长动作、表情的词语,写在下面。动:(倚)着(坐)着(夹)着(拿)着(划)着。表情:注视着深思着。九、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