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思想情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适用学科适用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分钟知识点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熟悉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鉴赏的常见题型;2.掌握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熟悉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鉴赏的常见题型。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歌中思想感情鉴赏的方法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高中语文高中三年级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诗歌是抒情的艺术,情感是诗歌的生命。每句诗行里总有情在氤氲流动,所谓枝枝叶叶总关情。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怎样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二、复习预习古代诗歌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不借助任何物,直接抒发情感。如《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间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写景和物中,间接含蓄抒情。情景关系包括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和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等等。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别具韵致。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考情分析关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大纲考查要求只是“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E,没有具体的子项划分与规定,因而显得有些笼统。但从历年的高考命题情况、以及我们平时检测题目看,这类题目又是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个必考点,它要求考生分析归纳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或者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知识点2学情诊断学生能从题目、整体、情语等角度把握住诗词的主要情感,掌握了一些鉴赏知识和方法技巧,但是在具体答题中仍存在要点不全问题,尤其在做“分析情感”题时分析空泛,为此,必须突出针对性训练,切实解决好把握情感“要点不全”和“分析空泛”两大突出问题。知识点3考点定向注意诗人表达情感的两种特殊情况:一是悲喜交加类,二是乐景哀情类。特别是后一种,鉴赏时绝不能被表面的闲适、喜悦之景所迷惑。古人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就是反衬(映衬)的手法。另外,鉴赏诗歌要总体把握作者在特定时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哲理认识,必须抓住诗歌的两类语言:一是形象语言,即诗歌当中描写的人、物、景这些意象,熟悉常见古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菊代表高洁等;二是情感语言,如喜、怒、哀、乐、愁、苦,等等。知识点4技巧解读怎样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1.了解作家“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2.把握时代把握时代特征,把诗歌放在时代背景下评析,才能准确领悟其思想感情。例如南宋前期的诗人,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目睹甚至亲历山河破碎、人民流离的痛苦,便胸怀收复中原的宏愿,有的还参加抗金斗争,其作品大多抒发慷慨愤世之情,壮怀高唱爱国热情;而南宋后期大势已去,只能感喟哀时,低吟亡国之民的黍离之悲了。3.解读形象解读形象(意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如王维的《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水之清,滩之浅,石之白,蒲之绿,浣纱之欢快,都衬托出月之明,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气,表现出一种自然、纯真的美,寄托着诗人对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4.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饱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品析语言的重点是:(1)抓题眼。扣住题目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字眼。(2)抓诗眼。特别是那些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句,如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愁”显然是全词词眼,但上阕中的“愁”是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中的“愁”则是怀才不遇的哀愁。(3)从景语中感受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倦夜》前六句写景:“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从入夜月升到月落破晓,暗示出诗人彻夜难眠,心事重重。(4)从情语中体会情。如杜甫《倦夜》末两句是写情:“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抒发出诗人对国家与人民命运的无限关注,对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和忧愤。5.留心序注有些作者在自序、自注中对作品的内容、背景等加以说明,是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便对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了明确的概括。6.运用想象诗歌创作需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诗歌鉴赏同样离不开读者的再造想象。读诗要充分调动自身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积累,对诗歌进行如临其境的体味,才能准确地真切地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温庭筠《商山早行》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誉为“早行名句尽此一联”,全由名词组成,字字皆为物象,通过想象,便会变成生动的画面,体会出其中蕴含的不尽之意。7.注重诵读诵读是体味诗情的最好办法。诵读,要倾注激情,要精读细品,不要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考场做诗歌鉴赏题时,也应该把诗歌默诵几遍,不要急于作答。古人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涵咏是“沉浸”的意思,就是把文本当作“水”,读者投入其中,如鱼得水,鉴赏玩索,掂量比较,浇灌心田。8.掌握术语四、例题精析【例题1】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题干】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解析】从题目(思远人)上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红叶、黄花)、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例题2】初见嵩山张耒①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注】 ①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题干】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层层铺垫出来的:首先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其次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解析】题目是“初见嵩山”,由一个“初”字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惊喜”“期待”等情感,而嵩山的出现却又是在“千呼万唤”中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五、课堂运用【基础】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题干】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解析】初读诗歌,大致能够判断诗歌的题材为羁旅思乡诗,然后结合诗文中的信息可以得知诗人的思想感情。【巩固】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春 寒③陈与义陈与义海棠脉脉要诗催,二月巴陵日日风,日暮紫绵②无数开。春寒未了怯园公④。欲识此花奇绝处,海棠不惜胭脂色,明朝有雨试重来。独立濛濛细雨中。【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南宋于1127年建立) 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题干】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海棠的脉脉含情、灿烂妩媚,表达了诗人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第二首诗借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的傲然之态,寄托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不畏艰难困苦、忠贞爱国的情怀。【解析】完成诗歌鉴赏,一定需要注意题干中的注解,注解中往往会提供很多重要的信息。同样写海棠,第一首诗主要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而第二首诗思想感情的领悟,需要注意注解(“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所提供的写作背景,并结合对诗文中“海棠”形象的分析,得出诗人思想感情。【拔高】减字木兰花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题干】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全词表达了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情感(或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豪迈情感)。【解析】这首词上片描写“莺语”“草色”“微雨”等景物,表现初春时节的生机与美丽;下片则叙写花开易谢、年华易老,感叹美景易逝,劝人一醉方休,尽情享受人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爱春、惜春之情。课程小结怎样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1.了解作家2.把握时代3.解读形象4.品味语言5.留心序注6.运用想象7.注重诵读8.掌握术语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