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试题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40分)1.小明同学跨入初中学习时,发现这个学年开设了新的《科学》课,小明很喜欢。要进入科学世界,下列做法和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多做小实验B.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方法C.要留心观察自然现象,认真思考D.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要经常背诵2.下列有关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A.0.5cm=0.5cm×10mm=50mmB.1.8米=1.8×1000=1800毫米C.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3.当老师把温度计拿到你手中的时候,最不需要关心的是(▲)A.它的量程B.它的长度C.它的单位D.它的最小刻度4.下列关于实验室安全守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灭火器、急救箱等应急情况处理器材所在的位置,应牢记在心B.没有老师的指令,不得试嗅或直接接触任何化学试剂C.如果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D.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垃圾、有害有毒溶剂直接倒入水槽,并用水冲走5.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在一杯热水中可以使它恢复原形。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乒乓球材料具有记忆性,在热水中恢复球形B.热水使乒乓球内的气体膨胀,内部压力增大C.热水的水压使乒乓球恢复球形D.热水的高温使乒乓球材料软化,易恢复球形6.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2℃B.小明的课桌高约为80dmC.一个教室内空气体积约为200m3D.正常人每分钟呼吸75次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8.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这里所说的“纳米”是(▲)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A.长度单位B.体积单位C.时间单位D.温度单位9.下表所列出的是某同学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其中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建立假设和猜想”步骤的是(▲)步骤1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呢步骤2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步骤3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步骤4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A.步骤1B.步骤2C.步骤3D.步骤410.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小明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ml,然后倒出部分液体后,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液体的体积为20ml,则他倒出的液体体积(▲)A.大于15mlB.小于15mlC.等于15mlD.都有可能11.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但直玻璃管的内径不同,经检验都是优等产品,现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则(▲)A.尽管内径不同,但水银柱升高长度相同,因此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C.内径细的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当然也较大D.内径粗的水银柱升得较低,示数当然也较小12.小明同学在研究“人的身高和脚长的关系”的实验时,测得他自己的身高为167.6厘米,脚长为23.94厘米,则他两次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A.1厘米、1厘米B.1毫米、1毫米C.1厘米、1毫米D.1毫米、1厘米13.某同学在做测圆周长度的实验时,把一条矩形纸条紧包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然后在纸条重叠部分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测出两孔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周长(▲)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14.关于0℃的水和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水比0℃的冰要冷B、0℃的冰比0℃的水要冷C、它们的冷热程度是一样的D、无法比较它们的冷热程度15.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有消毒),分别量出三位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以上测量的结果中(▲)A.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正确B.只有第二次和第三次正确C.只有第一次和第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16.某同学学通过测定脉搏跳动获得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得出提高运动强度会导致心跳加快的结论。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下列能支持该结论的一组数据是(▲)A.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70次B.甲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60次,甲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30次C.乙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20次,丙同学静坐时每分钟心跳90次D.甲同学站立时每分钟心跳60次,丁同学奔跑时每分钟心跳115次17.下列是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长度的四幅图,正确的是(▲)18.小明在做“液体的混合”实验中,把A、B、C、D四种溶液中两种溶液相互混合后,得出了不同实验现象。在做B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C溶液(稀盐酸)混合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再与同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它们之间的反应不应该出现气泡。小明同学接来下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请教老师,咨询原因B.分析试剂,查找原因C.放弃实验,修改实验结果D.重新实验,深入探究19.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下表是三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到南极考察时应当携带的温度计是(▲)温度计类型测量范围水银温度计约-39℃~357℃酒精温度计约-114℃~78℃煤油温度计约-30℃~150℃A.水银温度计B.酒精温度计C.煤油温度计D.三种温度计都可以20.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原刻度模糊不清的酒精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地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8mm的刻度线;当放在沸水中时,温度计的液柱面恰好对准208mm的刻度线。则当温度计的液柱面对准100mm刻度线时,所测的温度为(▲)A.90℃B.100℃C.46℃D.50℃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26.在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瓶色拉油的体积为4▲。(2)人的大拇指指甲的面积约为1.5▲。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27.科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下列仪器:a试管.b.胶头滴管c.酒精灯.d玻璃棒.e烧杯.f.量筒(50ml).g量筒(100ml),请按要求将仪器对应的符号填入下列空格内:(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2)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择_▲_。(3)在做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时,要溶解食盐,应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28.小明同学是刚入初中的新生,短短两个星期,就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图依次是他进行科学测量的的一些示意图:(1)他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课本书的厚度,已数出被测课本总共200页,由图可知课本中每张纸的厚度是_▲厘米。(2)他测得冰箱内外温度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冰箱内温度为___▲_,冰箱外温度为▲_。29.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相平。(2)放入小石块时要用细线系住,以下目的不能达到的是___▲____。A.防止石块撞破量筒B.防止水溅起C.实验结束后便于去除石块D.便于读出示数(3)如果两位同学读数都正确,计算出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填“甲”或“乙”)。(4)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30.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由于液柱太细难以准确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填“A”“B”或“C”)方向观察。某次测量时,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第28题(1)图第28题(2)图第29题图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31.小明同学喜欢研究小动物。最近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蚂蚁是如何寻找食物的呢?于是他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在一个纱罩内分别放一堆糖和一堆木屑,抓来两只蚂蚁,将其中的一只剪掉触角,另一只触角没剪,并将它们同时放入纱罩内。他发现没剪触角的蚂蚁很快就找到了糖,而剪掉触角的蚂蚁则在里面乱撞。(1)小明在进行实验前所作的科学假设是▲。(2)在纱罩中放入没剪触角的蚂蚁是起▲作用。(3)该实验设计还不够完善,请提出1条改进措施▲。32..小科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右图是小科同学测量水温时的情况,请指出他操作上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他记录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下表。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时室温大约为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分钟。(3)下面是小科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33.蚊子的幼虫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小刚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进行研究,试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假设:孑孓的生活可能需要空气。(3)实验设计: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②如图,取3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密的铁丝网罩水中,另取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4)若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则实验的现象是▲。(5)得出结论3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2)作出假设:鼠妇可能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能否得出准确的结论?___▲___为什么?_____▲___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O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达和交流。创课美课程研究中心科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请将正确选项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BDBCDABB题号11121314151617181820答案BCDCDBCCB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26.(1)___升(L)___(2)__厘米2(cm2)___27.(1)___b_____(2)_____f和b_______(3)_______d和e_______28.(1)_______0.0060_______(2)_____-9℃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