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研究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元杂剧的分期一、《录鬼簿》的分期最早对元杂剧进行分期的是钟嗣成的《录鬼簿》其《录鬼簿》成书于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经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至正五年二次修订。至正五年以后的元杂剧流行情况,贾仲明《录鬼簿续编》作了续记。《录鬼簿》共收元曲家一百五十二人(重出一人),著录元杂剧剧目四百五十一种。钟氏将所收元曲家分为七类。卷上一、二类分别为“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与“方今名公”,共四十一人,除董解元外,其余均为散曲作家,不论。其他五类:卷上列一类:1、“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列关汉卿至李时中等五十六人。卷下列四类:2、“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仙]吊之”,列宫天挺至周文质等十九人3、“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列胡正臣至张以仁等十一人。4、“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列黄公望至张鸣善等二十一人。5、“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列高可通至高安道,共四人。上述五类元曲家中,②③与④⑤可以分别合为一个时代。钟嗣成是以自己所处时代为坐标,将《录鬼簿》所收元曲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时代,但未能明确确定其界限。二、各家分期不一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依据《录鬼簿》所载,将元杂剧明确分为三个时期:(1)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至至元一统之初。《录鬼簿》卷上所录之作者五十七人,大都在此期中。……其人皆北方人也。……第一期之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元剧之杰作,大抵出于此期中。(2)一统时代:则自至元后至至顺间,《录鬼簿》所谓“已亡名公才人,与余相知或不相知者”是也。其人则南方为多,否则北人而侨寓南方者是也。至第二期,则除宫天挺、郑光祖、乔吉三家外,殆无足观,而其剧存者亦罕。这一时期,元杂剧的活动中心,主要在南宋旧都杭州。活跃于杭州的杂剧家其实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北方人侨寓杭州的宫天挺、郑光祖、乔吉等人;另一类则是受南移杭州之元杂剧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南方作家,诸如金仁杰、范康等辈。(3)至正时代:《录鬼簿》所谓“方今才人”是也。第三期则存者更罕,仅有秦简夫、萧德祥、朱凯、王晔五剧,其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第三时期的元曲家也可分为两类:北方曲家侨寓杭州者,如秦简夫、萧德祥等辈,以及南方曲家朱凯、王晔等。此时的元杂剧,已经衰落。王毅《湖北大学学报》1985年2期《关于元杂剧分期问题的商榷》又提出元杂剧的酝酿、繁荣、衰落三期说,2.建国后许多学者多以元贞、大德为界,将元杂剧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如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李春祥《元杂剧史稿》,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等。3.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提出四期说:按照北杂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一期,北杂剧初起于金代,作家作品无从考察;二期,北杂剧黄金时代,从元初到大德年;三期,北杂剧继续发展,至大年间到至顺年间;四期,北杂剧衰落,元统年间到明初三、前后两期以元贞、大德年以后,元杂剧活动中心从北方的大都南移南方的杭州为界限,前期是元杂剧形成兴盛期,后期是元杂剧流行衰落期。将元杂剧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首先是元杂剧前期的形成发展与兴盛繁荣,大约经历两个阶段:元杂剧最初是在金朝灭亡后的一段时间里,分别在燕京、平阳、真定、东平等地几乎同时正式形成,迅速发展,然后汇集于大都,很快走向兴盛繁荣的。其次是元杂剧后期的流行与衰落,大约经历三个阶段:其一,元朝统一中国后,许多北方杂剧名家,南下杭州继续进行杂剧活动,元杂剧在杭州盛行一时。其二,许多北方文士,诸如宫天挺、郑光祖、乔吉等,也南下杭州,仕途多蹇,因以杂剧为务,元杂剧在杭州继续流行。其三,金仁杰、范康等南方作家,受元杂剧影响,也开始了杂剧活动,成长为新一代曲家,成为后期元曲家队伍的主流。再次,元杂剧的衰落应在大德之后,那么,元杂剧是在大德年间走向衰落,还是在大德年以后的某一时期衰落?元杂剧南移杭州后的衰落之界限,定于延佑以后较为合适。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