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本部分内容考试中一般会在综合分析题型中出现,因此务必要深刻领会,并且要识记部分重要考点,一、道德概述1、道德的概念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2、道德的本质与特点首先,道德的本质具有如下含义:①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在本质上道德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②道德所依靠的手段是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我国政府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治国方略提出。“八荣八耻”的道德要求是为了建设一种良好的社会舆论和道德的社会风气,进而通过教育作用把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主动的行为。③道德的直接作用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伦理关系。“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其次,道德的特点体现为:把握世界方式的独特性;形成道德意识的自觉性;产生道德影响的广泛性;发挥道德作用的稳定性。3、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守法——必要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底线,是公民的立身之本,处世之本。明礼——做人的起点。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团结——高尚的道德品格。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勤俭——传统的美德,物质上克勤克俭,意味着自律,体现了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敬业——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4、德治与法治互为基础,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许多法律义务就是道德义务。法律是外部的社会规范,道德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道德规范是隐性的、柔性的,以人们的自觉意识水平为依据。法律是制度化的,是显性的、是刚性的,是阶级矛盾激化和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人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道德在调整人的相互关系上宽泛得多,法律主要调整和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正当合法权益,维持社会关系平衡。法律强调的是法规和强制,是通过必要的强制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和警戒。道德是强调教育感化作用,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自律。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德治国的真正内涵是通过教育造就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公民(文明、礼貌、善良、精神追求等)。因为道德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就有赖于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和公民的道德标准。社会既需要法律规范,也需要道德自律。“德治”与“法治”并列,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一支廉洁奉公、精干高效、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需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需要严格的“规矩”。《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道德的调节作用必不可少,加强法律须以道德为根本。道德是人们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括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如果说经济成就是国家稳定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公民普遍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实践的积极倾向将是国家的精神基础、思想基础,并最终与物质基础一起构成坚固的社会基础。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今天,不仅要用法律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和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惩戒以维护社会公正,而且需要建立一些公共约定规范人们的生活交往,人们日常所说的“先小人后君子”、“建立游戏规则”等正是反映了这种心态和要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法律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规范和约束,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引导和预防,保证社会的公正和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也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行为规范和法律保护。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社会正气就难以弘扬。道德弘扬善的行为,法律惩罚恶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职业道德,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者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外在于人的一种行为标准(“职业之道”)。另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情感培训所达到的表现在职业工作上的道德品质状况。行为标准内化于人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标准的认识、践履程度和品质(“职业之德”)。职业道德作为“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或行业氛围内的具体体现。“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职业道德反映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一个由外在向内化的发展过程: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的过程。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代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要求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表现出如下时代特征:(1)先进性与时代性并存(2)政治性和政策性兼有(3)稳定性和发展性相依(4)多样性和共同性兼具(5)服务性和权威性共存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法制原则;责任效率原则;服务原则(核心);国家利益原则;保密原则;职业道德准则;清廉原则。4、新时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②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③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需要。④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⑤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前提。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党、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行使的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风”和“官德”,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在于“官德”。以德治国的“德”首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提升官德,端正官风,才能以德治党,以德治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基本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多处在重要的领导岗位和行政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国家的精英,是国民素质的代表者和引导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共同之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在发生着改变。目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内涵:爱国忠民、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服务群众,勤奋工作;清正廉洁、艰苦朴素;刻苦学习,精通业务;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一定社会中的具体职业的特殊性,职业本身社会(阶级)价值取向,规定了该职业的道德内容。由于国家机关在社会分工中的特殊性(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这种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与一般职业从业人员不同的职业道德。1.基础价值取向——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职业取向)在本质上,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规范的形态之一,是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反映。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规定性,而且,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使得国家行政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被赋予了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国家机关行政管理的特征:行政:指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管理:指对一定系统的人财物等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与运作而实现管理活动的。国家机关的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特征。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公共利益:指某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公共利益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私人利益:以个体为单位的个人利益,它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在本质上,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形态之一,是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反映。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特征,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价值取向,真正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利益的多元化,带来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行政系统作为体制内成员,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理应服务于规范的行政整体目标。然而,由于体制内外不同行业利益获取的巨大差异,行政系统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利性,由此引发渎职失责、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公共利益。因此,加强国家机关职业道德建设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抑制行政的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努力为人民服务。2.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是,他们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责任行政。政府必须接受来自内部(主要是职业道德的作用机制)和外部(主要包括行政、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机制)的控制,以保证职业责任的实现。(2)内部责任控制机制的实质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责任监控机制,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更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现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滥用公共权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机构膨胀等,表明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意识淡漠,行政责任缺位,控制和约束机制不力。没有责任约束的权力,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也使权力失去应有的权威,给政府带来失去其合法性的危机。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内部责任控制机制,实质上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自律机制。这种自律需要通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道义要求来规范和实现。(3)职业道德责任监控机制的要求强化道德责任意识。突出权力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认同相应责任,尊重、关注群众,回应并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强调权责并重。设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职业道德监控机制的确立和健全,召唤、开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立国精神,以及成为社会楷模的道德理想,职业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3.根本价值取向——维护社会公正(公正取向)“公正取向”是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必须具备的素养。社会公正已成为民众高度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如利益交换、利益分配、竞争规则等都要求公正。从公正原则的制定者、公正与否的仲裁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看,自身首先应该是公正的化身与楷模。而衡量是否公正的标尺,则是其所掌权力与所尽义务是否对等。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