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边沁:•杰里米·边沁是英国的法理学家、功利主义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他是一个政治上的激进分子,亦是是英国法律改革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并以功利主义哲学的创立者、一位动物权利的宣扬者及自然权利的反对者而闻名于世。他还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一、我能够知道什么1、先验感性论2、先验分析论3、先验辩证论4、先验方法论二、我应当做什么1、理性的统一性2、善良意志3、绝对命令4、纯粹实践理性的公设•康德认为我们看到的、认识到的世界,只不过局限于看到的、认识到的那部分而已。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认识到的,并不是世界的全部。•康德举例:我们看到一个人穿红衣服,但在其它动物和昆虫的眼里未必就是红色。•有些东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幸福,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是存在的。康德把这称之为“理念”。•案例:1经线和纬线的利用2乔丹对篮球的想象•康德是一名自由主义者,他支持法国大革命以及共和政体。也可以说,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要做一个经常反省自己的人。——康德•想象与认知完全是两个概念。——康德•人类是唯一通过教育才能生存下去的物种。——康德•“没有任何事情会比人的行为要服从他人的意志更可怕了”——康德在边沁的一生之中,他曾先后提出或支持过以下的观点:(1)个人以及经济的自由,(2)国教分离,(3)言论自由,(4)女性的平等权利,(5)废除奴隶制度和体罚(包括儿童),(6)离婚权,(7)自由贸易(8)爱高利贷,(9)同性恋的合法化。•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就是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哪怕是犯人的痛苦,能减轻则尽量减轻。这也可以算从整体上增加社会福利。•所有人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快乐的总量=人数*有用性•人类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与他人分享幸福。——边沁《道德与立法原则导论》,是边沁最著名的著作,在这一本书中,边沁阐述了他主要的哲学思想。包括两个原理:一是功利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二是自利选择原理。边沁的伦理价值判断是基于一种唯乐主义的功利原则及这种道德观点是否能立足于实践。基于这种基础,他以功利原则的价值判断为基石,认为:快乐就是好的,痛苦就是坏的,因为人的行为都趋利避害。所以任何正确的行动和政治方针都必须做到产生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并且将痛苦缩减到最少,甚至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这就是著名的“最大的幸福原则”。功利主义的“功利”,包含了以下内容:第一、功利就是避苦求乐。强调和宣扬功利,就是唤醒人们对本性的意识回归与强化。不管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管我们身处什么地位、环境,担当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会避免痛苦,追求快乐。即使那种刻意避乐求苦的行为,究其因也是为了避免更多的人生痛苦,追求更大的人生快乐和幸福。第二、功利主义讲的“功利”,是“快乐”和“幸福”的代名词,也是“利益”的代名词。也就是说,功利就是利益,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利益。但这里所说的“利益”并不是单指对物质利益有追逐、获得、享受与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心灵上的利益追求、获得与满足。第三、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是以个人为出发点,但它的归宿却不是个人,而是社会。因此,要客观地理解他的“功利”观念,得很好地理解“当事人”的概念,即功利就是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或防止痛苦的事物特性。这里的“当事人”既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是指他者。因而,在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里面,“功利”不仅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功利不仅仅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生活的追求,也是个人对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理想的设定与追求,这就是边沁功利主义的“功利”概念的基本内涵。康德与边沁哲学思想的异同:康德与边沁的哲学思想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义务论的道德体系中,康德的道德理论是一种精致理论。他强调的是一种善良意志,即内在性,决定人们为道德而道德的本性。而功利主义,在边沁看来是指一种人们趋利避害的特性,强调的是一种外在性,是先有利他,后有互利的重结果理论。康德认为我们考察一个行为是否道德,要考察两点,一要考察行为本身是否正当,二要考察行为动机是否出自对道德本身的尊重。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就其内容讲是多方面的,他提出的善良意志、道德命令、意志自律、善恶观念、道德情感以及至善的道德理想等,构成其基本内容,也是构成他的义务论伦理学的基本要素。而边沁的功利原理有两个出发点和前提:a、功利原理或最大幸福原理;b、自利选择原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自利选择占着支配地位。当人们进行活动的时候,凡是对自己的最大幸福能有最高贡献,不管对自己以外的全体幸福会带来什么结果,都会全力追求,这是人性的一种必然倾向。边沁:“19世纪的英国哲学与古典哲学相比,最大的成就是功利主义的滥觞。”边沁把“情感论”的道德原理扩大到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了功利主义的政治伦理哲学。边沁功利学思想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推动各项制度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民众观点的巨大变革,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实践效果。总之,功利主义的出现是顺乎历史的发展潮流的,它对20世纪的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边沁既是“一个伟大的对既有事物的怀疑者”,也是一个“伟大的颠覆者,或者用大陆哲学家的语言来说,是他的时代、他的国家的伟大的批判性思想家”。罗素曾经评价功用主义者说,他们的理论虽然由于过分注重人的现实的苦乐而显得卑下,但他们关心同胞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康德:对我们这个日益物欲化的社会来说,谋利精神深入人心,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人类理性的诟病。利益的动机在今天是中立性的东西,但它永远不能成为道德的基点。现代社会更需要表现为一种责任、义务、自律精神。康德认为,道德责任义务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峰,人只有作为道德义务的主体,才能达到真正的最高的“善”,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和自尊,才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的。让我们更加地明确责任义务,强化道德自律,内化道德信念。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