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目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邓李梅主讲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2主要内容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我国的教育目的3教育学3教学目标1、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结构与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等基本知识。2、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含义以及两种典型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3、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形成正确的教育目的观。4、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对策,理解德智体美综合实践活动各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5、可以运用本章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小学教育实践中的相关现象和问题。教育学44教育目的概述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内容结构教育学5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遵循教育目的育人,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全部活动的归宿。教育学6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教育者明确自己工作的最终目的时说:“如果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建筑物奠基的时候,连要建筑什么东西都回答不出来,那你将对他说什么呢?同样如果一个教育者不能明确地说出他教育活动的目的,那你将会说出对建筑师同样的话来。因此,当我们把儿童纯洁和易感的心灵托付给教育,我们完全有理由去问教育者,他将在他的工作中追求什么目的,并要求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而断然的答复。”教育学7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学8从形态上看,教育目的还可作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区分。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亦称为“应然的教育目的”。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如学生、家长),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亦称“实然的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学9教育目的对学校教育的意义定向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学1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从联系的角度看,“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人们往往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教育目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但“教育目的”毕竟不等同于“教育方针”:第一,范畴不同;第二,指向不同;第三,特征不同。一、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学1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能脱离教育目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12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所谓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在国家教育的总目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必须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由抽象到具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结构。教育学13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总目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示意图教育学14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是指教育目的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身心素质方面的规定(核心部分)社会价值方面的规定教育学1515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二节:•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学16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总是由人提出来的,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却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就是所谓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教育学17(一)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但它不影响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学18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身心特点教育目的所直接指向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将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个性,需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教育目的主要通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活动来实现。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也必须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学19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教育学20教育的内在价值:内在的价值就是我们不是因为它们对于另外某些事物有用处,而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好的价值。教育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就是我们因为这些价值对于某种事物有用处而判断它们是好的那种价值,它们的价值依赖于它们去达到另一种价值时所产生的后果。杜威一般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上去说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某一教育内容或要素当它成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时,它就具有内在价值的属性,而当它成为实现别的目的的手段、方法或途径时,它就具有外在价值的属性。教育学21(二)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学22代表人物法国思想家卢梭、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等基本主张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的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学23主要观点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评价这种教育目的观,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有过积极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则是不全面的。个人本位论教育学24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那托尔普、法国思想家涂尔干、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勒等基本主张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社会本位论教育学25主要观点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评价这种教育目的观十分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完全否认教育目的对个体的依存,否认教育对象对教育目的的影响,则是不可取的。社会本位论教育学26(三)正确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要正确理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作为一种培养人的专门活动的教育,既要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要满足个人发展需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地向前发展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为这种历史过程所制约。教育学27从社会历史总的进程来看,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个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还很尖锐。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教育学28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基本观点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资本主义的绝对矛盾限制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个人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共产主义条件下将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现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教育学29(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统一的发展。从一定社会关系中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而且还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从全人类解放的角度出发,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教育学3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科学地概括了人类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条件,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主张教育目的的确立应该以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辩证统一作为基础,既要依据社会需要,又要依据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既要体现社会目的,也要体现个人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体现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的辩证统一,是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教育学3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道路。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教育学3232我国的教育目的第三节:•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学33一、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沿革(一)中国古代教育目的(二)中国近现代教育目的(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教育学34建国以来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重要表述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学35我国当代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点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a、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b、坚持全面人才观念c、坚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坚持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学36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的关系•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是辨证统一关系。全面发展是个性的全面发展,即受教育者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独立个性则是全面发展的个性,即德、智、体、美等素质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人的个性形成过程。•独立个性是全面发展的独立个性,自由发展是与社会同向度的自由发展。教育学3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教育学38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一)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性质:基础教育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特点:全民性、全面性、基础性教育学39(二)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学40坚持五育并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强调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并不是主张门门百分,平均发展。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教育学41学思结合: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欠缺什么?我们的教育呼唤什么?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你结合下文谈谈你对我国教育目的的看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