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1闽南宗教文化概说与闽南佛教与道教文化的传播和在地化情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闽南宗教与海丝文化——世界宗教文化博物馆一、闽南宗教文化概说•闽南宗教信仰繁盛,来到闽南地区你可以见到全世界各种宗教在此地传播、扎根的影子,如佛教的经幢、道教的老子像、基督教的教堂、伊斯兰教的圆顶建筑、印度教的雕像乃至摩尼教的石雕……泉州承天寺经幢泉州老君岩泉州“粉红”教堂泉州清净寺泉州毗湿奴石雕泉州草庵摩尼光佛一、闽南宗教文化概说•闽南地区,尤其是被誉为“世界宗教文化博物馆”的泉州,以其宽大的胸怀,受容、接纳过中外诸多宗教在此传播、繁衍与发展,并以其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提供了使这些多元异质的宗教文化和谐相处、融洽共存的深厚土壤,使得各宗教文化在相互激荡中共同创造、繁荣了灿烂多姿、异彩独放的闽南宗教文化。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1)先秦两汉时期•道教在闽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早在秦汉之际,泉州就有隐士和方士巫术的活动。•光绪《漳州府志》记有“太武夫人”的传说,反映出闽南民众很早就有把太武山视为道教圣地的观念。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2)魏晋之际•西晋时,传说葛洪曾到闽南炼丹,晋江内坑瑞云岩、云霄仙师洞以及南靖都有与葛洪有关的遗迹。•闽南道教的早期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西晋太康年间白云庙的创建。•白云庙是闽南乃至福建地区第一座道教宫观,后更名为“元妙观”。泉州元妙观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3)隋唐两宋之际•隋唐至两宋期间,道教在闽南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出现了一批新道观,各道派的道士在闽南的活动也极为活跃,一些著名的道士还撰写出道教理论方面的重要著述。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按《泉州府志》和《漳州府志》记载,闽南道教宫观兴建的年代多在隋唐两宋之际,如建于唐代的泉州紫极宫、晋江金粟崇真观、漳州元妙观,还有创建于五代的惠安崇真观以及两宋之际的广孝观和徐道庵等等。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隋唐两宋之际,闽南地区还出现一批著名道人和道学者,并留下大量著作。•如南唐被赐号“紫霄真人”的道士谭峭撰写的《化书》。•宋代道教学者曾慥著有《集仙传》和《道枢》。•《集仙传》是继刘向《列仙传》、葛洪《神仙传》之后又一部全面搜集记载神仙事迹的书籍。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北宋泉籍士人吕惠卿著有《道德真经传》《中太乙宫碑铭》•南宋泉籍士人留元刚著有《云峰入药镜笺序》等•以上这些作品都被收入《道藏》。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是闽南道教的衰落期,一方面表现为道观荒废,另一方面道观所有权也不再属于道士而属于地方社会。这种情况使得道士不得不放弃个人修炼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向民间社会。这种转变使闽南道士也不再重视道教教义的研究,却促使了闽南道教文化与闽南地方文化的融合。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元明清时期•元之后的闽南道士:董伯华、李鼎、陈世胄、吴济川等等。•明代李贽著有《易因》•清代李光地著有《阴符经注》和《参同契章句》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元明清时期•元以后,随着正规道观的没落,道士们只能居于家中,成为农时务农,闲时从事宗教活动的火居道士,其中又以符箓咒水为主的正一派道士,特别是正一派中以驱魔降妖的闾山法主派师公在闽南最盛行。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1.道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元明清时期•明清之后的道士主要为信徒们提供仪式服务,一是在民俗庆典时,道士在道观为民众举行祈福消灾仪式;二是在民众遇到婚丧庆典时,道士应邀到民众家中做法事。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闽南道教文化与闽南地方文化相结合,使得闽南道教文化呈现出在地化特征,进而影响到闽南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民间信仰、民俗、戏剧、建筑、雕塑等。•(1)民间信仰•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对民间信仰产生重大影响。闽南地区的妈祖崇拜、玄天上帝崇拜、关帝崇拜、保生大帝崇拜、城隍崇拜、财神崇拜、三官大帝崇拜等都收到道教文化影响。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2)民俗•泉俗正月初九叫“天公生”,要举行各种活动“祈年拜天”,也叫“拜天公”。•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是都要由道士举行各种仪式拜三官大帝。•十二月廿三日,要祭祀灶神。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2)民俗•生育时奉祀临水夫人,寿庆时要请道士做“天香”,丧事时要请道士超度。•每月的初一、十五要敬天公,初二、十六要祭土地公,平时还有迎城隍、迎泰山、迎五帝、迎尚书等迎神赛会。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2)民俗•石狮镇风镇邪、“石敢当”、家中悬有八卦图案、下葬处有“买地券”等等行为都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3)民间传说•蔡襄修洛阳桥、罗隐画石马、吴夲丝线诊脉、裴道人除蛇妖、董伯华卖雷等等•(4)戏曲•打城戏、“道教调”、提线木偶等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一)闽南道教文化•2.道教文化在闽南的在地化情况•(5)医药•花桥慈济宫的“金汁”、保婴堂的“保婴丹”、城隍庙种德堂的“万应神曲”•西街保和堂的“白塔疗膏”、扶元堂的疥药、东门的“秋石丹”等等为闽南民间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1)汉晋之际•清代晋江人蔡永蒹在《西山杂记》中认为,东汉永平十年,楚王刘英派大中大夫沙世坚入闽,于晋江为畲人建三天竺庵。•《泉州府志》记载,西晋太康九年(288年)南安九日山兴建了延福寺,是闽南第一座佛寺,也是福建地区第二座佛寺。泉州九日山延福寺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1)汉晋之际•南朝梁普通年间,天竺僧人拘那罗陀“泛海而来”,驻锡延福寺,翻译经文。•拘那罗陀与鸠摩罗什、玄奘、义净并称佛经四大翻译家。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2)隋唐两宋•隋唐两宋之际,闽南佛教走向兴盛。•《八闽通志》记载,泉州地区隋唐时期兴建寺院30座,五代时期29座,宋代37座;漳州地区隋唐时期兴建寺院2座,五代时期5座,宋代11座。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2)隋唐两宋•泉州开元寺是闽中诸寺最有名的一座,兴建于唐垂拱二年,以“桑莲、云草”为盛。•两宋之际,开元寺拜庭两侧兴修东西双塔,成为泉州的标志。泉州开元寺“桑莲法界”泉州开元寺东西二塔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3)元明清•闽南佛教在元明清出现了衰落。•“从田问赋”之法的实施、地方大族对于寺院田产的巧取豪夺、历次官府的禁毁淫祀运动都造成元明清闽南佛教的衰落。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3)元明清•随着正统佛教在闽南的衰落,不少僧人走出寺院,走向民间,为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斋醮、法会的仪式服务,闽南佛教日益世俗化、民间化。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民国期间•晚晴以后,闽南佛教迎来了复兴。•闽南僧团的一些有识之士一方面要求著名僧人前来弘扬佛法,一方面改革佛教制度,兴办僧伽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民国期间•1923年,圆瑛法师主持泉州开元寺。•1924年,太虚法师高足、佛化运动巨子张宗载和宁达蕴在承天寺宣讲佛法。•1926年,在新加坡弘法的太虚法师受聘于厦门南普陀寺。•1929年,弘一法师来泉州弘法。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1.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流传情况•(4)民国期间•1925年,转逢与会泉和尚在厦门创办“闽南佛学院”。•性愿法师创办了“泉州女子佛学苑”。•弘一法师在泉州创办“南山律苑”,在厦门创办“养正院”•圆瑛法师在泉州开元寺创办“慈儿院”。•广心和尚在漳州南山寺开办“南山义诊院”。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2.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在地化情况•佛教在与闽南地方社会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闽南地域文化的影响,带上了鲜明的闽南地域特色,如宗族色彩、功利色彩和海外传播三个特征。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1)闽南佛教带有浓郁的宗族色彩。•元以后,不少僧人接受家族聘请,或是看坟守墓,或是主持家庙,为家闽南族提供仪式服务。•闽南还有很多寺院由家族管理,主持由家族聘请,寺产由家族提供。•家族在经济上控制寺院,寺院也就相应家族化了,这是闽南聚族而居的影响。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2.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在地化情况•(2)闽南佛教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闽南一带“信鬼尚巫”,民众不仅希望僧人能够解决死后灵魂的归宿问题,更希望他们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祈雨、治病、驱妖逐魔等。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僧人们为了争取信众,在讲经之余主动扮演驱魔逐妖的宗教师角色。•闽南的一些僧人生前即带有灵异色彩,去世后,就被民众塑为神明,如定光佛信仰、三平祖师信仰、清水祖师信仰等等。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2.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在地化情况•(3)闽南佛教与海外联系紧密。•与闽南沿海开放的习气相适应,闽南佛教与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佛教联系紧密。•首先,闽南佛教寺院的重修多得到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热心援助。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其次,不少闽南僧人到海外弘法,如漳州南山寺觉海和尚受聘于日本长崎紫山的福济寺,泉州开元寺木庵法师追随隐元隆琦在日本开创黄檗宗,漳州南山寺转道和尚到新加坡弘法等等。二、闽南各宗教流传及在地化情况•(二)闽南佛教文化•2.佛教文化在闽南地区的在地化情况•(3)闽南佛教与海外联系紧密。•这些海外弘法的僧人,不仅将闽南寺院的建筑模式移植到海外,还将佛教戒律、仪制,以及书法、绘画、医术等传播出去,闽南佛教也成为闽南海外交流的媒介。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