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新授课仍然应当是充满历史趣味的课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在本次校本研修的探索中,蔡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经营课堂,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了学生学习,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从而达到使学生在有趣味的课堂中快乐学习的目的。在前后三次的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到的转变有: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中,蔡校在着重于课程标准的实现和中考考点的巩固之外,已经在各方面兼顾了课堂的趣味性,我观察到的有以下几点:1.蔡校通过引言,给出了14-16世纪的时代特征—“发现人”和“发现世界”,引起学生的好奇,再通过曙光的照片,引出课题“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过渡到在本课中,“发现人”和“发现世界”指的是哪两个事件?2.通过展示《哈姆雷特》中的名言来,让学生自然联想起刚刚学习过的内容,加深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认识和理解。3.用《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来揭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然后给出向西和向南的方位指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绕过奥斯曼土耳其到达东方。4.要求学生在众人面前对照PPT给出的空白地图说出新航路开辟中主要人物各自的航海线路图,不仅仅是被提问的学生,班级中其他学生在争论该生路线对错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记住了这个知识点。5.把刚才对照地图说明过的新航路开辟中主要人物航海线路图用列表的2方式列出来,用更直观的方法反复记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后来,蔡校在对于第一次课堂实践进行调整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课堂实践。在第二次课堂实践中,通过蔡校的努力,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我观察到的新增部分有:1.通过展示电影海报,教师适当引导,从众所熟知的电影演员莱昂纳多自然过渡到莎士比亚的代表作。2.在本课中,蔡校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麦哲伦和拉普拉普的不同评价,一块双面纪念石的正面和背面铭刻着不同的评价,其依据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自己的观点,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言。蔡校又适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新航路的开辟有那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师生在争论中达成了认识,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问题得到了整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3.在说明“地圆说”的流行的时候,蔡校生动的运用了一个关于警察抓小偷的故事,学生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更加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在第三次课堂实践探索中,我观察到蔡校又有了新的调整:1.导入本课以后,紧接着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从这幅画的介绍,自然过渡到“文艺复兴”这个课堂内容。2.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的介绍中,提问“西方人最忌讳的数字”,从为什么西方人特别忌讳数字13过渡到作品《最后的晚餐》。3.用一段来自于哥伦布的材料,来说明西方人对于黄金(财富)的狂热追求。总之,如同蔡校给我们展示的这样一个成功范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后就愿意去学、去求知、去3探索,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牢固掌握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创设生活化、人文化的教学情境。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2.采用角色体验,让学生亲近历史。历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历史的经验教训是人类付出重大代价之后体验到的,是思想的财富。“欲知大道,必先治史”.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借鉴历史,明理启智。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一些假设性问题:我是“历史人物”的开放性历史试题。通过这种角色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反思历史,明理启智的目的。3.采用新颖的导入,让学生亲近历史。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课有很大关系。经过课间十分钟重新回到课堂上的学生还处于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教师用一种什么样的导课方式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真正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至关重要。2.巧设“争议问题”,活跃课堂气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是为了追求答案的正确,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暴露,这就很难取得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效果。因为它掩盖和隐藏着潜在的教学问题,常常使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掌握不了真正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如何有效地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成为师生互动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