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学习动机第三篇学习心理学习动机的含义动机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的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第一节学习动机理论动机内部动机(内驱力)外部动机(诱因)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1889年(10岁)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1891年(12岁)自学欧式几何,产生狂热的兴趣,又自学高等数学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1902年6月(23岁)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1905年5月(26岁)完成《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1921年(32岁)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季羡林王寿彭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王寿彭印癸卯状元“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王寿彭”“从此我才有意识地开始努力学习。要追究动机,那并不堂皇。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如此而已。”动机内部动机(内驱力)外部动机(诱因)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自我价值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强化理论目标设置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正强化与负强化•最有效的强化物能一直体现其强化价值吗?强化物的强化价值受到个体因素和情境因素决定情景一:应得400,实得300情景二:应得200,实得300情景三:约会所得300情景四:与考CET4时间冲突的报酬300哪种情况下300元不是有效的强化物?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一种诱因具有动机价值。行为主义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了人的自我强化因素,具有比较大的局限性。二、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由默里(Murry,1938)提出。发明主题统觉测验麦克来兰(McClelland)对此加以研究成就动机影响学业成绩;阿特金森(Atkinson)加以修正他从成就动机中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SP)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FP)。SPFP:成功——提升成就目标失败——降低成就目标SPFP:成功——重复同样行为失败——加重失败焦虑动机(M)=预期的成功概率(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启示:给学生程序的学习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三、目标设置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戴西和赖恩核心思想:动机和目标密切相联,动机一旦被激发出来,人们倾向于采取目标导向行动去完成任务。目标三个特征:第一,具体的。第二,近期的。第三,有一定的挑战性又可以完成的。学生自选的目标对学习更具促进作用。四、归因理论归因: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确认造成该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就是寻求结果的原因。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结局原因的推断的过程叫学业成败的归因。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Heider)在其对人际知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第一次考80分以下:“这次考试的题目很难,那天我身体也很不舒服,肚子一直痛,而且老师也没有提前告诉我们要考试,再加上我这几天一直在看课外书,没有十分努力,当时天气还很热,所以我就没考好了,这不怨我啊。”连续几次考80分以下:“我一直考不好,就是因为老师讲课讲得不好,我都听不进去,而且我们老师很偏爱男生,给他们打分总是高一些,我自己也不喜欢这个科目,很枯燥无聊。”个体对失败和成功的解释都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归因理论的一个核心假设是:人们都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主要有四种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环境)维度关系因素稳定性内外在性可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和努力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趋向成就任务失败缺少努力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运气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五、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学生实际能力自我评价任务难度成就结果A10888B910109子曰:“狂者进取”大池小鱼效应小池大鱼效应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1.成功的经验。2.他人的言语说服。3.榜样示范。六、自我价值理论两个现象:“知之恐惧”“防卫机制”七、需要层次理论《西游记》八戒喜欢偷懒,沙僧只会和稀泥,白龙马沉默,唐僧经常哭哭啼啼,悟空很玩命……既然目标相同,为什么行为却不同呢?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唐僧孙悟空基本观点•(1)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后来又增加两种: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2)五种基本需要按一定顺序逐级上升。•(3)只有低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高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动力。•(4)高一级需要产生时,低级需要并不消失。同一时期内,人就有多种需要并存,但有的需要占主导地位。第二节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一、为什么学习的动力没有了?(一)“习得无助”现象[实验1]“习得无助”实验人和动物都可能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形成无助、无力的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习得无助”现象。“习得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人为什么会产生“习得无助”呢?(二)如何让孩子树立信心?1、让学生体验成功个人已有的成败经验会直接影响个体对自我能力的判断。成功经验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复的失败会形成对失败的恐惧感。什么是“成功”?进步即成功2、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鼓励之于孩子的成长如同阳光之于植物”[案例1]昂起头来真美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因此很不自信。有一天,她在饰物店发现了一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因为急于让大家看看她美丽的蝴蝶结,她飞快地跑出饰物店直奔学校而去,出门时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实验2]表扬的作用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组,各组学生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第一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其他三组在一起练习,受表扬组、受批评组和旁观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批评组总受到批评和指责,对旁观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观察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哪一组成绩最好?哪一组其次?哪一组最差?为什么?结果发现,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后三个组的成绩都优于第一组,成绩最好的是表扬组,其次是批评组,第三是旁观组。这是因为第一组未受到任何信息作用。旁观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它与受表扬组和受批评组在一起,得到了间接的反馈,不过因为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批评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上升。旁观组与单独练习的小组比,都没有得到教师的关注和直接反馈,不同之处一个是单打独斗,另一个有同伴可以观察学习,旁观同伴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益处,如果大家能够真正合作起来,讨论起来,又会是什么效果呢?[案例2]只有你能欣赏我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装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所以,请好好欣赏周围的人吧!学习阶段学生情况(事实)老师的评价妈妈的评价幼儿园多动、三分钟都坐不住多动症原来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有进步小学数学考试第40名全班50名考了第40名怀疑智力有障碍同桌排在第21名,努力会超过他初中成绩不理想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关键:首先,妈妈对孩子的评价基于孩子发展的事实。其次,妈妈对孩子提出了良好的期望。再次,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良好期望是合理的。“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在表扬你的学生的时候,应该持有以下的观念:第一、表扬不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应该是一种信念。第二、表扬应该是真诚的。第三、要表扬真正值得表扬的成就。3、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什么样的榜样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案例3]名人画像的作用有一次我到一所中学去做教师培训,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发现学校教学楼的走廊墙壁上张贴着许多世界名人画像,像诺贝尔、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等,我仔细数了一下,共有六十多张呢!在上课的时候,我就问老师们在这所学校工作多长时间了?有的老师说都在这所学校工作十多年了,也有的工作七、八年了,最短的也有五年了。这时,我让老师们拿出一张纸来,把学校张贴的名人名字写下来,不许讨论,只能自己写。结果让我很吃惊,大多数老师只能写出三、四个人名,能写对十个名字左右的极少,好多老师说自己对这些画像没有多少印象。在学校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师都对这些名人画像没有什么印象,试想仅在学校学习三年的学生呢?他们又能对这些名人有多少印象?我们悬挂这些画像是希望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但是连我们自己对此都印象模糊,能够期望学生会把他们引以为榜样吗?这种榜样能达到目的吗?我们需要用什么样的榜样来激励学生呢?[案例4]身边的榜样有一位班主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