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授课教师:常亮一、语言与文字•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2、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3、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声音稍纵即逝。•联合国规定使用的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共有6种:汉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罗斯语。•文字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已有5000年的历史。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汉字诞生以前,我们祖先记事的方法主要有:实物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经·系辞下》“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易经·系辞下注》“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周礼·质人注》小结•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与社会相伴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字伴随着交际表达的需要而产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的语言文字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但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文字、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文化是平等的。二、汉字形体的发展•1.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文字,只有少数卜人史官使用。它主要是用刀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由于龟甲兽骨坚硬,所以笔画以直折为主,很少圆转。因为用尖刀雕刻,所以线条细而均匀。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具有早期汉字的特点图画性强,写法上没有定型,大小不一,随意性大。•3.篆书篆书有大篆与小篆之分。大篆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的一种文字,又称籀文,形体特点与金文大体一致,具有笔画繁多的特点。小篆,通行于秦代,也叫“秦篆”。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小篆是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时颁行的统一字体,经过整理、简化,异体字大量减少,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4.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在秦代,隶书与小篆并行,是书隶日常抄录公文的便捷字体。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草书展示明宋璲覆岳翁札明张弼草书“论书”清蒲华草书轴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图为《兰亭集序》的唐人摹本。行书是一种实用与审美价值兼具的书体,魏晋(220-420年)时开始流行。图为最擅长写行书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小结汉字的发展起源于最初的甲骨文,经过了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直到当今的印刷字体和电脑字体。这既一部中国汉字渐变发展与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传承与演变的历史。透过对汉字演变的研究,我们看到了古人多姿多彩的汉字图形,懂得了汉字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演进历史,更用自己一颗虔诚而执著的心,感悟着古今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繁荣与兴盛。三、汉字的组字原理——六书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作「嬰兒」講,像嬰兒的頭.背.身.腳的樣子兩隻腳省作一隻腳,是因嬰兒在襁褓之中,兩隻腳相併的緣故.而手臂不省,是因嬰兒喜歡揮舞雙手,說文釋為「拳也」其實以形而言,應是人手字形像五個手指張開連著腕部的樣子作禽類的通稱字形像鳥側立之形,上像頭眼喙,中像其身下像尾巴與腳說文釋為「蓏也」就是草本植物的果實字形內像瓜實,外像藤莖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下)形符(上)聲符忠=心+中(外)形符(內)聲符口=口+甫(左)形符(右)聲符伴=人+半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祭=又+肉+示信=人+言男=田+力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文字未經統一之前,是由各地區各自逐漸發展而形成的,這些不同時空所造出來,語根相同、意義相同而形體不一樣的文字,都已在各地使用,於是就用轉注的方法來互相解釋、互相溝通,這就是轉注的來源。如:「考」和「老」、「頂」和「顛」互為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古人造字,如果已經有一個音,但還沒有造出這個字,只好借一個同音的字代替。有時是借了字來用,卻不還了。如:「來」也是假借本義是「麥」的「來」,以表示「來去」的「來」。「叔」原本是撿拾的意思,被假借成「叔父」的「叔」。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汉字数量•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生僻汉字•齉nàng意思是鼻塞而阐述不清。这个字36画。•,zhé有64画,但不常用。同“讋”。雷的古字笔画:128画小结•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之一,它不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载体,更是全国人民以及国外炎黄子孙的共同交际工具。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外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汉字的优越性,这个文字体系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新走拼音文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