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自然歌自由反专制倡人道——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欧美文学[学习提要]本节是十九世纪初期文学概述,了解浪漫主义思潮产生条件、兴起背景,掌握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简况,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引言: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不但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变时期,而且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1、古典主义已处于衰亡阶段2、浪漫主义文学辉煌发展,席卷全欧3、现实主义文学新发展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关于浪漫主义:关于“浪漫”、“浪漫主义”,还有“浪漫主义文学”,大家了解多少呢?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何为浪漫?浪漫主义建筑浪漫主义绘画浪漫人生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古已有之。但作为一种强大的文艺思潮或文艺运动,则发生在欧洲18世纪末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的浪漫主义)形成:1、社会政治背景:浪漫主义运动是法国大革命(1789)、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时期的产物。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2、哲学基础:与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包括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具有密切的联系。3、文学内部(继承与发展):浪漫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了以前文学的一些经验。(二)、内涵与特点:1、内涵: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要求自由、呼唤自然、追求超凡。从本质上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擎起希望的火炬纵使是四面困境也走向前去吧!(1)、思想特征: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大都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2、特征:(2)、艺术特征:首先,浪漫主义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是主观性、抒情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其次,浪漫文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对大自然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再次,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另外,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作家喜欢运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中西诗歌有“我”与无“我”的比较西方浪漫主义诗歌抒发自我,诗中直接用“我”、“你”,人称做主语。与倡导个性有关。中国古典诗词没有主语,与中国人的集体意识和天人合一思想有关。小我都融入到自然的大我中去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现代诗才有了主语“我”。《短歌》(海涅)我的心,你不要忧郁,把你的命运担起。冬天从我这里夺去的,新春会交还给你。有多少事物为你而存,这世界还是多么美丽!凡是你所喜爱的,我的心,你都可以去爱!《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浪漫主义文艺运动的广泛开展,浪漫派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奉行主观性;理论上也有所变化:由摹仿论(再现论,再现外在世界)——表现论(向内转,转向主体思想情感和心灵等)。3、派别: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出现较早,代表有法国的拉马丁、夏多布里昂、斯达尔夫人;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蒂克、诺瓦利斯等人。英国则有湖畔派诗人等。他们的作品多缅怀过去,逃避现实,沉溺于玄妙、神秘的世界的探索,充满着自我陶醉的个人主义倾向。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出现较晚。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人道主义,追求的仍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反对封建,反对民族压迫,要求进一步改造社会。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强烈的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但他们的作品在当时是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的,在艺术上也有较大成就和贡献。代表作家:英国的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法国的雨果、乔治·桑、大仲马等;德国有格林兄弟、歌德等;俄国有普希金、莱蒙托付夫等。二、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诗人的华滋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以华滋华斯、柯勒律治在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标志的。华滋华斯于1800年在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宣战的一篇艺术纲领。“撒旦派”:当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日益明显的时候,拜伦、雪莱登上文坛,同他们展开论争,谴责他们的粉饰现实的倾向。由于他们敢于论战,而被英国绅士们斥之为“撒旦”(恶魔),所以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还有济慈为“撒旦派”。“湖畔派”湖畔派(LakePoets)指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Coleridge(1772——1834)和骚塞Southey(1774——1843)三诗人结成的诗歌流派。湖畔派诗人早年向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站在保守的立场,反对资产阶级文明,主张恢复封建宗法制度,宣扬宗教道德观。文学上,湖畔诗人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1798年,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共同发表了《抒情歌谣集》,并写了序言。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开端,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在1798年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标志的。华兹华斯于1800年在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向古典主义宣战的一篇艺术纲领。序的主要内容是强调诗的题材源于日常生活与情感(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的语言应是日常生活语言,诗人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这篇序成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中关于想象的论述,是重表现的理论,动摇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理论传统。华兹华斯(Wordsworth)华兹华斯(1770——1850)是湖畔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他的诗风格淳朴,清新自然,被誉为自然的诗人。1、生平:父亲是律师,母亲是家庭主妇。学校校长是位诗歌爱好者。在妹妹多萝西陪同下移居塞特郡乡间。与他相识多年的玛丽赫钦逊结了婚。后期创作灵感日益枯竭,晚年却声誉日隆。2、《抒情歌谣集》:诗集里最著名的诗有:《坎伯兰的老乞丐》、《我们共七个》、《写于早春的诗句》和《丁登寺》等。3、诗作《丁登寺》(TinterAbbey)被认为是不朽之作,歌颂自然美。他开拓了以表现情感为主要特征的浪漫主义诗风。撒旦派“撒旦派”:当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日益明显的时候,拜伦、雪莱登上文坛,同他们展开论争,谴责他们的粉饰现实的倾向。由于他们敢于论战,而被英国绅士们斥之为“撒旦”(恶魔),所以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还有济慈为“撒旦派”。恶魔派的代表是拜伦和雪莱。由于拜伦对湖畔派诗人的保守立场作过批评,称“桂冠诗人”骚塞是叛徒。为此骚塞称拜伦、雪莱是“恶魔派”。这个称号在英国文学史上被沿用,它象征积极反现实的斗争。恶魔派和湖畔派不同,他们坚持民主自由理想,始终同情法国大革命,反对专制暴政,支持受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他们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和教育意义,写出充满革命激情的诗篇,完成了由湖畔派开始的诗歌改革,丰富了诗歌的形式和韵律。雪莱雪莱(Shelley1792——1822)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拜伦齐名。一生抨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对人类任何形式的压迫进行斗争,同情弱小者。1816年5月,他在日内瓦和拜伦初识,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拜伦爱他的纯洁无邪,他爱拜伦的诗才豪放。1822年在海上遇风暴溺死,年仅二十九年。与拜伦的阴沉情绪相反,雪莱的诗歌洋溢着乐观主义气氛,对未来充满信心。恩格斯称其为“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认为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作品:理论著作:《诗辩》(1821)抒情短诗:《西风颂》(1819)、《致云雀》(1820)、《云》(1820)等。想象力丰富、音韵和谐、比喻美妙、哲理深刻是其特色。长诗:《麦布女王》(1813)、《伊斯兰的起义》(1818)、《自由颂》(1820)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希腊》(1821)等。《致云雀》(一节):“你从大地一跃而起,往上飞翔又飞翔,犹如一团火,在蓝天平展着你的翅膀,你不歇地边唱边飞,边飞边唱。”《西风颂》“就把我的话语,像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撒!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呵,春天怎能遥远?”“Owind,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遥远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片段)恶毒的心肠总是以怨报德,/他现在这一切全亏了我,可是他却把我锁在这里,日日夜夜,/岁岁年年,一任月夜的飞霜鼓着晶莹的翅膀缠着我的头发,/或者让烈日划破我枯焦的皮肉,而我喜爱的人类却被他那些/奉命唯谨的大臣任意蹂躏。恶人得不到好报,这本来公平,/他得到世界或者失掉了朋友都只会产生仇恨、危惧和羞怒,/全没有一丝感激。他惩罚我只是为了遮盖自己的罪行。/对这种人好,将使我更加恨自己,我的复仇意志才朦胧睡去,/又被一股怨毒之气唤醒了你知道要我屈服是不可能的。/所谓屈服无异于供出了那个永远结束人类奴役的消息,/那就象用头发系在他王座上的当头欲坠的钢刀——他接受不了,/我也不会说。屈服我决计不来。济慈济慈(Keats1795——1821)浪漫主义诗人,和拜伦、雪莱齐名。他的创作期只有5年,却写出了很多传世之作,如《夜莺颂》(OdetoaNightingale)、《秋颂》(OdetoAutumn)、《希腊古瓮颂》(OdeonaGrecianUrn)。他的抒情诗,叙事诗的基本思想是对永恒之美、大自然和古代希腊的歌颂。他说,“对一位大诗人来说,美感是压倒其他一切的考虑的,或进一步说,取消一切的考虑”。纯美说:济慈的“纯美说”预示了19世纪后期的“为艺术而艺术”和唯美主义。唯美派诗人王尔德和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三、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在法国,Romantic一词是通过法国“浪漫之母”斯达尔夫人的《论德国》(1812)一书,流传到法国的。第一个自称为“浪漫的”作家是司汤达。他在1818年说,“我是一个热狂的浪漫主义者,这就是说,我拥护莎士比亚,反对拉辛,拥护拜伦爵士,反对布瓦罗。”司汤达用“浪漫的”一词,来攻击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20年代,“浪漫的”在法国通用,到了1830年,雨果《欧那尼》的上演,使“浪漫的”和“古典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论争中,司汤达的杰作使双方都不满意,浪漫派认为它拘谨有余,古典派认为它典雅不足。实际上它是现实主义作品。法国浪漫主义由于阶级地位、思想和美学见解的不同,也同时出现了消极与积极两个派别。前者的代表有拉马丁、夏多布里昂(《勒内》)、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等;后者有雨果、乔治·桑、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大仲马等。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后者具有民主倾向。夏多布里昂的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阿达拉》、《勒内》;斯塔尔夫人的文艺批评专著《论文学》、《德意志论》是法国浪漫主义最早的理论著作;缪塞在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塑造了一个“世纪病”形象沃达夫。乔治·桑乔治·桑(1802—1876),法国文坛独立不羁的女作家。她的创作经历了从妇女问题小说到社会问题小说再到田园小说的发展。乔治·桑和肖邦乔治·桑代表作有《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磨沼》等。大仲马“没有人遍读大仲马的作品,但是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读过大仲马的巨著。”《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令众多读者为之疯狂。四、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德国是浪漫主义文学诞生地。18世纪60年代,Romantic一词传入德国(德语称Romantisch),把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归到“浪漫的”行列中,因为他们的创作没有根据“古典的”传统。歌德主张诗要从客观出发,席勒主张用主观方式写作:在《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