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综述摘要:丹参是一种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的常用中药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总结,本文从丹参的品种考证、种类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展望等方面对有关丹参的研究进行综述。关键词:来源资源状况有效成分药效作用中成药制剂丹参是著名的活血化瘀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的作用十分显著。1997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第一个向美国FDA以治疗药身份申报的品种,意味着丹参将成为首例用国际标准进行评价的传统中药。此后丹参的研究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热潮。本文就丹参各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1、丹参道地性、资源状况、产地迁移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1],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但历代本草对其道地产区叙述多有不同。按郭宝林考证,《名医别录》述:“生桐柏山谷及太山”(今河南和湖北交界及山东泰山一带);《图经本草》:“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皆有之”(今山西、湖北,河东州郡应归为山西而非陕西);《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随州”(今湖北随州);《药物出产辨》:“产四川龙安府为佳”(今四川平武)。现代研究表明:丹参在我国分布甚广,南起江西、湖南,北达辽宁,西至四川,广布于海拔120-1300m的山地丘陵。丹参野生、家种兼有,野生品有效成分高于栽培品,但栽培丹参的种植面积和规模较大,生长条件稳定,产量大,已经成为目前丹参商品的主流。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山东、四川、河南、河北、陕西、安徽等省。丹参的化学成分在地理空间上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表明在较大尺度上,气候、大的土壤类型等生态因子对丹参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不明显。丹参化学成分在同一个省内的变异可能会大于空间距离更远的不同的省之间,提示遗传背景及小尺度上的生态因子,如区域土壤、小气候及人为影响等,对丹参中化学成分的积累有重要影响。以中江丹参为例:四川中江丹参大面积人工栽种历史约300年,中江丹参作为我国丹参的主源优质道地药材,以其根粗壮、色泽朱红、药味浓郁、药效高而弛名海内外。在《中国道地药材》中,被列为川产道地药材,是四川省主要中药材品种之一,在四川道地药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地丹参种植面积大,栽培技术成熟。由此可见,遗传背景的一致性以及最终带来的质量的均一性,可以被视为中江丹参被视为道地药材的原因和特征(即道地性),而丹参道地性的形成与当地的加工种植历史、栽培技术及栽培过程中的品种选育有密切相关。资料表明中江丹参现实面对情况如下:第一、丹参种植多是散户种植,种植规模化程度较低,企业、专合组织参与度不高,丹参产业化程度较低。第二、因为丹参种植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而且年龄偏大,从农户种植行为分析发现,丹参规范化种植程度也偏低,农户对丹参规范化种植的认知度较低。第三、由于政府产业引导力度不足,丹参种植较低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制约了丹参种植规范化的发展。由以上现象提出建议:首先开展技能培训,留住青壮年劳动力,并且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丹参种植规模化水平,同时加强丹参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培训和技术指导力度,最后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抓起。2.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2大类。其中脂溶性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水溶性有效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学者[3]首次发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是天然抗氧剂。随后几十年,有连续发现了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异丹参酮、丹参新酮、丹参新酮Ⅱ、去甲丹参酮、羟基丹参酮等[4]脂溶性有效成分。母继林,和顺琴等[5]采用匀浆法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材丹参中的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Ⅱ的方法,使4种丹参酮在5分钟内可达到完全分离,大大缩短了分离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首先研究了丹参素的结构,并证明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是以丹参素为基本结构的酚酸类化合物,多数命名为丹酚酸[6],包括丹参素、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紫草酸、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迷迭香酸等。曾令杰,林文雄等[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药材的水溶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丹参的各种水溶性的活性成分的含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3.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3.1改善微循环作用丹参可以使微循环血流显著加快,扩张微动脉,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使血液流态得到改善,其中丹参素的作用最为显著。李焰等[8]采用乙代乙酰胺复制大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并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与正常对照组和暴发性肝衰竭对照组进行肠系膜微循环比较,结果丹参组肠系膜微循环灌注得到显著改善。3.2改善血液流变学丹参可以降低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减慢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丹参可使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风等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对血瘀证患者血液的“粘、聚、滞”倾向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丹参可使血粘度增高的心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全血粘度、高切变率、低切变率明显降低,有利于心肌组织获取氧供[9]。3.3保护心肌的作用丹参素具有缩小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梗死程度、减少心肌酶的释放和缩短病程的作用,同时对心、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胡爱萍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处理可明显减弱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收缩和细胞内钙参数的作用,减少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提示丹参可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和损伤。3.4抗血栓作用丹参酚酸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丹参多酚酸盐通过降低TXB2和P-选择素水平,发挥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机体纤溶能力,有助于维持血运和预防血栓形成;丹参素可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促进纤维蛋白分解,降低血液黏度;丹酚酸B可抑制凝血系统的激活,抑制血小板与暴露内皮下胶原黏附;隐丹参酮可抑制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的黏附[11]。3.5其他丹参还具有抗心脑缺血,抗肝纤维化、抗肿瘤、降血脂和康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12]。4.丹参中成药制剂4.1水溶性有效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这类制剂的主药丹参多采用水煎法或水提醇沉法制备,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主要品种有丹参注射液、口服液、冲剂、气雾剂、粉针剂、煎剂、透皮吸收剂、多相脂质体;如:丹参素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归注射液、丹参黄芪注射液、丹芪口服液、丹芪益心贴、复方丹参膏、复方丹参糖浆等。4.2脂溶性有效成分入药的丹参制剂这类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治疗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如痤疮、扁桃体炎、骨髓炎、蜂窝组织炎、烧伤等,主药品种有丹参酮片、丹参酮胶囊、丹参酮油膏等。另一类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药品种有丹参舒心胶囊、丹参舒心片、丹参酮Ⅱ2A磺酸钠注射液、精制冠心片等。5.提取方法随着丹参药理作用机制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丹参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大量用于制药工业,将对丹参药材的需求不断增加。除现代制药工厂常用的提取方法外,随着微波萃取、生物酶、半仿生提取、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大孔树脂吸附、超滤、分子蒸馏、高速逆流色谱等新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中的推广应用,高纯度有效成分的获取将成为可能。因此,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