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求士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西汉时刘向整理编订,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它又是一部优秀散文集,文笔恣肆,语言流畅,论事透辟,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故事背景燕昭王的父亲燕王哙,听信苏代之言,想学尧帝让位给舜帝而不给自己的儿子,引起了大祸,他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子之为人残忍,反而要除掉燕王的儿子和亲信,结果燕国大乱,齐宣王趁机侵略燕国,攻克燕国国都,杀死了哙及子之,在这种情况下,公子职依靠赵国自立为王,重新聚集兵力收复燕国,自己做了燕国国君。齐军因不得民心,而且一下子无法管理大片燕国土地,只好退回齐国,但燕国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在战国七雄中变成了最弱小的国家,燕昭王痛恨齐国,发誓要报家仇,雪国恨。他一心要访求贤士,便问计于老师郭隗。原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①。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②。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③,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④。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⑤。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⑥。人趋己趋⑦,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⑨。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①卑身:降低自己的身份;厚币:(用)贵重的礼物;欲将:打算。②与共国:与(之)共同治理国家。③帝者与师处:成就帝业的人跟老师相处,意思是帝者能礼贤下士,以贤人为师。④亡国与役处:亡国之君嫉贤妒能,他们所信任的人只不过是一些惟命是从的仆役小人。⑤诎指:即屈旨,能抑制甚至放弃自己的旨意;面北:面向北,古人尊师,师位坐北面南,弟子面北;百己者:超过自己百倍的人。⑥趋:快步走,一种礼节;问:慰问,指对人和善;能谦恭友善,礼贤下士,那么,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来帮助自己。⑦人趋己趋:人家讲礼节自己跟着讲礼节。⑧恣睢:叠韵连绵词,放纵暴戾;奋击:奋力击人;跔籍:脚蹈地跳跃的样子,形容态度粗暴;叱咄:大声呵斥、指责;徒隶之人:罪犯奴隶,这里指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的人。⑨服道:服事有道者;致士:招纳贤士。原文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①?”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②:‘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③?’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⑤?”①谁朝:朝见谁。②涓人:宫中洒扫清洁的人,也泛指国君亲近的人。③安事:何用,哪里用得着。捐:捐弃,这里是浪费的意思。④市:买今:表示事情即将发生,可译为“很快”。⑤见事:被事奉;远千里:以千里为远,形容词的意动。难道会因路程遥远而不来吗?原文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①。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②。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③。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⑤,唯独莒、即墨。①师:作为老师。②凑:聚集。③乐佚:愉快安逸;轻战:轻视战争,即不怕战争。④北:指败北之敌,此指齐之败军。⑤齐城之不下者:下:攻下。全文翻译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昭王说:“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借鉴意义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对我们应当怎样寻求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推进改革开放,振兴中华,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要振兴国家就必须任用贤人,要任用贤人就必须尊重贤人、礼贤下士。文言现象一、字嘿=默,冯→憑,反→返,籍—藉,句——跔。二、虚词1、欲将以报雠:用,(介词后省略宾语)2、然得贤士与共国:和(介词后省略宾语)3、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怎么(疑问代词)4、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且”尚且。“况”,何况。三、实词1、以雪先王之耻:洗刷。2、诎指而事之:“诎”,弯曲、屈服。“指”,意思、想法,此义,后多写为“旨”。“事”,侍奉。3、天下闻王朝其贤臣:拜见。4、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事”,侍奉。此处指“与…打交道”。“捐”,失去,丢弃。5、士卒乐佚轻战:轻视,不害怕。6、燕兵独追北:打败仗的军队。文言现象四、活用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形→使动,使…低下。2、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都是名→动,成就帝业,成就王业,成就霸业。3、岂远千里哉:形→意动,以…为远。4、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名→动,作为老师。五、句1、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3、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文言现象六、常用字:1、因,象形字本义:席垫。是“茵”的本字。常用义:凭借、依靠(动),如本课“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沿袭、因袭;由于、因为(介);原因、缘由(名);于是、就(连)。2、期本义:限定的时间,即期限。引申义:A限度;约会;期望;B一周(年、月),如本课“不能期年”。3、北,象形字,象两个人背对着背本义:背离。常用义:背弃、背叛;败北、逃跑,如“未尝败北”—败逃的军队,如本课“燕兵独追北”;方位名词,北方。4、致:常见义:送到、送给、献出。引申义:传达、禀告;使至、导致、取得;招引、引来,如本课“此古道致士之法也。”;归还、交出。文言现象5、宫本义:住宅、房屋,如本课“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引申义:秦汉以来专指帝王所住的房屋、宫殿;宗庙、佛寺、道观等庄严宏伟的建筑。古代还指音乐中的“五声”之一、五刑之一。6、室古义:房屋内部,后部中央叫室。引申义:房屋、居处的统称;人家、住户;家人;也表示家族;坟墓;装刀剑的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