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梦【俄】屠格涅夫关于作者•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母亲独断专横。屠格涅夫从小目睹他家农奴的非人待遇,对农奴制产生厌恶。年轻时赴德国读哲学,受到卢梭等启蒙思想的影响。回到俄国后,反农奴制的态度更为坚决。早在大学时代他就曾尝试写诗。特写集《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使他获得作家的声誉。•同期他还写了一些剧本。以后他把目光转向观察新的社会典型,创作出刻画“新人”形象的两部长篇《前夜》(1860)和《父与子》(1862),1867年发表长篇小说《烟》。•屠格涅夫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简洁严密,擅长自然风景描写,常用隐蔽手法描写人物心理。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回味。主要作品•小说集《猎人笔记》(1847~1851)•长篇小说《罗亭》(1856)《阿霞》(1858)•《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年)•中短篇小说《初恋》(1860)《春潮》(1872)•《普宁和巴布林》(1874)•剧本《贵族长的早餐》(1846)•《一著不慎,满盘皆输》(1847)•《单身汉》(1849)《村居一月》(1850)•屠格涅夫的小说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主要贡献,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屠格涅夫的思想开始表现停滞,但直到晚年仍坚持民主主义。《散文诗集》(1878—1882)是他最后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流露作家多方面的思想和感情,艺术手法也绚丽多彩。本文写于1878——1882年间。当时的俄国虽废除了农奴制,但仍是一个沙皇专制国家。为了争取民主和自由,许多革命者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中,其中更包括一群女革命家。屠格涅夫虽然也反对农奴制,却不能完全接受民主革命的纲领。但对于革命者,他却是同情的,赞扬的。当时他与俄国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1878年发生了革命女战士维拉·扎苏里奇行刺彼德堡总督事件,使他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女英雄敬仰不已。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娅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俄罗斯的姑娘”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门槛:指课文中一座大楼的“门槛”。“一座大楼”象征人类社会生活中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门槛”象征横在革命征途上种种艰难险阻。副标题(梦):是说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都不是写实,而只是通过一组象“梦”一样朦胧的意象,暗示出一种抽象的思想观念,一种复杂事物的某些本质方面。文章体裁——散文诗•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象征手法的运用•所谓象征,即借助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象征的艺术效果在于能赋予被象征事物以暗示,引导读者想象和联想,使被概括的内容显得更含蓄深广。这是一篇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一位俄罗斯姑娘站在一座大楼的高高的“门槛”前,意味要投身革命。•我看见一座大楼。•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高高的门槛前站着一位姑娘……一位俄罗斯的姑娘。大楼——伟大、壮丽的革命事业阴森的黑暗——当时俄国严酷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高高的门槛——革命征途上的艰难险阻姑娘——勇于献身的革命者•一座大楼:象征着人类社会生活中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作者心目中的革命事业是阴毒可怕的,这是因为作者具有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和倾向,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知识分子,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他不可能真正参加到民主主义革命的行列中来,他同情革命,敬仰烈士,但又不很了解革命事业,甚至对暴力革命感到惧怕,因此他才把革命事业写得如此。体现了作者对革命事业的认识存在着很多不理解以至误解的地方。•高高的门槛:象征横在革命征途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一位俄罗斯姑娘:象征为反对沙皇专制而英勇献身的一代俄罗斯革命者,他们具有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勇于献身的精神。•第二部分(3段—倒数第三行):写门槛里的声音与门槛外的姑娘的回答,表现了革命者的献身精神。•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楼里传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啊,你要跨进这道门槛来,想做什么?你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你?”•“我知道。”姑娘这样回答。声音——对投身于革命事业的革命者的考验•“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于死亡?”•“我知道。”•“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我知道。……我准备好了。我要忍受一切的痛苦,一切的打击。”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先驱者因思想超前,因而不被理解,甚至被误解,这样就会“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表示女革命者的考虑的过程,在决定的过程中也有犹豫,使人物更加真实•“这些痛苦,这些打击,不仅来自你的敌人,而且来自你的的亲戚,你的朋友?”“是……就是从他们那里来的,我也要忍受。”“好。你准备牺牲吗?”“是。”“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灭亡——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尊敬地怀念你……”“我不要人感激,不要人怜悯。我也不需要名声。”无名的牺牲——牺牲而无名,这是最朴实、最高贵、最伟大的牺牲,展现了革命者崇高无私的精神境界。•“你还准备犯罪?”姑娘埋下了的头……“我也准备去犯罪。”•声音停了一会儿。过后又问下去。“你知道吗,”那声音最后说,“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年轻的生命?”“这我也知道。然而我还是要进来。”犯罪——指触犯维护沙俄封建统治的“法律”。•缓慢的、喑哑的声音:象征革命事业对有志献身于它的人们提出的考验。•门内人一连问了八个问题,姑娘一一作肯定地回答:层层深入、步步展开,大体可归纳为五个层次。•第一要不怕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第二要不怕跟人们疏远隔绝,完全的孤独。•第三点要准备牺牲——无名的牺牲。•第四点要准备“犯罪”。•这些都是革命工作本身能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是对革命者最起码的考验。这也是从事革命工作必然带来的痛苦,而且是比肉体上的痛苦更难忍受的精神的痛苦,是干革命的必要准备。无名牺牲,死时无人知道,死后无人纪念,精神上能做到这一点,才具备了真正的自我牺牲精神。•“犯罪”指触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阶级的法律,对统治阶级来说,革命本身就是犯法、犯罪;真正革命谈不上犯罪,恰恰是对真正犯罪采取的一种革命行动,干革命很可能会被当作犯罪的罪犯制裁,甚至死后一直被视为社会的罪人,对个人来说,这当然是极大的冤枉,但作为一个真正革命者;不仅要勇于牺牲,而且要承受得起这种冤枉。•姑娘的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准备好了忍受一切痛苦打击;我不要感激、怜悯、名声;我也准备犯罪。第五,要不怕受骗。•诗中提出改变“信仰、受骗、浪费生命”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的革命并不坚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民主革命并不能令人坚信。但对真正的革命者来说,并不存在“后悔”和改变信仰的问题。•姑娘的回答:这我也知道,然而我还是要进来,不怕走弯路,准备前赴后继,革命到底的意思。•姑娘以上的肯定回答执着、坚定、无畏、充分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崇高革命精神。•第三部分(倒数第三行之后):写姑娘勇敢经受考验,跨进了革命的门槛,反映勇于献身精神。跨进门槛:象征姑娘已投身革命事业。傻瓜:这骂声,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志士的不理解和污蔑。一个圣洁的女人:象征着革命阵营及拥护革命的人对革命者的赞颂。•“进来吧!”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傻瓜、一位圣人——那个远远地躲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赞语“一个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个社会和历史对这些英勇无私的革命志士唱出了歌颂的最强音。全文结构•第一层开首两行诗句,介绍大楼,门槛和一个姑娘。•第二层人物间的问答,写姑娘对跨进门槛要面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的回答。•第三层最后三行诗句,写姑娘跨进门槛后,两种人的不同反应。问话的声音高楼门槛俄罗斯姑娘革命与不革命的界限革命家革命事业对有志者的考验革命事业三组相对意向•大楼和门槛:革命事业与革命阻碍•姑娘和门内的声音:革命者与对革命者的考验•圣人和“傻瓜”:赞美革命者的人民群众和否定革命者的市侩主义者•作者通过一组象征形象,反映了当时俄国革命的基本情况,歌颂了俄罗斯革命者勇于斗争,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揭露了黑暗社会对革命者的迫害,表示了对污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的斥责和憎恶。1、丰富的象征意蕴。这篇散文的基本表现方法是象征。象征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本体。而在于它的丰富的象征意蕴,本文的象征意蕴是多方面的。一座大楼:象征革命事业。门槛:象征横在革命者面前,需要人们去勇敢跨越的艰难险阻。门内声音:象征革命事业对有志投向它的人们所提出的种种考验。一位姑娘:象征俄罗斯一代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者。傻瓜:咒骂,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污蔑。一个圣人:赞叹,象征革命阵营及拥护革命的人对革命者的赞赏。如果不看本文的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界限,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放弃,都需要人们做出选择,跨过一道“槛”,而姑娘的可贵之处也就可以宽泛地理解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坚定不移。•2、精炼的对话形式。•本文几乎全是对话。•作用: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用对话展现革命事业对革命者的种种考验,推动故事的发展,将这一切和谐地融合在一组连贯的对话之中,表现出作者整体构思的艺术匠心。•对话特点:1、简短有力。2精炼含蓄。•在对话过程中偶尔穿插一两个动作或声音描写:“姑娘埋下了头”…“声音停了一会…”不用多说一句话,就把对话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含蓄而又恰到好处地暗示出来,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文中姑娘答话过程中有几处省略号,这说明了什么?革命者不是神,她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对亲人朋友的牵挂,对前途的忧虑,对自己的生死抉择的迟疑。这样的革命者才是有血有肉、具体真实的,而不是类型化的、毫无生命力的形象。问话的声音高楼门槛俄罗斯姑娘作业说明下列意象的象征意蕴,概括全文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