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商业银行创新业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商业银行创新业务•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概述•电子银行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并购业务•财富管理第一节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概述•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原因•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一、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原因•规避金融风险•规避管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二、金融业务创新的主要内容1金融工具创新2金融技术创新3服务方式创新1金融市场创新•规避管制的创新:如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NOW)账户、自动转账服务(ATS)、回购协议、大额可转让存款单(CD)•转移风险的创新:如浮动利率债券、各种金融期货、期权、利率互换•增加信用的创新:如信用额度、票据发行便利、平行贷款•增加灵活和流动性的创新:如附有认股权债券、垃圾债券、资产证券化•降低融资成本的创新:如租赁、欧洲货币、项目融资、贷款承诺金融工具创新第二节电子银行业务•电子银行及其特点•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电子银行的发展模式•电子银行的主要业务•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电子银行。电子银行是指通过网络和电子终端为客户提供自助金融服务的虚拟银行。电子银行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为客户提供查询、转帐、理财和支付结算等服务。一、电子银行及其特点提倡客户自助需要复合型人才边际成本很低科技含量高客户服务全天候业务综合、全面、多样化电子银行的特点实体银行与虚拟银行1.“一对多”与“一对一”5.金字塔结构与管形结构4.区域银行与国际银行3.人工银行与智能银行2.电子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差异电子银行组织框架网络银行主页因特网银行卡/信用卡客户平面MASTER卡终端VISA卡终端其他银行卡终端最终用户电子银行的业务组织形式传统银行的业务组织形式管理层存款经纪客户支付清算贷款投资理财管理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客户组A---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客户群A)客户组B---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客户群B)客户组D---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客户群D)客户组C---存款、贷款、支付、投资等--(客户群C)二、电子银行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的后台电子化。20世纪70年代的前台电子化。20世纪80年代的网络化。ATM、POS及电话银行、企业银行等得以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网上银行。传统银行业务基本都可以通过网络方式提供,彻底打破银行业务发展的时空限制。1.传统银行电子化模式银行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手段,设立一个独立的事业部门或控股公司建立银行站点,提供在线服务。具体通过两种方式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一是收购已有的电子银行业务;二是开立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是指依赖高科技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银行。这类银行没有分支机构,不通过柜台来提供金融服务。纯网络银行起源于1995年开业的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纯网络银行也可称为”只有一个站点的银行”或”虚拟银行”,这类银行一般只有一个办公地址,既无分支机构,也没营业网点,几乎所有业务都通过网上进行。2.纯电子银行发展模式三、电子银行的发展模式四、电子银行的主要业务家庭银行网络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基本路径是:自助终端---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五、电子银行的发展趋势•水泥加鼠标的发展模式将成为主要模式•电子银行将成为客户办理银行交易的主渠道第三节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内涵•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解读美国次贷危机一、资产证券化的涵义资产证券化是一项以提高资产流动性和融资为目的的金融创新。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与收益,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最终以其为资产标的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技术和过程。一级证券化:融资证券化,如disintermediation二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的好处是将资产未来现金流现值化,而使银行立刻有一笔现金可资运用。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性融资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以资产信用为支持的融资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美国的储贷机构(SavingsandLoans,S&L)面临空前的危机,幸亏美国政府及时掌握情势,设立重整信托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RTC),以各种手段清理坏帐及问题金融机构,终于化险为夷。RTC1992-NIA证券化工作流程1.组合贷款2.组织团队3.财务架构4.承销发行信用加强信用评级二、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风险隔离资产重组预期现金流信用增级1.Title2.Title3.Title4.Title•风险隔离原理——出发点–主要是以资产转让或者“真实销售”的信托方式体现•资产重组原理——重要内容–资产的所有者或支配者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重新配置与组合,构建资产池,从而实现发行证券的目标•未来预期现金流分析——核心原理–可预期的现金流失资产证券化的先决条件。•信用增级原理——重要特点–在证券化过程中,通过各种信用增级方式来保证和提高整个证券资产的信用级别,从而达到吸引更多投资者并降低发行成本的目的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适于证券化的理想资产的特征是:可理解的信用特征;可预测的现金流量;平均偿还期至少为一年;拖欠率和违约率低;完全分期摊还;多样化的借款者;清算值高。•宜于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的最关键条件是:该资产能够带来可预测的相对稳定的现金流。我国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是选择了优良资产作为对象。优良资产是指资产按照协议使用,已经及时实现了到期的权益,并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保证未来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没有其它可能影响资产信用的情况出现。优良资产本身意味着较高的信用和可预见的现金流。可证券化资产要求确定资产证券化的目标,组成资产池。组建证券特别载体(SPV)。SPV必须是一个不能破产的实体,具有一下两个方面的特征:(1)本身的不易破产性。(2)与发行人之间的证券化资产买卖行为必须是“真实销售”。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进行信用评级,安排证券销售。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ABS进入二级市场。积累现金流,对资产池实施投资管理。到期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对剩余现金进行最终分配。三、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表外模式特殊目的公司模式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指发起人在拟证券化资产上设定SPT,借助信托财产独立性原理隔离资产风险,并运用证券载体形式发售信托产品。指发起人将拟证券化的资产转让给具有空壳性的SPC,由其以这些资产为担保发行ABS。表内模式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类型四、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实践1、改善银行信贷期限结构,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2、转变盈利模式,转移分散抵押贷款风险3、提高资本充足率4、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金融系统效率。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原因证券化基础资产发起人已发行项目发行规模(亿元)评级机构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国开行05开元1A1、1A2、1B06开元1A1、1A2、1B08开元1A1、1A2、1B29.24、10.03、2.5142.97、10.03、4.305、27.03、3.43中诚信中诚信联合资信工行07工元1A1、1A2、1B21、12、4.95联合资信08工元1A1、1B66.5、9.1联合资信兴业银行07兴元1A1、1A2、1B25、18、5.7联合资信浦发银行07浦元1A、1B、1C36.38、3.42、2.5中诚信国际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建行05建元1A、1B、1C07建元1A、1B27、2.04、5.2835.82、3.56北京穆迪、中诚信联合资信汽车抵押贷款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08通元1A、1B16.66、2.35大公国际不良资产信达资产管理公司06信元1A30中诚信国际东方资产管理公司06东元1A7大公国际近年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类别及实施情况组织形式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在信贷机构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进行结构性重组,并以此为抵押发行可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债券的过程。•住房抵押贷款(MBS)——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随着消费信贷的发展,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规模急剧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凸现,发行MBS将解决这一问题–可使房地产市场获取增量资金,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活跃金融市场。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年第一季度年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亿元)亿元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增长情况表建元住房抵押贷款信托支持证券的具体操作流程•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五、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示意图美国次贷危机传导示意图•资产证券化并非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作为商业银行最具意义的创新,资产证券化本身有利于分散银行系统的风险•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金融机构降低信贷标准,对不具备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不严•由于资本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巨额国际资本投资于实际信用等级不高的次债,导致金融风险蔓延•次贷危机折射出美国金融监管存在漏洞,也对全球谋求金融监管协作提出了要求•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当前国际金融秩序存在的问题,对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提出了置疑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思考第四节银行并购业务•国际银行业并购的进程与特点•银行并购的原因与影响•银行并购的价值评估•银行并购的管理一、国际银行业并购的进程•第一次并购浪潮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时期。并购规模小,主要是为消除过度竞争,以横向并购为主。•第二次并购浪潮始于1920年代末,止于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成为这一阶段并购浪潮的中心。并购形式以纵向并购为主,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相互渗透,形成具有强大经济金融实力的金融寡头。•第三次并购浪潮从19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主要发生在美、英、法等强国,银行持股公司大量兴起,银行业资本加速集中。•第四次并购浪潮从19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由于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兴起,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大量中小银行倒闭,一些大银行乘机进行并购活动,扩大自身实力。•第五次并购浪潮则始于1990年代并延续至今。美国无疑是此次银行并购浪潮的中心。这一时期,美国先后解除了商业银行不许跨州设立分行以及商业银行不许经营证券业的限制,以此为契机,美国银行业出现了盛况空前的银行并购浪潮。•并购以强强联合为主,形成巨型银行和大型金融集团•并购的跨度逐步走向跨国并购•银行业并购形式向混合并购转化•银行并购加速金融业的产业结构调整•银行并购的目的更趋多元化当前全球银行业并购的特点二、银行并购的原因和影响1.追求规模发展•便于满足和实现《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规定。•减少过度竞争的破坏性。2.追求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3.管理层利益驱动三、银行并购的价值评估•现金流贴现法–首先预测目标银行未来各年的现金流.然后计算出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成本,最后用资本成本作为贴现率计算出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进行累加后得出公司的价值。这种方法的使用有两大难点:目标银行未来现金流的预计及资本成本的估算。但这两个难点在发达成熟的证券市场和经济环境较稳定时期较易克服。•股票交换法–这种方法适合于用换股方式进行的并购。其关键在于确定股票的交换率。该交换率的分子、分母可以用并购双方的许多指标替代。通常的可用指标为每股净益、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等等,其中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