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细胞内液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内环境淋巴2.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3.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4.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5.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6.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7.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8.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9.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则反。10.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12.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13.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1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5.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5.在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为内负外正,处于静息状态;在受到刺激时,膜两侧变为内正外负,形成局部电流。6.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想接触。7.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兴奋就从一个神经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8.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9.中枢神经包括脑、脊髓。10.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11.S区受损伤,称为运动性失语症。12.正常人的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0.8~1.2g/L(80~120mg/mL)。1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14.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15.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16.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17.化学物质(激素、其他调节分子,如CO2)通过体液传送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18.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19.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20.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2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2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23.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24.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氨基酸衍生物)(氨基酸衍生物)(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下丘脑下丘脑垂体垂体甲状腺甲状腺胸腺胸腺肾上腺肾上腺胰岛胰岛卵巢卵巢睾丸睾丸性腺性腺::分泌促激素的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激素的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分泌促激素、生长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胸腺激素分泌胸腺激素::分泌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雌性激素分泌雌性激素::分泌雄性激素分泌雄性激素(类固醇)(类固醇)神神经经末末梢梢轴轴突突树树突突细细胞胞体体食物中的淀粉食物中的淀粉消化、吸收消化、吸收肝糖原肝糖原分解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转化血血((液中的液中的葡萄葡萄))糖糖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氧化分解氧化分解COCO22+H+H22O+O+能量能量合成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肝糖原、肌糖原转化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脂肪、某些氨基酸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浓度降低0.80.8--1.2g/L1.2g/L8080--120mg/dL120mg/dL非非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皮肤、黏膜::吞噬细胞、体液中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溶菌酶等))第二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抗体: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并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部。2.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尖端。3.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4.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5.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胚芽鞘尖端受单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传递某种““影影响响””,造成伸长,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而出现面生长快而出现向光弯曲。向光弯曲。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以后一段时间以后一段时间以后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以后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以后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AABBCCDD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不生长不生长直立生长直立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以后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以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片传递给下部。19101910年年鲍森鲍森··詹森(詹森(PP..BoysenBoysen--JensenJensen))单侧光照射单侧光照射不生长不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向光弯曲生长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实验过程实验过程19281928年年荷兰科学家温特(荷兰科学家温特(FF..WW..WentWent))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向对侧弯曲生长向对侧弯曲生长不弯曲不生长不弯曲不生长黑暗中一段时间以后黑暗中一段时间以后19141914年年拜尔(拜尔(AA..PaalPaal))胚芽鞘的弯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分布下部分分布不均造成的。不均造成的。向右侧弯曲生长向右侧弯曲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向左侧弯曲生长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合力:生长素向合力方向合力:生长素向合力方向运输运输2.2.生长素的运输:生长素的运输::从植物体: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向形态学下端运输非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受单一方向刺受单一方向刺激引起的运输激引起的运输:在成熟组织中运输:在成熟组织中运输(幼嫩组织)(幼嫩组织)(成熟组织)(成熟组织)单侧光:生长素向背光一单侧光: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侧运输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3.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4.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5.K值是375个。6.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关系。7.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8.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实物条件。9.群落掩体的两种类型是初生演替、次生演替。10.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间接因素:食物、气候、空间、传染病、天敌等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人为控制(家禽,畜牧)捕杀野生动物滥砍乱阀环境破坏影响生物生存“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敌害等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一年的λλ倍。倍。建立模型:建立模型:tt年后种群数量为:年后种群数量为:NNtt=N=N00λλtt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模型中各参数的意义:NN00为为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某种动物种群的起始数量,tt为时间,为时间,NNtt表示表示tt年后该种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的数量,λλ表示该种群数量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数量时间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4.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5.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10%~20%。6.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CO2形式存在。7.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8.碳以CO2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9.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传递,通过食物、食物网渠道进行传递。10.碳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原料的燃烧返回到无机环境。1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作为动力。1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太阳能大气中CO2光合作用生产者能量次级消费者分解者大气中的CO2呼吸能量大气中的CO2能量呼吸初级消费者能量遗体遗体残枝败叶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呼吸呼吸作用③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①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