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介绍思考题•1《漢書》内容与史学价值.•2《漢書》《史记》异同比较.《漢書》•一、作者及成书经过。•二、史料来源。•三、内容(史汉异同)•四、价值。•五、不足。•六、影响。•七、参考书。一、作者及成书经过。•班固,生於32年,死於92年,享年•61歲。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班固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班彪才华横溢,汉光武帝时曾让班彪任徐县(江苏西)县令,后来官望都长(国家藏书处馆长).•班彪善于著述,看到司马迁的《史记》从汉武帝太初元年以后空缺而没有记录,认为杨雄、刘歆等人增补的《史记》又很鄙俗,下决心增补《史记》,班彪收集以前的史籍,采访各种遗闻轶事,写出《史记后传》65篇,《史记后传》为班固写《汉书》提供了依据。一、作者及成书经过。•班固很聪明,九岁能写文章,16岁入洛陽太学读书,博览群书,诸子百家学说无不精通.王充对班彪说,这孩子将来定能写汉史,为人宽厚、谦虚、深为时人敬慕。•班固23岁,他的父亲班彪去世,当时班固正在洛阳读书,听到父亲死讯后,回家居表,并研读其父遗作《史记后传》之后,认为不详细,决定写《汉书》,一、作者及成书经过。•在东汉明帝永平5年(62年)(30岁),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自改写国史,因而班固被捕入京兆狱,班固不善言谈,缺乏口才,不会为自己辩护。班固的弟弟班超(东汉名将,曾出使西域,身居西域三十多年,威震西域)赶到洛阳,上书为班固辩白,申訴冤情,而且說明班固寫作的本意只是繼承父親所記述的漢代史事。一、作者及成书经过。•這時地方官把班固的书稿送到洛阳,接受朝廷审查,汉明帝看了书稿以后,非常欣赏班固的史学才华,令班固任兰台令史,掌握宫廷的藏书,并进行校勘工作,班固第二年被提升为校书郎,典校秘书,编写国史。一、作者及成书经过。•在蘭台,班固參加撰寫了《世祖本紀》,又自己寫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孫述等列傳、載記28篇,還寫了《兩都賦》讚美東都洛陽。漢章帝喜歡文章,班固因此受到特別的親寵。•经过20多年的努力《汉书》(62-83)21年大体写成(汉章帝刘火旦建初年间)一、作者及成书经过。•过了36年,即89年,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败北单于,班固任中护军(护军将军)兼参议,窦宪登上燕然山,班固作铭文刻石立碑,颂扬窦宪功往。一、作者及成书经过。•后来窦宪权势日重,骄横,汉和帝和宦官消灭了窦宪党羽,窦宪自杀,班固被牵连入狱,汉和帝原意只把班固革职,但洛阳令种竟因以前被班固家奴醉骂,怀恨在心,趁机以报私仇,将班固囚禁在狱鞭打,班固死于狱中,年61岁,汉和帝得知后,下诏免去种竟的官职,处死狱更。一、作者及成书经过。•班固死后《汉书》尚缺八表和《天文志》,班固的妹妹班昭(博学多才,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也是文学家,因丈夫是曹世叔,故称为曹大家),补写《汉书》八表,马续补写《天文志》。二、史料来源•1、司马迁的《史记》•司馬遷所寫《史記》,記載西漢歷史只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即公元前100年左右。從太初年間至王莽建立新朝,還有百年的歷史沒有記載。•关于汉武帝以前的史事,基本上抄自《史记》.二、史料来源•2、班彪的《史记后传》•班彪廣泛搜集西漢後半期的史料,撰寫《史記後傳》數十篇。《漢書》就是班固在他父親《後傳》的基礎上撰寫的。至於《漢書》中哪些是班彪所寫,今天已經難以盡數詳考。二、史料来源•3、班固自己在兰台搜集的史料•当时兰台藏书非常丰富,据说汉光武迁洛阳时,曾用2000多辆车装载经牒秘书.•其后宫廷藏书又大量增加,超过以前的三倍以上,班固身居兰台令史,遍观东汉以前的典籍,为写《汉书》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史料来源•4、班昭和马续增补的材料。•班昭,汉和帝时宫廷女师,汉和帝命皇后和妃嫔拜班昭为师,学习儒家经典、天文,算术,人称曹大家gu(其夫姓曹),现留东征赋8篇.•马续是東漢著名學者馬融的哥哥。“博观群籍,善,九章算术”.•他们所增补的材料,当然可观。最後由班昭校閱定稿。至此,《漢書》才全書完成。三、内容(史汉异同)••《汉书》记述了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4年(23年)共230年的历史,计有120卷。三、内容(史汉异同)全書分為紀、表、志、傳四個部分,計有紀12篇,表8篇,志10篇,傳70篇,共100篇,分為120卷。•《汉书》纪有12:高帝,惠帝,高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三、内容(史汉异同)•“紀”的部分:•《史記》本紀12篇:有的五帝一紀,有的一個朝代一紀,有的一帝一紀。•《漢書》本紀12篇:確立了一帝一紀的體例模式。三、内容(史汉异同)•8表:•“表”的部分:《漢書》比《史記》增立了:•《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百官公卿表:兼有“百官表”和“公卿大臣年表”的作用,叙述秦——王莽新朝地方官员,设置,俸禄,名称的更改和权限的变动,以表格形式列出汉至汉之中央政权各部门每个长官任职年代的起讫。•分為“序”、“表”兩部分。它的“序”成為後世紀傳體史書“職官志”的源頭,•它的“表”也為後世史書仿效而製作了“宰輔表”、“職官表”等。三、内容(史汉异同)•古今人表:只记古人,不记汉代人,表中把古人分为九等,依人的品德而定,品德高列为上等,地位不管,对汉列刘氏有顾忌,故不列汉代人。三、内容(史汉异同)•10志:•律历志•礼乐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记法律制度沿革和具体的法令规定。《刑法志》記載自上古到西漢末年的刑法變化,是一篇上古到西漢末年的刑法簡史。•食货志:周——王莽时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农业生产,土地制度,货币制度,从上古三、内容(史汉异同)•记到王莽时期,上卷记食,下卷记货。•郊祀志:•天文志:•五行志:三、内容(史汉异同)•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著作,先秦—汉;•《地理志》記載漢代郡國行政區劃的變化,以及各地戶口、物產、風俗民情、經濟發展等情況,對山脈的分佈、河流的發源及流向、礦產資源等也都有記載,它成為後世編修全國總志的雛形。三、内容(史汉异同)•沟洫志:战国秦汉水利建设,贾让的治河三策.•艺文志:目录学的开端,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三、内容(史汉异同)•《藝文志》記載自先秦到西漢學術發展的源流情況,分類著錄存世的圖書典籍,是中國現存最早一綜合圖書分類目錄,對了解和研究古代學術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三、内容(史汉异同)•“傳”:•《漢書》取消了“世家”,將其內容併入“列傳”。。三、内容(史汉异同)《汉书》在体例上仿照《史记》并有所创造,将世家并入列传。•为何取消世家?•春秋、战国时期有各个诸侯国,汉代文帝、景帝以前有诸侯王,所以司马迁为他们立世家,表示诸侯的地位仅次于天子,居于一般人之上,可以世代传家。三、内容(史汉异同)•到了汉武帝以后,所谓诸侯只存虚名,实际上跟地方郡国地位差不多.•春秋战国时期的分立政权和汉朝初年开国成家,世代相嬗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所以班固取消了世家,只留下本纪、列传、志表,是符合时势变化的恰当做法,反映了统一国家权力战胜了的割据势力这一新的时代特点,所以后来一直被修史者所沿用不改。四、价值•1、完成了纪传体的正统化和规范化。•《史記》是紀傳體通史,《漢書》紀傳體斷代史。對《史記》創立的紀傳體的各種體例,《漢書》在沿襲中又有改革創新。•《汉书》改通史为断代史,班固认为司马迁将西汉编于百王之末,则于秦、汉之列,贬低了西汉的历史地位,重新编写汉史为断代史,进一步确立了本纪的正统地位,从正统论出发,规定只有正统帝王才能列入本纪中,将项羽及王莽放入列传,把毫无业绩的惠帝放入本纪之中。•取消世家,把有关人物归入列传。•按时间顺序编排传,先专传,后类传,民族传。最后王莽传,体现了正统精神,显示华夷有别,历代相沿,为定例。四、价值•“志”,《史記》稱“書”,《漢書》稱“志”。《漢書》改书为志,在《史记》八书基础上扩大为十10志:志,首创刑法、地理、艺文、五行志四志。•有人说《汉书》的主要贡献是十志,是有道理的。汉书成为正统史学确立的正式标志。四、价值班固首創紀傳體斷代史,並將《史記》的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種體例改革調整為紀、表、志、傳四體,成為紀傳體例史書體的基本格局。四、价值•2、颂扬大一统,宣扬了汉大一统政权的恢宏业绩。•3、注重民生的经济规点,重视土地问题,重视民生问题。•4、提倡爱国精神,表扬了苏武的爱国精神,5、揭露官吏的丑行。•朱买臣,吴人,家穷,好读书,常到山上一边砍柴,挑柴与妻子一道,一边挑一边诵书,妻子说你不要读,四、价值•跟你无饭吃,这么苦,朱买臣不听照样念,说:”我现在四十多岁了,五十岁时定会宝贵!”•妻子不听,改嫁了,有一次在坟墓边其妻与丈夫见到朱买臣又冻又饿,给了他吃的东西.•朱买臣后来当士兵在长安通过老乡严助帮助,求见了汉武帝,被任命为会稽太守,上任时,会稽郡的上班的人酒喝醉了,朱买臣,与他们一道吃饭,其中有一人看到朱买臣穿着破衣服,露出会稽太守印章的丝带,很多人不信,后来证实是朱买臣是会稽太守,四、价值•大吃一惊,纷纷准备酒食迎接太守,朱买臣召见前妻与其夫在他家花园中吃饭,前妻自杀,朱买臣后来做到九卿,后因朱买臣与张汤发生矛盾,告发张汤,张汤自杀,汉武帝杀了朱买臣《汉书·朱买臣传》。四、价值•3、文句簡潔典雅,時用駢偶,對唐宋古文運動及後世散文等文學作品的創作與發展,也都有很大影響。五、不足•1、君权神授说.•2、无人感应说:在《五行志》中宣扬天人感应,把一些不常见的自然现象与人事扯在一起加以解释。•3、强调封建制度不可逾越。•4、《白虎通》的正统理论,贯穿在《汉书》中.六、影响•《汉书》对后来影响很大,东汉时重视《汉书》,学者莫不讽诵焉.•《汉书》在三国到隋唐间成为一门学问,国君将《汉书》作为必读的历史教材.•宋代士大夫推重《汉书》,如苏轼,洪迈,黄庭坚等,•黄庭坚:“每相聚读《汉书》,久不用古人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对镜可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章学诚赞扬《汉书》,为后代修史的“不祧之宗”•班固继承了《史记》的创新精神,克服了司马迁以后100多年间学者一直局限于修修补补的旧习,突破了著六、影响•史的难题,创立了断代史,为后代修史的“不祧之宗”,在某些学科的研究《汉书》十志贡献超过了司马迁.•在文革期间班固的研究被冷落,从1950-1981年研究班固的论文只有31篇,而研究司马迁的有212篇.•史记,汉书二者的优劣,不可轻易下结论,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七、参考书•1唐颜师古《汉书》注。•班固所用语言难懂,各物制度有很多变化,唐颜师古为《汉书》作注,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2、清末王先谦《汉书》补注。•3、杨树达《汉书管窥》•4、东汉荀悦《汉纪》.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