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一课教学实录祝文霞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小猫的图片。看后你想说些什么?生:小猫太可爱了。师: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但它们也和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去感受他养猫过程中的快乐与酸辛,也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文章中领悟一些生活哲理。二、问题再现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1、师:生词朗读(1-3组同学每人一行);齐读两遍注意错音。生读:2、师:请两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生:课文讲了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有快乐也有酸辛和难过。生:文章讲了“我”三次养猫又三次失猫。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们能分别讲讲三只小猫的故事吗?生:第一只小猫是三妹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全家人都很喜欢它,但后来却病死了,三妹最难过,我心里也很酸楚。生:第二只小猫是母亲从舅舅家抱来的,黄色,更有趣更活泼,还会抓老鼠,成了一家人的宠物,但后来被陌生人抱走了,一家人既为失去小猫而怅然,又恨那夺人所爱的人。生:第三只猫是从门口捡的,很难看而且不活泼,后来被“我”误会吃了芙蓉鸟,挨打之后,死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师:同学们概括时不仅抓住了故事的核心,还讲得很生动。这只是我们对三只小猫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再结合课文,深入了解一下这三只小猫。三、知识拓展(一)默读整篇课文,分析三只小猫各自的特点..师:请你默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然后用“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这一句式说话。(要求:认真听同学的发言,不重复别人的答案,有自己的见解。)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一只可怜的猫。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一只凶恶的黑猫。......(二)朗读课文15-29自然段,重点分析第三只猫。师:同学们说的很精彩,三只小猫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第一只猫的活泼可爱,第二只猫的更活泼有趣,给作者一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它们的亡失让作者的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第三只猫却因为丑陋,因为懒惰,因为忧郁,没有人喜欢它在家里若有若无,十分可怜。但即使这样的地位也没能保持长久,一件意外的事让它的命运更加悲惨。大家说是什么事?生:芙蓉鸟事件..师:下面请同学们做一回审判员,了解一下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请同学们用一分钟默读大屏幕上的问题,听完课朗读之后回答。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的15-29自然段。师:这位同学朗读的真好,谁能评价一下她读的好在哪里?生:她读得非常有感情。生:她很注意抑扬顿挫。生:她读的很流畅。师:有没有人给她点建议?生:她读错了一个字,花白猫她读成“花白鸟”了,如果不出错,你读的就更好了。师:请同学回答屏幕上的问题。(1)案发现场情况:鸟笼周围都是血,鸟已经死了_(2)犯罪嫌疑人:__第三只猫_______________(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案发前的表现:__对着鸟笼凝望_________________案发后的表现:_嘴里仿佛在吃着什么____________(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木棒狠狠地打了它一下。__(5)真凶是谁?依据是什么?黑猫,嘴里叼着那只黄鸟__。(6)案件定性:这是一起怨案(三)研读30-34自然段,品味作者思想感情。师:可恶的真凶黑猫,畏罪潜逃了,制造这起冤案的作者心情如何呢?生:难过、自责、愧疚师:文中哪些段落写出了作者心情?生:30-34段。师:读这几段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语速?生:沉重的、缓慢的。师:请同学齐读这几个段落,然后按句式“读,我体会到。”说话。生读,分析。生:读“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一句,我体会到―――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生:读“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体会到,这件事对我的刺痛之深,和我深深的愧疚与自责。生:读“我用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我体会到作者难过的心情和深深地遗憾。生: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我体会到作者的负罪感永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灵,所以他永不养猫。......师:同学们分析的十分透彻,在这件事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生: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怨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生: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四、能力提升师:面对因自己的错误导致死亡的猫,作者应说些什么?被误杀的小猫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写几句话。可以采用句式:“作为,我想说”生:主人,我是冤枉的。那天我正在窗台上回味刚吃过的午饭,后背突然被打了一下,疼痛难忍,我回头一看,正看到你愤怒的盯着我,那一刻,我知道你肯定误解了我,但不能说话辩诉。我逃上了邻居家的屋顶,不敢回家,被打的地方也越来越疼了,我抬起头来,天边有一片晚霞,金灿灿的很耀眼,再看看我曾经住过的地方,我难过的闭上了眼睛。师:可怜的小猫真让人心疼。生:主人,你知道吗?我恨你,恨你的妄下断语,给我背上莫须有的罪名,恨你对我的冷酷无情,难道我不是生命,我没有生存的权利吗?你为什么不在调查一下呢?生:一只充满愤恨的小猫。生:主人,你错怪我了,虽然你们都讨厌我,但我也不能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来呀!你们收养了我,让我有了安定的生活,你们是我的恩人,何况这么美丽的鸟,我怎么忍心吃它们呢?我常常蹲在鸟笼旁只是喜欢听它..们唱歌啊!那有什么恶意。师:一只知恩图报的猫。生:主人,我并没有偷吃鸟,是那只可恶的黑猫偷吃的,我想捉住它,可我太笨了,让它跑了。以前我在你家门口快冻死饿死了,是你收养了我,我怎能忘恩负义回头吃你喜欢的鸟呢?师:看上去懒惰的猫,其实很勇敢。生:和前两只猫比起来,你因为忧郁、丑陋、懒惰,一家人都不喜欢你,冷落你。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判断你吃鸟的依据,因为我的偏见,我的武断冤枉了你,可惜我无法补过了,只希望你能在九泉之下安息。师:态度很诚恳。师:你带着不知死去了,带着伤痛死去了,带着怨恨死去了,而造成你悲剧的罪魁祸首便是我,对不起,是我的错误导致了你的死亡,当我知道真相之后,我是多么自责,多么懊悔,我几个晚上都夜不成眠,我并不想求得你的原谅,只能幻想你在活回来,我会以百倍的爱心来对你。师:我想小猫听了你的话会原谅你的。五、当堂检测师:偏见,私心,主观臆断,会造成很多误会,有些可以弥补,有些可能会成为终生的遗憾。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错怪过别人或被别人误解过呢?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呢?写一写,与同学们交流。生:我有一本特别喜爱的书,我很珍惜它,很少借出去,但前一段时间借给我的好朋友了,这次我向他讨回,他去说上次去我家,给我放在书桌上了,但我却很长时间没见这本书了,我很生气骂他不讲信誉,书根本没还,还不承认,真没想到他是这种人。他也怒气冲天说他明明还了,我却耍赖。我俩不说话了。回到家,我阴着脸,书没了,好朋友也没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给她说了事情的经过。妈妈大声说:“哎呀,真是对不起,我把这事给忘了。”原来朋友确实把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桌上了,但那天小姨带着表弟也来了,他也很喜欢这本书,我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妈妈让表弟拿去看了,还说一会会告诉我的。结果家里人多,妈妈一忙给忘记了。误会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而那一次的经历告诉我:当发生误会时,不应报着怨恨的心理对待对方,而应该换位思考,用宽容和智慧解决争执,..用爱心重塑友谊的桥梁。它让我懂得:当发生误会时,不要和对方大动干戈,要用一颗宽容、友爱的心去对待你的“敌人”。这样才能化解矛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和谐和美好。师:说的真好。生:老师,还记得李孟背上贴的那张写着脏话的纸条吗?因为我平时很调皮,又坐在李孟后边,你一看见纸条,立刻就把我叫出教室,生气的说:“不好好读书,老做恶作剧。”我说:“不是我,真的不是我。”你更生气了:“还狡辩。”我说:“真的不是我,是赵刚。”你把他叫出来,他承认了错误。但我觉得,你就是因为我平时爱淘气,坐在李孟后边,就直接断定是我,也是主观臆断。赵刚李孟的同桌,但他是学习好,你就没先怀疑他。这也是偏心。师:很感谢你能说出真话,在这件事上,老师的确错了,在这里老师向你说声“对不起”。课堂小结:让我们用冷静浇灭冲动的火花,用理智消融误会的冰封,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沟通和交流,别让一叶障目,别再雾里观花,原哀鸣能够沉默,愿生活无需辩护。教学反思: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这堂课..我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且分别用三个句式“读,我看到了一只猫”;“读,我体味到”;“作为,我想说”。贯连其间,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从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不足:1、个别细节预想不充分,比如已点名让同学朗读课文,却发现学生应思考的问题还未看完,只能打断同学的朗读。2、最后学生有关误解的话题说得很好,但因时间关系我评价的不是很好。失去了很好的教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