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院规划方案概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一附院”),是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兵团卫生系统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一附院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先进、西北一流具有综合优势的学院型医院”为目标,坚持“以病人的需要为向导,以病人的满意为目标”的服务理念,走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道路。一附院当前的业务发展重点为在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满足国家医疗卫生管理要求,通过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优化运营效率和强化资源优势四个方面的重点发展,达到医院业务发展目标。这就要求对一附院信息化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把医院信息化建设与医院战略发展、医院管理、医院临床业务紧密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加强特色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作用。1、一附院信息化现状医院一贯重视信息化建设,于1996年在兵团范围内率先实现计算机全院联网。各科室主要业务数据均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的实时采集和汇总。2002年,又投资100余万元对院内计算机网络进行了更新改造。2005年,又投资建设医生工作站,实现了医生医嘱和病历的计算机输入和管理,实现了病历无纸化。已陆续建成HIS(医院信息系统)、EMR(电子病历系统)、全院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系统,在兵团领先,疆内先进的基础上,将医院打造成了疆内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现代化医院。为医院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目前在用系统包括了门急诊、住院、医技、药品、医疗管理、运营管理、患者服务等7大类40个系统。具体列表如下所示。序号分类系统应用效果1门急诊门诊医生站中2门诊手术管理差3门诊输液室差2序号分类系统应用效果4门急诊挂号中5门急诊收费中6银医通中7住院医嘱系统差8电子病历系统差9住院护士站差10护理病历差11住院手术管理差12临床路径差13住院收费中14病案首页管理中15住院出路转管理中16医技手术麻醉系统差17血库管理系统差18LIS中19PACS中20心电系统中21放疗科系统中22超声系统中23医技收费系统中24体检管理系统中25药品药库管理中26门急诊药房管理中27住院药房管理中28合理用药好29抗生素管理中30医疗管理护理管理差31病案统计中32院感管理差33医务管理差34运营管理物资管理差35院长综合查询差36财务管理中37设备管理差38OA中39人事管理差40患者服务自助机中医院的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覆盖全院各个角落的有线网络架构,信息系统也涵盖了医院内医疗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符合医院的实际流程和医院当前管理需要。3根据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模型,一附院的信息化目前基本处于3级。图1卫生部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评价从总体上来看,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各项功能处于行业中等水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大投入,以弥合与全国同类医院的差距。从业务覆盖的角度来看,一附院现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医疗服务、业务运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作为一附院医院业务关注重点,对IT依赖度较高,但尚未有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领域主要有支持管理层辅助决策的战略绩效与分析工具、支持医疗业务的流程整合功能,以及支持临床科研的知识管理平台(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各专业数据库、科研成果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在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方面的功能,并通过无线移动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总体来说,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建设符合医院当前管理模式及业务需求,信息化应用效果达到行业中等水平;信息化投入(人员、资金等)属于行业初级阶段。但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持续发展,及外部医疗管理环境(医疗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思路)的变化,现有的应用系统不能支撑医院未来发展需要。2、一附院信息化愿景一附院的信息化应结合医院现状及战略发展,借鉴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技术经验,遵循“顶层设计、逐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医院集团)信息系统,加强临床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改善综合运营管理,提升决策分析能力,支持科研和教学,实现医院业务“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利用现代IT技术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国内先进、西北一流具有综合优势4的学院型医院。图2医院信息化愿景图在2014年完成门诊住院系统、集成平台、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电子病历四级标准。2015年完成急诊系统、医嘱闭环管理、临床数据中心、医院集团医疗业务协作系统建设,达到电子病历五级标准。在未来3年内完成“以病人为中心、以医嘱为主线”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建成覆盖一附院、托管医院、医院集团成员医院的一附院集团信息系统,实现医院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医院集团内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运营管控,并达到电子病历六级标准。同时为保证医院IT战略规划的落地,在未来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坚持“统一应用平台、统一领域建模、统一信息模型及数据标准、统一分析模型”的四统一原则,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避免新的信息孤岛产生,使得医院信息化建设符合业务发展战略、体现医院管理思路。根据电子病历六级达标及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的要求,一附院还需要建设或者完善以下内容。序号系统名称类别1手术麻醉系统替换2检验信息系统替换3输血管理系统替换4病案管理系统替换5HMIS+CIS建设(门急诊、住院系统)替换6HRP-人力资源管理完善7HRP-器材物资管理完善8HRP-财务管理完善5序号系统名称类别9移动医疗新建10心血管系统新建11重症监护系统新建12临床知识库新建13临床数据中心新建14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新建15供应室管理系统新建16营养膳食系统新建17院感管理系统新建18医务管理系统新建19护理管理系统新建20协同医疗系统新建21管理决策分析系统新建22医院门户新建23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系统新建24试验设备管理系统新建25无线网络新建26灾难恢复系统新建27集成平台新建3、一附院信息化总体规划依据一附院的业务发展目标和业务需求及医院内外部条件,借鉴了国内外顶尖医院的管理思路及信息化建设经验,使用FEA、TOGAF等企业架构方法论,对一附院进行信息化顶层设计,制定合理、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面规划,以满足医院未来5年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把医院建成模式先进、流程优化、管理配套、支撑有力、运作高效的符合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的数字化医院。按照“一个平台(集成平台、数据中心)、五类业务应用(医疗服务、医疗管6理、运营管理、科教管理、协同医疗)、两个统一门户、三个体系”的建设指导方针,构建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临床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高标准、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临床业务与运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及应用架构设计方法,实现多院区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支持医院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的业务延伸与拓展。医院信息平台以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应用为目的,包括集成平台、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和基于平台的应用,促进信息资源在临床医疗和管理运营中的高效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以业务系统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医疗服务包括临床服务、医疗执行、治疗管理等业务域。包括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医学检查及医疗治疗处置系统、闭环医嘱管理、临床数据中心、临床知识库管理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受控医学术语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以及移动医护工作站等临床业务系统。通过医疗过程的信息化及闭环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医疗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面向诊前、诊中、诊后的全方位服务与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预约管理、费用管理、资源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等,通过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患者就诊体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运营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医院人、财、物及供应链方面的信息流转壁垒,优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药品、材料、设备管理、教学科研管理、供应链管理,构建覆盖医联体/医疗集团管理的人、财、物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管理的HRP系统。科研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变现有的教育管理和科研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及时准确的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以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通过IT手段实现科研资源的管理,以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协同医疗以医院为联动核心和业务指导核心,将集团/区域内诸多协作医院7等一个个散落的医疗终端,通过医疗卫生服务协作共享平台串联起来,形成以分级诊疗、业务协同为核心的医疗服务组织网络。根据医院的医院集团进一步发展需要,可以考虑在未来使用新系统将托管医院、新建分院系统进行升级更换,实现医院集团内的全面互连、协同;建立医院集团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医院集团集中管控,提高医院集团的资源共享和运营效率。图3医院信息化应用蓝图3.1临床科研临床数据中心是为支持临床诊疗和全部医、教、研活动而以病人为中心重新构建的新的一层数据存储结构。它应是物理存在的,而不仅仅是概念存在或者是逻辑存在,是医院基于电子病历的信息平台的核心构件。临床数据中心是否存在可以作为医院是否拥有真正电子病历系统的标志。8图4临床数据中心架构在建设统一的临床数据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基于疾病、治疗、卫生经济、医生、患者等各方面的主题数据集,为医务人员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展现。同时,对整合后的原始临床数据提供强大的数据检索、数据导出等多种工具,为医疗科研服务。实现临床信息的有效交换与充分共享,确保合适的信息在合适的时机到达合适的地方。依据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和循证医学,辅助医生选择最适宜的技术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图5统一临床试图9科研病历统计主要应用于对电子病历系统中存储的各种医疗数据进行自定义条件检索。主要的检索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索、医嘱及用药检索、病历内容检索、检验检查结果检索。系统中提供简单实用的数据统计工具,能够完成用户所需要的所有统计需求,还提供了多种统计图形的形式供用户查看。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定义多种统计的模型,然后根据模型在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统计,最后得出用户所需要的统计结果。统计出的结构可以导出用户所需的任何格式。数据直接导入到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中进行分析。图6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数据挖掘,又称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抽取潜在的、有价值的知识的过程。简单的例子如,KDD可直接挖掘疾病高发人群,疾病及症状间的未知联系,化验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及化验指标与疾病间的潜在影响,对未知的实验室指标值进行预测,可以探索合并症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自动发现一组高维实验室指标变量的异常等等。再如,在科研设计中利用聚类分析,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科学分组,通过考察多因素的不同影响权重,可以帮助确定析因分析或嵌套分析等不同的科研设计等等。样本精选准确快捷的从海量数据中找到研究人员感兴趣的资料,干净彻底的排除影响结果的混杂因素,并将找到的样本素材按照科学方式组织起来。通过对ICD10标准疾病筛选,可以实现包含式与排除式疾病,单病种与相关/不相关多10病种,包含式与排除式单/多种并发症等任意组合方式,及严谨的治疗方案(如用药)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科研样本数据。智能统计将医学统计方法以流程控制的方式软件化,使每一位医学专业人士不再将数学和统计学视为科研难点和烦恼。系统包含了大多数最常用的医学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统计工具涵盖了大量的医学统计方法,满足了常用的科研课题的统计学设计及预实验。图7使用病例分型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数据探索可以通过大量的智能分析报表,并结合知识发现系技术,来揭示各种疾病的特征,以及疾病、检验项、用药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日常工作中不易发觉的、新的、有趣的现象,为新的科研立项拓展思路,并为相应的课题立项做好准备工作,使临床科研有更多的创新性。数据探索工具从大量的数据中总结出题材广泛的临床医学特征,解决了传统科研立题瓶颈问题,使立题更具新颖性,为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奠定了基础。3.2医疗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