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认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引领学生读整本的书,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生活方式,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确定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其重要的任务。”教师应该为学生精心编选阅读书目,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能吸引学生的课外读物。1.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学校图书馆藏书给学生选择书籍。如《大林和小林》《时代广场的蟋蟀》《鲁滨逊飘流记》《长袜子皮皮》《小淘气尼古拉的烦恼》《西游记》《列那狐的故事》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2.依托语文教材,链接整本的书。我试图通过课内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走进“课外书屋”来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有计划地配合课文内容及学习的主题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驱动学生读整本的书。我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一篇带一本”的方法引出名著,让学生课后去阅读全部作品。如读了课文《爱之链》,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爱的教育》;读了课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我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3.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班里的流行趋势。只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读本是不全面的,很多学生喜欢看的书难以从教材的角度进行拓展,因此教师向学生推荐还应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做个有心人,了解班里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学生书包里放的是什么书,教师可以投其所好,引导全班学生都来读这本书。另外,教师还可以就学生喜欢看的书做一个调查,以便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系列的专题阅读活动。二、探寻维系学生读整本书的动力小学生做事持久性差,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会出现“虎头蛇尾”等现象。只有学生对一本书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地读下去。因此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是语文教师能否让学生喜欢读书、持久读书的关键。(一)让书的精彩吸引学生教师根据不同的书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像《列那狐的故事》这样趣味性浓、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不妨把书中的一个或几个故事拿来讲给大家听,然后推荐阅读原著或者整本书,《列那狐的故事》中的《妙计偷鱼》《“气死肉”还是“气死狼”》等章节语言诙谐,情节生动有趣,教师一读便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像《乌丢丢的奇遇》这样文字优美的书籍,教师可以饱含情感地诵读一段;诸如《森林报》一类知识丰富的书籍,教师可以选择讲一些学生未知而又感兴趣的知识;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可以简介全书内容,也可运用现代化媒体播放书中一段精彩场面的人物道白或叙述,或播映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中的一个场面激趣,使书的精彩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如《西游记》《小兵张嘎》采用此类方法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二)制定阅读计划和阅读记录卡阅读整本的书,特别是比较厚的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候学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兴趣的转移或者是时间太长而半途而废。而当读书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学生就可以协调自己的行为,使读书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所以,我们要和学生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制定一个简单的计划,确定每天什么时间阅读,阅读多少页。为了帮助学生将阅读计划落实到位,我们学校每周安排两节课外阅读课,每天早上在8点前安排学生静心阅读,晚上回家再独立阅读半个小时。我们学校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个课外阅读记载本“书香童年”,内容包括书名、作者、字数、主要内容、好词佳句摘抄、读后感悟等。谁记得好、记得多,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奖励。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记录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激励学生读下去。(三)建立有效的激励评比机制学生书读多了,教师就要给他们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如教师举行“班级故事会”,让学生从课外阅读的文章中选择一个章节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并评选“故事大王”活动;每天让一些阅读能力强、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晚上准备一个章节的故事,第二天利用课前5分钟讲给其他同学听。一些优秀的学生会逐渐带动一批学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讲故事给其他同学听,于是整本书的阅读就会以故事接龙的方式在全体学生中传下去。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读完了《爱的教育》《列那狐的故事》等一本本情节相对独立的书;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交流最近看到的好书、读书的感悟及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的好词好句等等。三、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指导引领学生读一本书的步骤是多样的,但也应该有一个通用的基本模式。通过几年实践,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一本书的阅读指导基本流程:观察激趣——提出问题——个体阅读——交流讨论。个体阅读是学生个体利用学校里的阅读时间及晚上的阅读时间自行阅读,教师予以监督。(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一张封面就是一个故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欣赏封面插图,封面中包含着一些信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看着封面展开猜想对学生来说充满了乐趣。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去预言书中的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编织他们心中的故事。如《格列佛游记》一书,我就将这本书拿到学生面前,当学生看到一个穿着红衣的少年站在大街上,房子才到他的腰部,那些骑着马的人还不到他的膝盖时,很快就被吸引住了,一系列问题也就随即产生。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再介绍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英国外科医生格列佛的航海奇遇,他先后来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在那里人们把他当做“怪物”,被带到各处展览,并且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危险,学生马上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二)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许多成功的文学作品能在关键之处巧妙地设置悬念,使故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迅速吊起读者的胃口,使他们爱不释手地读下去。比如导读《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一书,教师就可问学生:“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爸爸。老师问一下,你的爸爸现在在哪里,他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一天,一个叫杨歌的小朋友把爸爸装在了他的口袋里,爸爸变小以后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一位叔叔就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了一本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在这个导读活动中,教师若通过精心设计,把悬念巧妙地运用到课堂中来,为教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三)关注情节,赏析形象儿童的心灵充满想象,充满好奇,他们的形象性思维占优势,因此儿童对一本书的理解和接受,总是从情节入手的,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曲折生动、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一气呵成读完之后,可以让他们从最打动自己的情节谈起,进而说说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情节梳理的阅读交流设计。教师可以打乱章节,让学生重新排序;可以采用故事接龙的形式,请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讲述;对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进行重点罗列,对次要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则通过细小情节的讲述让学生猜猜这是发生在谁身上的故事,以此来达到情节的再梳理和对故事内容熟悉程度的检测。人物形象是一部作品的魂之所在,读者也是通过认识人物、走近人物来抵达作品的本真的。让学生好好欣赏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判鉴赏能力。如在《五三班的坏小子》交流活动中,我们就着重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赏析交流。我先让学生自由汇报交流从书中都认识了哪些坏小子,然后说说看肥猫、米老鼠、兔巴哥、豆芽儿等人中哪个坏小子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杨红樱阿姨是怎样描写他们的等,从而使学生明白外貌描写和人物性格有关,杨红樱阿姨正是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抓住他们外貌、性格的特点,所以我们读起来才特别有趣。教师开展阅读和交流,要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通过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教师要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性,注重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同时,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同读,并且要不只一遍地读,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深入阅读。作者简介:沈佐明,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教科室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责编张亚欣)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