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完整资料).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一.调研简介1.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2月10日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3.调研人员:曹蓝月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二、相关背景进入20世纪末期,农民增收低速徘徊,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三、调研结论:【一】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一)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农民收入【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而发达国家,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同时,“小农业”(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9%、20.0%和31.4%,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二)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少人问津,而优质稻谷及饲料粮严重不足,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迅速发展的水果、蔬菜也存在类似问题,优质品种少,传统的普通品种多,在旺季上市时往往出现“卖难”现象,价格一路走低。尽管近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但由于市场不景气,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三)农业科技欠发达,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影响农民纯收入增加。我国农业科技仍然不够发达,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科技人员少且分布不均,县级以上单位多,乡级以下单位少;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农产品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缺乏既可以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收入的两大支柱,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耕作工具仍然是耕牛与锄头,其生产效率之低不言而喻;畜牧业基本以家庭饲养为主,90%以【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上的生猪还是由一家一户饲养,以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为主,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加。(四)生产组织方式落后,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的风险加大。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很低,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规模不大,对农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目前农产品的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对农产品的精加工则更少。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备、技术严重不足,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农产品销售多处于自然状态,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上市,产品的保鲜、贮藏、运输等技术非常落后。在市场经济里农民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承担着全部市场风险,而无法享受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家庭式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五)农业比较成本高收益低,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农民增收。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一直以来相对较高,农产品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突出。同时改革开放后曾一度逐步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近年来又逐渐扩大。剪刀差的逐年拉大,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已成为遏制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六)农业投入减少,发展缺乏后劲,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虽有增加,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下降,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利用银行贷款难、引进外资难【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度也较大,农业生产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由于农业投资比较效益低,近年来农户生产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不少乡村财力有限,乡村集体对农业投资大幅度减少,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跟不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化,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更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根据上述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要完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目标,提高农民收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应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因此,应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率先发展,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做好示范;努力创造条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发展高优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粮食等农产品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改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逐步实现农业的高优化、高效化,增加农民收入。(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制度,规范市场运行,使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能够顺利实现。二是在发挥供销社等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三是要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四是要清除各种关卡和“三乱”现象,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农产品特别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鲜活农产品的运销畅通无阻,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五是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等方面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应因地制宜,认真规划。应多渠道、高层次地建成一批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同时理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利益机制,让农民分享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既让农民得到实惠,又兼顾企业利益,使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3.积极支持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民农产品的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市场仍然是一个由买方控制的市场,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难以实现,也使得市场信息得不到正确反馈。因此要积极提高农民作为农产品供给方的组织化程度。在家庭经营长期存在、规模经营进展不利的情况下,通过支持农民兴办合作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鼓励农民特别是各类专业户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农民收益。(四)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步伐,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1.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乡镇企业应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攻方向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把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与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辐射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应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尊重农民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积极稳妥地推进【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各方面积极性,以增强企业活力。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公司,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强化乡镇企业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运作方式,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五)引导农民向非农转移,拓展增收渠道。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实现农民的非农化,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六)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减免了农业税。但各地村提留乡统筹、义务工等收费、集资、罚款和各种摊派等还或多或少存在,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取缔。一是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先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观念,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把主要职能转到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上来。在此基础上,采取果断措施,清理乡镇自聘人员,减少超编人员,村组补贴干部人数也要减少。二是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取消附加在土地上不合理的税费,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资本,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仅如此,还应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放宽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包括土地的抵押、买卖、作价出租等,通过市场运作,达到土地的相对集中,促进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之策,加快农民负担立法的步伐。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