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材分析-全册2017年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心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备人:时间:2017-8-29单元名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集体备课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员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掌握比较简便的竖式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笔算和口算。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以及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十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本单元与各学段内容之间的教学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连加、连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加减混合的笔算(二年级下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的口算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学的建议1、结合现实情境引入具体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迁移。2、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3、适当统一竖式的写法,避免混淆。4、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量关系。本单元每个例题的分析及教学设想(1000字左右,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有关的计算问题,以激活学生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已有认识,促使学生主动把口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迁移到笔算中来。例如:教材的例1和例2,都创设了同学们折纸船的问题情境,在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直接提出“想一想先算什么,再接着往下算”的要求,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认识完成计算,进而实现知识的主动迁移。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策略多样,有时需要全部用笔算,有时可以全部用口算,有时既要笔算又是口算,需要学生在计算时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策略。而对于能口算的,学生往往不易区分。所以,教材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教学三个数的连加、连减,着重解决用两个竖式连写进行计算,在教学加减混合,同时带出能口算的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并以在竖式中“留白”的方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创造机会,促使他们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不断积累加、减法计算的经验,以形成必要的计算机能,提高运算能力。学生第一次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一方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进位加和退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另一方面,三个数连加可以写成一次相加的形式,而连减和加减混合又必须写成两次计算的形式。因此,教材没有介绍三个数一次连加的竖式,而统一采用分两次计算的两个竖式连写的形式,以降低难度,防止竖式写法上的混淆。教材安排的两道例题涉及两个数量比较的多种情况。第一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多样,第二道例题又需要联系加减的含义理解“比一个数多”与“比一个数少”的含义,学生理解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材在提出问题后,分别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和花,通过摆一摆、排一排、移一移等具体的操作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结合操作活动的过程,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以及生活经验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式。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数量关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课堂上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可能给学生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本单元补充的习题(拓展、变化和开放性)1.65比83少多少?2.比46多19的数是多少?3.二年级三班同学分组植树,第一组植树35棵,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多少棵?组内集中研讨形成的补充意见集体备课时记录:中心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备人:时间:9.2单元名称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地点办公室参加人员许嫦娥、王锡华、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难点:让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本单元与各学段内容之间的教学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四边形、五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和球的直观认识六边形的直观认识(三年级上册)(一年级上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平行四边形的直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形和圆的直观认识认识梯形的认识(四年级下(一年级下册)册)本单元教学的建议1、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以“边”为切口,通过观察和交流,初步认识一些常见的多边形平面图形的特征往往表现在它的边和角上。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在“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3、让学生通过图形变换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本单元每个例题的分析及教学设想(1000字左右,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研究图形的边和角,是建立图形概念、掌握图形特征的重要方法。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时,首先呈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上常见的窗格图案,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并在交流中体会有些图形的边数相等,有些图形的边数不相等,从而按边数的数量对图形进行分类和命名,在观察与操作中感知相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材先引导学生通过从现实场景中找四边形的活动,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特征特点,再引导学生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的方法,“做”出平行四边形。折、剪、拼、移等都是图形变换的常用手段。在图形变换的过程中,有些变换,改变了图形的本质特征,由一类图形变成另一类图形;有些变换,并不改变图形的本质特征,仅是非本质的改变。帮助学生感知相关平面图形的基本形状,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积累一些图形变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适当的开放性问题,能营造个性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合作学习和共同发展的需要。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中注重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心向,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本单元补充的习题(拓展、变化和开放性)1、找一找()是长方形,()是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2、数一数。()个长方形()个正方形()个平行四边形组内集中研讨形成的补充意见集体备课时记录:中心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二年级上册三单元主备人:王锡华时间:9.16单元名称表内乘法集体备课地点二年级办公室参加人员许嫦娥、王锡华、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本单元与各学段内容之间的教学联系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乘法的含义7~9的乘法口诀(本册加、减法的含义1~6的乘法口诀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乘加和乘减两步计算式题认识除法(本册第四单元)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用乘法口诀求商(本册单实际问题第四、六单元)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乘、除法的计算本单元教学的建议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单元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教好学好。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根据一般规律,学生应做到能正确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8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的基本途径。要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摘水果”等熟记口诀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又如,“开火车”、“送信”、“接力”、“登山”等,这些练习形式既具有游戏性,又便于全员参与,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熟记2~6的乘法口诀,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每个例题的分析及教学设想(1000字左右,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例1,先从学生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出发,呈现“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两个问题,由解决“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问题引出加法算式。接着,由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教材第46页画面上的小精灵聪聪请同学们“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在这个基础上,女教师以“3+3+3+3+3+3=18”为例,告诉同学们“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算。”引出乘法。画面上的小精灵明明说“有()个3。”用有几个相同加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然后,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最后,请学生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显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编写意图。例2的设计,采用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实物图和同数连加算式作基础,利于学生在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例3、例4、例5采用情境图的形式,意在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并以小精灵聪聪的话强化“感知”。教学例6时,组织学生用小棒摆小伞或其它用5根小棒拼成的图形。从学生摆图形的活动出发引入5的乘法口诀教学,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满怀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要结合乘法的意义通过直观让学生明白口诀的来源。如借助摆1把小伞用5根小棒,再摆1把小伞,求一共用多少根,先算出2个5的和,强调2个5根,再写出乘法算式。然后,联系乘法算式引出“二五一十”这句口诀。学生经历归纳口诀的过程,能比较好地理解口诀的来源和它表示的意思。教学例7时,以生物组养金鱼的情景吸引学生观察,先弄明白每个金鱼缸里有几条金鱼,再思考解决“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的方法。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促使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教学例8时,制作课件,呈现画面,让学生主动进入情景。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填写图下面的表格,加深学生对1个6是6,2个6是12,3个6是18……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一列出乘法算式,编出相应的口诀。由于学生已有归纳乘法口诀的基本能力,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本单元补充的习题(拓展、变化和开放性)1、看图列式2、列式计算(1)2个4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